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2017-01-10王晓东
王晓东
【摘 要】对于妊娠期的母牛需要实施特殊化的饲养管理策略。本文针对不同时期妊娠母牛的饲养策略及管理策略提出了部分意见和见解,希望对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提供指导。
【关键词】妊娠期;母牛;饲养管理
[Abstract] Aiming at different periods of pregnancy cow breeding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put forward some views and opinions, expecting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pregnancy cow breed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pregnancy; cow; feeding and management
母牛的妊娠期长达近十个月,妊娠期的母牛需要实施特别的饲养管理方法,从而使妊娠期的母牛吸收足够的营养来保障自身及胎儿的发育。不同时期妊娠母牛对营养的需求和身体状况不同,需要分时期对待。只有细心观察,根据母牛的生长情况合理饲养和管理妊娠期的母牛,才能保障母牛及其胎儿健康茁壮成长。
1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策略
1.1 妊娠初期的母牛的饲养
妊娠初期一般指母牛怀孕的前5个月,这个时间段内,母牛刚刚受孕,胎儿由受精卵发育成胚胎,成长速度较为缓慢,所需营养物质较少。初孕期母牛身体开始发胖,后部骨骼开始变宽,营养向胎儿和身体两个方面供给。因此,妊娠初期的母牛不需要过多的营养物质,一般情况下饲料应该以粗饲料为主,并辅以适量的精饲料。同时,还要适当的对妊娠初期的母牛进行放牧,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母牛体质,有效预防疾病,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胎儿的发育。除此之外,饲养妊娠期母牛的饲料应尽量保持多样化,避免过于单一。
1.2 妊娠中期母牛的饲养
妊娠中期一般指母牛怀孕的5个月后到生产前3个月之间的这段时间。随着胎儿发育进程的加快,母牛的胸围逐渐增加。营养除了维持母牛自身的需求以外,应全部供应给胎儿。如果这个时间段内母牛的营养供给跟不上, 很可能会造成导致胎儿无法健康发育、母牛体质虚弱的情况, 严重者甚至可能会流产。因此,一般情况下母牛要在这个阶段体重增加40~70kg,才能保证分娩后正常产乳和发情。这个时期内应该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既要满足母牛自身的营养需求,又要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为培育出优质牛犊做好充足的准备,打好营养基础。一般来说,这个时期母牛的饲养要在保持日常饲料供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精饲料,但要注意量的合理分配,切勿过多而给母牛的消化系统带来负担。
1.3 妊娠后期的母牛喂养
妊娠后期一般指母牛临近生产的3个月,这个时期内,胎儿发育进入高峰期,发育速度明显迅速增快,母牛的胸围变大,胎儿所吸收的营养大概占每日营养量的70%~80%,体重会增长到初生牛犊平均体重的一半左右。这一时期内,母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为了保证其自身及胎儿的增长发育,为了产后哺乳期产乳做准备,需要适当增加饲料供给量,同时要注意在饲料的配比过程中增加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当进入到分娩前一周时,要适当减少饲料的供给,避免给母牛的分娩造成负担和阻碍。
2 妊娠期母牛的管理策略
2.1 注意保持妊娠期母牛的卫生,预防疾病
妊娠期的母牛体质较弱,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较为敏感。因此,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确保母牛和胎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定期对母牛的身体和牛舍进行清洁打扫和消毒。同时,还要注意牛舍周边环境,保证空气清新、无害,做好夏季防暑、冬季防寒工作,为妊娠期母牛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干净的环境。临近分娩期要对牛舍进行彻底地清洁和消毒,确保分娩环境安全、健康,防止分娩时病毒入侵。
2.2 科学地为母牛安排运动量,增强母牛体质
为了增强母牛体质,促进胎儿发育,加快消化,避免难产适当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结合天气和地理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时间对母牛进行放牧,怀孕前6个月可以进行轻度使役。但要注意的是妊娠期的母牛不得和发情期的公牛混合放牧。除此之外,在运动和役使的过程中不要追赶、鞭打和惊吓母牛,避免使母牛受惊而流产。
2.3 适当为母牛按摩乳房,促进产乳
为了增加母牛分娩后的产乳量,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间对母牛进行乳房按摩,一方面为产后哺乳做准备,另一方面又能使母牛变得温顺、容易接近,以便日后分娩时能够顺利接生。这样做能够使母牛适应和人的接触,方便人开展饲养和管理工作。
3 结语
总而言之,分娩期的母牛身体状况时刻发生着改变,对于营养的需求量也一直处在变化和发展中,分阶段、多角度、细致入微的饲养和管理不仅能够为母牛和胎儿的健康发育提供保障,还能有效预防疾病的感染和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志刚. 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J]. 兽医导刊,2015,(10):69-69.
[2]高飞,卢绪峰. 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J].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2015,(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