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19-09-10陈俊瑜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17期
关键词:高职会计信息化技术信息素养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经济一体化、科技发展迅猛化、文化多元化等成为当今时代的代名词。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不断冲击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信息化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追随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脚步,加快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育过程,紧扣信息化时代对教学能力提升的要求,本文针对信息化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的过程中展开实践与探索,将力求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高职会计;信息素养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会计岗位伴随着会计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局面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会计岗位需求。

(二)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根据目前高职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仍然停留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未能践行信息化背景下对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改革过程中出现信息化教学手段流于形式的现象,例如,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改革,大多采用增加学科以及基础设施等策略,但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并未及时调整,未能将信息化落实到高职会计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中,造成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缺失。

(三)高职会计教学信息化应用不足

高职会计教学在利用信息化教学上只是通过一些基础的会计实践模拟训练,仅利用财务软件对基础业务进行处理,然而针对企业工作中深层次的信息化应用操作尚且不足,缺少信息化素质提升训练,这都将会造成教育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否快速适应岗位需要。

(四)高职会计教学信息化师资力量欠缺

信息化教学处于改革与适应阶段,部分教师仍然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面对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存在畏难情绪,并且教师在信息化财务实践处理上能力有限,缺乏企业会计岗位实践工作经验,对当前会计领域最新信息技术的掌握滞后,对财务管理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等不够熟悉。

二、会计信息化教學改革对必要性分析

(一)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随着目前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会计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会计行业市场需求,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应用信息化手段深入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缩减会计岗位工作于学生就业能力之问存在的差异,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显得至关重要。

(二)信息化技术促进会计职业教育信息化

我国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教育改革提供了环境和条件,201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这一纲领性文件,为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专业教学,促进教学过程改革,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仍是我国目前教育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信息化教学与会计课堂教学的融合探究

(一)信息化教学与会计教学设计

整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是展开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信息化教学主要考虑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例如,课堂教师通过导入问题情境,引发头脑风暴;创设职业情境、构建思维情境、融合合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维持学习动机等:进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二)进行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

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全面覆盖,智能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课堂上,智能手机与教师争抢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如果不能够效维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机,则学生低头看手的现象,就难以避免。

通过建立师生搭建手机网络互动平台,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使用功能,增强学习实用性弱化其娱乐性。例如,课前教师在手机App移动学习平台下发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手机观看视频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其主动学习意识的先导性:课中教师利用手机进行问题抢答,网络平台互动点评,增强学生参与课题积极性:课后教师根据课程章节的理论知识要点设计专业知识竞答游戏,以游戏竞答的形式增添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改变传统、枯燥的书面做题方式。

(三)建设会计信息化仿真模拟实操平台

加强对会计网络仿真实操平台对开发和利用,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现代会计岗位实操业务中涉及的软件主要有会计电算化软件、税务实操软件、网络电子银行软件等。

由教师引导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对接到信息化实践操作平台,学生实战操作,教师实时监测;通过实训平台统计项目任务成果数据,教师快速获取信息,分析总结学生学习盲点区,从而打破传统的书面教学和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实现“学中做,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四)创新信息化教学评价方式

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实施环节等相融合,以网络智能评分的方式呈现教学效果,从而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反馈的实时性,同时为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教学创造条件。

(五)加强会计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可以由高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岗位技能结合,校企双方共同选取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现课岗对接。校企联合开发仿真实训资源和个性化自主学习系统,通过依托专业机构,建立健全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信息化教学资源覆盖面,强化优质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六)重视高职会计信息化师资力量建设

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践行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素质和信息素养以及丰富的会计岗位实践经验,高校可组织开展以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为主题的教学培训项目,将信息化教学的新方式、新理念融入每一位教师教学工作中。校企联动,鼓励教师定期深入到企业会计岗位实践工作中学习,了解实际业务。企业高级人才到校同任教,指导部分实训或实务的课程,进而推动学生学习实践,更好地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水平。

(七)信息化教学模式对会计专业教学的作用

首先,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学习需求适应教学转向教学满足学习诉求。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利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先导性学习,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智能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其次,高效的信息通信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以“学校、课堂、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系统,知识开始进入共享时代。最后,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在教学环节设计中使课堂教学实现立体化,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结束语

社会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从多方面、多层次人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当前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的现状,不断提升教师职业教育能力,革新传统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需求的水平较高、职业素质过硬、岗位应用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绩效评价的理论系统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舰.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3.

[3]王娟.高校教育信息化核心应用指标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4]刘凯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陈俊瑜,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福建泉州。

猜你喜欢

高职会计信息化技术信息素养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