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羊繁殖率提高措施

2019-09-10罗德吉卓玛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提升措施饲养管理

摘要:该文分析了母羊繁殖率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提高母羊繁殖率的具体措施,给牧户提供参考,以提升母羊繁殖效率。

关键词:母羊繁殖率;饲养管理;提升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7.057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肉类食品的需求量增大,羊肉是我国主要的实用肉类,但近年随着需求量增大,羊肉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因此要尽快提升繁殖率,满足市场需求。

1影响因素

1.1母羊不孕

有部分母羊在生长发育环节出现问题,导致繁育困难或不孕,通常表现为生殖器官发育不完整,如子宫位置偏移、子宫发育不规则、阴道口偏小、习惯性流产、两性畸形等,这种不孕症是先天形成的。对先天发育问题引发的不孕症,养殖及配种人员要在养殖初期,做好选种工作,保证选种适合交配繁殖,淘汰此类母羊。

1.2配种操作不规范

在人工授精时,技术人员操作不规范、不科学、不完整、操作顺序不当等都会使配种工作效率、质量不达标,如配种时间计算失误、在排卵期外授精、公羊精液稀释过量、导致精液质量较差、精子成活率低等,都会影响母羊受孕。在给母羊执行人工授精操作时,授精人员操作不规范、不认真,导致母羊受胎失败或受胎不一致,且缺少简单易操作的检测手段,错过母羊发情排卵周期,同时延长母羊产羔时间,导致下一发情期的正常繁殖受影响。

1.3母羊患病

母羊在生长发育活动中可能患有疾病,疾病种类有2种,一种是传染性疾病,另一种则是非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包括布鲁氏杆菌、慢性子宫内膜炎、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沙门氏杆菌病、胎儿弯曲杆菌病、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包括母羊生殖道发炎感染、母羊子宫内膜炎、母羊卵巢发炎、输卵管堵塞发炎等。以上几类疾病都会造成母羊不同程度的受孕失败或是引发一系列羔羊疾病,甚至会对配种公羊产生影响,而这些疾病多是由于牧户对母羊缺乏日常管理、养护,缺少血清检测、疫苗注射等步骤导致的,加上生产后护理不及时、不到位,造成母羊患病。

1.4母羊营养不足或过剩

蛋白质及能量物质偏少会导致母羊体质瘦弱,影响发情、排卵及受孕,生产时也会因为肌无力导致生产困难。如果在饲养工作中提供草料,还有蛋白质及能量物质含量过高,会导致母羊过于肥胖、身材臃肿,影响正常进入发情期,排卵异常,同时孕期內缺乏运动,可能导致羔羊畸形,同时产羔困难。因此,在日常饲养中,草料蛋白质、能量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配比要做到科学均衡,适量搭配满足母羊日常营养需求,为备孕做好充足准备。

1.5母羊日常管理不当

如果空怀期的母羊从饲料中获取营养不充足,会导致母羊的健康状况不适合投入生产,但急于获得收益会给身体情况较差的母羊安排人工授精或交配。牧户缺乏专业养殖知识或缺乏责任感,对母羊管理不到位,错过最佳产配种期。对妊娠期3月内的母羊缺乏管理,在生产前体型消瘦,容易引发流产或生产困难。妊娠期前2月营养补充不到位会导致羔羊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哺乳期内缺乏管理会导致羊群内部混乱引发乳房疾病,甚至会传染给羔羊,导致羔羊死亡。

交配期生长环境管理不当,会导致配种羊性欲降低,推迟配种周期,增加饲养成本,过冷或过热都会出现此种情况,母羊食欲降低还会对授精成功后的胎儿造成影响。

2具体措施

2.1管理措施

2.1.1母羊品种选择

要提升繁殖率,首先要保证母羊的品种优质,同时要求其与公羊品种能匹配,多羔羊具有遗传特性,与单羔羊品种相比,多羔羊母羊有较大机率能产出双羔羊,这就保证了同样的母羊数量能在一个繁殖周期内产出更多的羔羊。第1胎生产双羔羊的母羊,在生产双羔羊时的机率又要大于同品种的其他母羊,因此在繁殖母羊品种选取时,要优先选用可以一胎产双羔羊的品种,尤其注意在第1胎就产出双羔羊的母羊,最大程度保证下一代为双羔羊,提升繁殖率。

2.1.2提升能繁母羊比重及质量

要繁殖更多的羔羊,就要保证繁殖母羊数量充足,将公羊的精液稀释再人工给母羊授精,1头公羊提供的精液可供给多头母羊受孕,可以增加能繁母羊数量,增加繁殖基数。因此,要在繁殖管理中增加能繁母羊数量,保证其占配种羊的公母比例为3:7以下,同时在能繁母羊中要留20%备用母羊。此后对每年产出的羔羊进行筛选,选择优质个体留以下一繁殖周期,同时淘汰老、弱、病、残以及患有生殖、哺乳疾病的母羊,及时补足优质母羊,保证繁殖率稳步提升。

2.1.3合理调整羊龄结构

配种羊排卵、发情、精液的数量,以及受孕成功率、顺产率都与羊龄直接关系,通常3岁以内母羊产出双羔羊概率较小,4~5岁母羊产出多羔羊概率有明显提升,有40% ~45%概率产出。因此,要在配种母羊选择时,充分参考羊龄特征,选择健康母羊备孕。同时饲料管理也要根据母羊年龄需求进行调整。

2.2饲养技术

母羊繁殖活动并非母羊个体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公羊参与,为优质母羊提供优质的精液用于自然繁殖或人工授精,因此除母羊外,也要做好对公羊饲料管理。首先要做到将公羊与母羊分批饲养,施以不同配比的饲料。配种公羊的饲料配比要以蛋白质为主,提升公羊精液品质,进而增加受精卵的数量及质量。同时选择配种羔羊时也要选择体型健壮、生殖系统无疾病的公羊。要求公羊膘度适中、性欲旺盛、配种能力强。

通常在开展配种工作前45 d,要优化配种公羊的饲料配比,提升饲料营养物占比的同时加强公羊运动量,定时做好公羊精液采集工作,做好精液量、精子数量、精子活力的检测,保证精子活力。饲料内增加蛋白物质,以青干草喂养为主的同时适量添加微量元素。在配种时通常采用自然交配,符合自然规律,精子质量正常,后期生产的羔羊健康情况也会比较正常。在7:00和19:00安排羊群交配,之后再回笼分批饲养。人工授精要严格遵守采精标准,次数适当,通常每天3次,连续采集5d,休息2 d。

2.3育种与繁殖

2.3.1 采取多羔多肉繁殖方案,选择优质杂交后代

增加繁殖率的目的是为满足市场用肉需求,除保证繁殖数量外,还要保证羔羊肉质及出肉量,因此在选种时除要保证母羊高产外,同时保证羔羊易于养殖、生长、增重快,在选择母羊时选用多胎品种,而公羊主要考虑品种长势及肉质,以提升经济价值。

2.3.2应用繁殖技术缩短生产周期

羊的繁殖率由自然规律决定,而现有繁殖周期过长,通常保持1年1产的规律,难以满足市场用肉需求,养殖户经济效益也难以提升,因此可采用科学方法干预母羊恢复、排卵、发情,缩短生产周期以增加产力。目前已有外国研究人员研制繁殖技术,该技术对季节性繁殖特点做出改变,使配种羊能全年配种繁殖,已达到2年3产的生产效率,该方案应用的技术包括对母羊发情控制、应用控制以及公羊生殖保健技术等。

3结束语

为提升母羊繁殖率,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殖户收入,要指导养殖户了解影响母羊繁殖率因素,同时做好羊群管理、饲料配比等工作,以促进羔羊产量及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韦媛丽.提高母羊繁殖成活率的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7(3):25-26.

[2]李洪杰.提高母羊产羔率的主要措施[J].畜禽业,2017(Z1):50.

[3] 白瑞.提高母羊产羔率的技术措施[J].新农业,201 7(24):39-40.

作者简介:罗德吉卓玛(1984-),女,青海乐都人,本科,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提升措施饲养管理
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区域物流业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刍议
立意为先,谋篇布局,揣摩细节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浅谈奶牛高产的饲养管理技术
肉牛育肥的影响因素及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