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效率的思考
2019-09-10任成秋
任成秋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些要求,是针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的,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加强作文训练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中年级学生每学年要写8—16篇习作,而且期末考试时作文所占的分值比重又很大。所以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十分重视。反思习作教学,却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从学生的习作来看,由于大多数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结果头脑中的素材就很少,遇到写作文时总是无话可说,苦恼恐惧,只好瞎编、应付差事。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就往往枯燥、无味、勉强。家长为此很着急。于是,买来很多有关作文指导的书和优秀作文选,学生每当写作文时便照搬照抄,有的抄句子,有的抄段落,有的抄全文;或者向作文选里借素材,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来写,这样怎么能写出带真实情感的优秀文章呢?再从教师的教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上缺乏思考。
关键词:观察 写作素材 写作训练
主要表现为:(1)指导思想上缺乏思考——习作教学在指导思想上是由外而内的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写作辅导,还是由内而外的以还原儿童生活为主体的心灵激活?(2)在设计教案制定教学方略上缺乏思考——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指导?(3)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缺乏思考——只有模式化的教学程序:审题——明确写作内容——提出写作要求——交代写作方法——范文分析引路——学生作文——集体交流评议。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生活观察力的缺失,让习作教学变成了一种负担,成了老师和学生手中不折不扣的鸡肋,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心中难以言说的的痛。针对这一些问题,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一、从观察入手,让学生有话可写
生活实践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实践。而观察是儿童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与来源。在习作中缺乏对生活观察的指导与重视,硬要学生去表达去反映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为使学生养成观察实践的习惯,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可采取以下系列措施:
练习写物时,老师可先带学生或观察花草,或观察、欣赏大自然景物。也可让学生观察家里养的小动物如小鸡、小猫、小狗,做好观察记录,再来练习写小动物。练习写静物时可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或工艺品等带进课堂,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观察后练习写静物。
例如:带领学生练习写水果——桔子时,要求学生用各个感官仔细观察。首先指导学生用眼看,看黄澄澄的颜色,圆圆的形状,像一个灯笼、金瓜,给人的印象是可爱。再指导学生由外及内有顺序观察每一个部位:用手摸摸凹凸不平的外皮;用鼻闻闻清香的味道;用口尝尝桔子的味道……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把观察所得有条理的说出来,写下来。最后又教学生用知识的迁移法去观察西瓜、柚子、苹果等等。
在练习写事时,老师把习作素材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或把录制好的片段放给学生看,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和写作。例如:让学生将两本书的书页各自穿插起来,再让同桌两人把书拔开;让两位學生每人用一只手,合作掰桔子比赛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态生成的所思所为都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捕捉、加工。
在练习写景时观察的机会更多,校园里的景色、多云的天空、雨景、春游、秋游都是大家观察的好机会,这样一来便会有很多要写的内容。
有目的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特别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练习,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而这才是解决学生素材少,无话可写的最根本的途径。
二、开展想象,加工写作素材
一切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而写作也是一种艺术创作,更离不开想象。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也是拓宽学生写作思路的有效措施。如何进行深入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在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各种观察的时候,注意利用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例如,在一次写《校园的三角梅》时,同样是写花,同学们的想象各有不同:有的写“那一大簇一大簇娇艳的花朵,盛开在绿叶上。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胜雪,最可爱的是那白中透红的的花儿,好象个害羞的小姑娘,穿着白里透红的公主裙端坐在翡翠般的绿叶上,那么迷人。”有的写“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像一群彩色的蝴蝶在草丛中翩翩起舞。”还有的写:微风吹过,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摇摆,好像想把它们的美撒播到四面八方。”
由于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使学生都各自展开了心怀,不仅抒发了情感,而且锻炼了想象能力。
三、精心预设教学方式,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写作训练
学生习作,一要会构思,二要善于表达。也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深入细致的观察,学习怎样展开想象。还要使学生能写出内容具体、层次分明的习作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的方式进行精心的预设,构建能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习作的情境,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始终以积极昂扬、不吐不快的心情进行习作。例如:创设给某校同学写回信的情境,让学生介绍宣传自己的学校或家乡;替猪八戒给人类写信,想说什么写什么;为熟悉的物品作自我介绍等等。学生浸润在喜闻乐见的鲜活的情境中,同时,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习作的潜能。
其次,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很多范例,指导学生谋篇布局。因为语文教材——语文课本,是语文课标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进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凭借。语文课本中的多数内容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典范。例如:文章精彩的、细腻的景物描写,作者匠心独运的材料安排等都值得学生学习借鉴、运用。教材里面有一个很突出的地方,那就是注重学生对喜欢的文段的摘抄、背诵。作者遣词造句都有其内在的含义,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运用,就一定要在教学中重视这一方面的训练。教师对学生要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使之真正地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基础,而不是蜻蜓点水,稍纵即逝,成为过场。但是,通过语文课本上某些一成不变的写作内容,要求好动的孩子写瞬息万变的社会、具体的事物,也未免有些强人所难。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也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主”,以优秀课外读物为“辅”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
总之小学中年级阶段的习作教学,就像一座塔的塔基,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应该扎扎实实,越发到了顶端才越发神奇诱人。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指点学生掌握和运用学过的知识,使之转化成一种能力,一种在习作当中运用自如的能力,达到真正写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应用文写作“训”“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6):52-54.
[2]韩文玉.积累语文习作素材措施摭探[J].成才之路,2019(1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