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与价值探讨

2019-09-10曾珠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19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事业单位价值

摘要: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事业单位同样面临改革与转型,随着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以及管理职能的不断延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因为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内审工作开展稍晚,许多方面存在需改进之处,这对行政事业单位发挥职能,管理单位内部风险与应对外部风险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结合当前政府提出的要求以及形势发展需要提出建议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并在文中探讨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价值的方式。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价值

一、当前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现状

(一)对内部审计缺乏重视

审计工作通常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经营活动、财务状况以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与监督。而内部审计工作则是由单位内部专门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目的是为了帮助部门以及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实行最有效的管理。内部审计本身是一种监督机制,使行政事业单位自我约束的一种机制,也是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发展重点。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大多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领导层对内审工作不够重视,内审工作制度不够完善,或者内审工作流于形式未落到实处。这些现象都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出有效作用,总的来说,就是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没有规范化、制度化。

(二)内审工作缺乏独立性

审计工作通常需要保证高度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发表公正客观的审计意见。而内部审计工作同样需要保持高度的独立性,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内审工作的作用。内审部门作为监督的职能部门,应当保持公正、客观、独立,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监管职能。事实上,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部门通常缺乏独立性,主要表现在许多管理层领导凌驾于内部审计部门之上,没有明确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并且许多事业单位出现一人身兼多职,既担任管理层又担任监管人员的现象,导致监督工作缺乏独立性与客观性。并且有些事业单位将财务部门作为内审部门来执行内部审计工作,这就造成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现象,但是难以评价内审工作的可靠性。

(三)内审工作质量偏低

内审工作不同于审计工作,在审计目的,审计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内审工作涉及方面较少,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将内审工作的重点放在财务审核工作上,对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进行核查,而忽视了其他方面,比如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以及单位经营管理面临的风险与潜在风险等方面。而在审计工作中,许多事业单位将审计工作的重心放在查找错误以及舞弊现象上,没有严格按照审计制度执行审计工作,没有对内审工作执行过程记录并形成底稿,导致内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二、关于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一)创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在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要全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工作环境,从而有效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事业单位要从组织结构上进行改革,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且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最重要的是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保证独立性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而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本身会受到其他部门以及领导层的干扰,导致出具审计意见以及开展审计活动都会受到干扰与影响,失去了内审工作的意义,也难以发挥出有效的监督作用。因而,只有高度的独立性,才能确保审计部门以及审计工作能够不受其他方干扰与制约,才能有效发挥出审计工作的公正与客观。其次,在确保内审部门以及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之后,要完善内审工作的监督机制,这需要事业单位领导层给予高度的重视,提高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保障审计的监督职能有效发挥。并且,要在单位内部完善监督机制,不论职位大小都有权进行相互监督,并建立相应的举报通道,保障举报人的权益与安全,另外,对部分审计工作实施制度化与法制化,对违反制度的实施处罚,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逐步提高审计部门以及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二)利用内审工作来防范与应对风险

新形势下,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限于要充分发挥出内审的监督管理职能。相应的,内审工作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狠抓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薄弱点,否则就很可能顾此失彼。例如,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以及风险方法等方面,许多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在外部审计工作中,许多审计工作者通常会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找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以执行存在薄弱环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更正。而内部审计也应当对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内部控制薄弱与出现缺陷的环节提请领导层加以关注,并对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环节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其次,要对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評估,要充分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与潜在风险,将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进行归类,针对不同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防范措施。

(三)运用先进的审计理念,采取有效审计措施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传统审计理念以及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由于传统审计工作考虑范围不够全面,不论是制定的总体审计策略还是具体审计方案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审计效果大打折扣。对此,事业单位要与时俱进,适用不断更新的审计准则以及审计理念,采取先进的审计措施,来完善审计工作。例如,学习外部审计工作利用他人工作或者采用计算机等智能设备来辅助审计工作。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样本筛选,并从样本中抽取测试样本,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审计效率,而且还能够降低人工抽样造成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影响。

三、关于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价值的路径分析

(一)评价与改善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需要保证高度的独立性,首先,要从单位层面来考虑风险,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然后再从业务等层面来分析面临的潜在风险。内部审计工作不同于外部审计工作,可以从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主动的风险识别,并提出科学的风险防范方案。另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审计监管范围不仅包含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其他业务活动,对各项活动暴露出问题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而评价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状况,能够直观地反映内部审计在管理风险存在不足之处以及工作的重心所在。

(二)评价与改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评价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系统沟通与交流、控制活动、控制监督。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内部控制环境难以满足现有需求,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从而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环境。评价风险评估主要从风险识别、风险应对、风险防范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信息系统沟通与交流,主要评价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是否有效运行,监督交流活动是否有效开展。而评价控制活动以及对控制的监督,主要是对控制是否执行以及相关控制的执行是否按照要求执行。通过对内部控制各个要素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内部控制出现不足之处,从而提请事业单位领导层进行改正,进行有效提升内审工作的价值。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活动,通过内部审计来发现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存在不足,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从而优化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因而,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贾皎月.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初探[J].财会学习,2018,(8):78-79.

[2]曹明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6(9)219+221.

[3]王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能力的相关探讨[J].财会研究,2019(11).

作者简介:

曾珠,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管理中心,湖北武汉。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事业单位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小黑羊的价值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