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金融化投资盈余管理
2019-09-10田甜
摘要:实体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侧重点就是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管理,基于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相应的管理工作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为了促进企业经济的稳步发展,相应财务管理人员开始关注于金融化投资的盈余管理问题。科学的盈余管理工作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但是,目前大多数实体企业都没有意识到盈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本文就根据实体企业所选择的不同金融化投资类型,研究盈余管理工作的开展方法及实际使用效果。
关键词:实体企业:经营管理:金融化投资:盈余管理
实体企业指的是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具有经营许可证书的、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自负盈亏的企业类型。这类企业通常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金融化投资的盈余管理就是现阶段实体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实体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想要掌握金融化投资盈余管理的科学方法,首先就需要了解盈余管理的工作优势有哪些,并明确管理工作的相关注意事项,而这就需要结合实际的案例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基于此,本丈就以2016~2018年问我国某省市的一些实体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企业实际选择的金融化投资项目类型,观察企业的盈余管理工作情况。在实际选择研究对象时,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应当剔除数据有缺失的公司: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对样本进行首尾1%的wlnsorize处理。经过筛选,最后得到59家上市公司从2016年到2018年问共375个年度样本观测值的平衡面板数据。此外,本文其他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了STATA13软件,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变量设定
实体企业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想对金融化投资盈余管理工作做进一步的分析,还需要科学设定相应的变量信息,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理想状态下,对影响企业经济成本变动的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分析出盈余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具体方法。
(一)因变量
金融化投资指的是涉及金融交易活动的投资行为,这是目前实体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合理选择相应的活动,制定科学的活动计划来降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金融投资项目主要有证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和其他企业提供委托贷款: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等等。不同的金融投资类型的实际风险因素、风险等级等都不相同,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引起重视。同时,由于我国在盈余管理方法的应用起步比较晚,为了能够有效优化工作效率,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和质量,在实际开展研究工作时,本文主要借鉴了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资金盈余计量方法,引入利用投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与传统真实盈余管理之和,以及利用投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和两个变量,来验证不同盈余管理方式之问的替代关系。
(二)自变量
在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管理过程中的自变量问题主要指的就是经营管理中金融化投资的不同情况,这是由于不同的投资情况所使用的盈余管理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从投资等级上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三种。首先,初级投资,主要指的是金融货币的流通,在这个过程中盈余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对货币流通的安全进行全面的管理,严格监管货币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其次,中级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对多种投资项目的选择,因此需要考虑到不同投资方式的风险问题。最后,高级投资,这是实体企业进行的一种长期投资活动,其需要保证剩余资金的周转灵活性,确保企业其他工作的稳步运行。
(三)控制变量
为了保证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在分析盈余管理的具体效果时,将其他影响盈余管理工作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控制。包括工作人员行为、工作能力的问题,各企业内部管理形式的不同以及企业不同的管理能力等方面。同时,还有市场指数的变化问题,这些都是管控工作的重点内容,需要相关企业引起高度重视。
三、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盈余管理的使用效果及优化方法
从实际案例分析情况来看,具体的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盈余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而本文就结合实际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优化盈余管理工作方法的可行措施。
(一)盈余管理形式的使用效果
从实际案例分析的数据统计结果当中可以看出,实体企业投资于金融资产的比重约为企业总资产的12.41%,而FIN的中位數仅为6.85%,最高值为69. 35%,标准差为0.144,说明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企业的高程度金融化投资导致整体的金融化投资比重升高。而在金融化投资当中开展盈余管理工作可以避免资金的浪费、流失等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各个实体企业可以发现,盈余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为项目决策提供经济数据作为支持,明确了解到项目运行的可行性。因此,这就要求实体企业能够充分意识到盈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考虑,制定出可行的盈余管理优化方法。
(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由于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变量因素有很多,工作人员无法像实验研究过程一样,将管理厂-作放在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下,因此,必须要对一些外部市场因素及内部员工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由于相应的数据信息内容比较多,因此这项工作还对员工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基于此,企业首先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员工意识到盈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注重于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员工的经济管理能力。这还需要结合市场相应管理机制的变化进行研究,真正达到降低金融化投资风险问题的目的,保证企业资金周转的灵活性,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还涉及内部管控机制的建立问题,这是保证盈余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环节。具体的建设方法需要积极借鉴其他企业先进的工作经验,通过健全的监管条例,对员T-的工作行为进行科学的管理,不断优化实体企业的盈余管理内容和形式,提高管理工作的应用效果。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环节
基于我国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各个实体企业都开始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制定工作计划,做好经济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建立网络工作平台,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信息记录到数据库当中,然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整理,从中分析出金融化投资潜在的风险问题,研究可行的工作策略去规避经济风险。并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科学应用盈余资金去拓展新项目。在这个环节中,技术人员必须要保证其所设置的网络平台结构体系的全面性。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技术人员可以结合盈余管理工作需求建立相应的动态模型,根据金融化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对企业资产的盈余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以此来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实体企业的金融化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以及各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都突出体现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发展的重要性。实体企业实际进行金融化投资的盈余管理时,应当综合评析自身的发展空问,关注行业的市场变化情况,重点对同类企业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结合其他企业的发展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的经营项目进行优化升级,并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以此来提高实体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里还包括对不同金融项目类型的合理区分,明确各种类型金融项目的发展优势和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实体企业还需要对常见的盈余管理类型进行充分的分析。目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金融化投资盈余管理主要是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两大类。实体企业在金融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分别对这两种管理形式的内容和结构体系进行优化设置,以此来全面提高盈余管理工作的应用效果,促进实体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论
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实体企业开始将工作重点放在金融化投资项目上,希望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而由于不同的金融化投资项目类型有不同的投资风险,如何合理规避风险就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基于此,企业开始意识到盈余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研究科学开展盈余管理工作的可行方法。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当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技能的提升工作,明确企业金融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呜润,杨继伟,余怒涛.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J].当代会计评论,2016,9( 1):49-69.
[2]许罡,伍文中.公司金融化投资之谜:盈余管理抑或金融套利?[J].证券市场导报,2018,No.313(8):22-30.
[3]刘放,戴静,胡文佳.实体企业金融化与股价崩盘风险:业绩改善还是投資驱动?——基于实体企业套利动机的实证检验[J].武汉金融,2018,225(9):38-43.
作者简介:
田甜,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