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9-09-10王秋霞

锦绣·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王秋霞

摘要:小学阶段是打好基础的黄金时期,也是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一致,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在教学目标中加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相关环节。以下将从明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探寻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不仅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还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指其对书面语言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语文能力水平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帮助学生在根据教学内容的语文阅读练习中,科学养成阅读习惯,在学习兴趣加深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完成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训练,最终促进其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理解和巩固课上所学知识

从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分析得出:学生关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过程需要以阅读识字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小学生基础知识理解程度的加深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整合和概括课堂教学中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切实理解所学知识的具体含义,实现其基础知识的巩固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日常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理解能力进行相关训练。

2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新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施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相关能力进行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语言表达机会,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敢表达自身想法;或者根据文本运用自身语言表达含义,对相关文章和段落概括与总结。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保障学习效率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起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方式尤其适用于小学生。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语文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也对学生未来良好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是学生能够主动阅读和学习的前提条件。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途径通过以下三个方法实行,即:创建情境教学、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学以及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旺盛的性格特征分析得出,在语文课堂上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引导学生跟随教学思路进行思考,帮助学生通过故事完成阅读学习。小学生较容易被外物影响,通常运用感性思维思考问题,由此,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构建情境教学,加强相关内容的阅读训练。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在视、听双重感官刺激中,帮助学生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与理解。例如:在学到《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再让学生讨论、总结,勇敢表达自身感受,运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切身体会,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角色内涵的理解程度,还能真实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真情实感。简单、有趣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

小学生容易被环境影响,因此,营造一个舒适、愉悦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事先收集相关材料,在课堂上讲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材料内容提出内心真实想法。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这样的环境能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语文课堂的阅读中。例如,学到《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身想法用笔画出或用剪刀剪出赵州桥的形状,并进行热烈讨论,在深入阅读学习后,再根据文章描述画出赵州桥的形状,对比两座桥形状的差异,找出不足和优势,思考改善方法,相互讨论与学习。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深入阅读中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能应多媒体方式,播放赵州桥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文本内容。

3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提高主观能动性,独立完成文本阅读。阅读中不但能学习语文知识、培养人文观念,还能在日常阅读中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通过查找相关信息和课前预习,总结难点、知识点,在课堂中带入问题进行思考,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学习《新型玻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与“玻璃”相关的资料,可以是玻璃的制作、玻璃的由来、玻璃的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以及系统性地了解与玻璃相关的信息,既能加深知识的理解,也在整体阅读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正确引导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能在完全独立的状态下完成阅读。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还应增加阅读面、开拓眼界,教师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兴趣为学生推荐课外书进行阅读,让学生在持续阅读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书籍,如《神奇的钓鱼竿》、《三毛流浪记》等,这一类书籍的故事情节生动,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吸引学生进行阅读,养成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意识。

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視,良好阅读能力的养成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未来发展存在重要影响。由此可知,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有效实现独立、自主阅读意识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