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后进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2019-09-10许城铭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后进生体育锻炼

许城铭

【摘要】  在体育课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对体育锻炼认识不正确、体育技能较差、难以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等,我们称这些学生为体育后进生,而体育后进生是体育课中个体差异的明显表现,本文通过探索体育后进生的成因及其转变对策,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后进生 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198-010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工作中都客观地存在一些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对体育锻炼不积极,对学习内容应付了事的学生,他们因长期被教师、同学所忽视,就逐渐成了体育后进生,而这一现状没引起体育教师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教学效果较差的现象,所以做好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

1.体育后进生的界定

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学生,本文判定为体育后进生学生;身体条件:身体偏胖或者偏瘦,在体育学习中比较吃力,不能完成运动技术的学习。体育成绩:在体育考核中成绩较差。学习态度:学习体育技术时不够认真,逃避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是想在体育课上和同学一起玩。

2.体育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2.1学生自身原因

由于过度肥胖或瘦弱,体育课上他们掌握体育技能较慢,做一些有点难度的动作时容易被同学讥笑,班级和学校的一些体育竞赛活动很少参与,久而久之他们慢慢地进入了体育后进生。怕吃苦怕吃累,在学校里,有一些在家娇生惯养的学生,他们从小就没有受到过任何的苦,一到体育课上稍微有一点累就受不了,就退出了体育锻炼的队伍,从而能难达到体育考核的要求,因此也步入了体育后进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体育后进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不去参加体育锻炼,自然就成了其中的一员。

2.2.学校和教师的因素

2.2.1学校因素

在应试教育的支配下,学校坚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出发点,体育课总是以“次科”的形式出现,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学校教学内容设置的单调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学校的体育教学器材配备不全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慢慢地有部分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也随之减少,发展成为体育后进生。

2.2.2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设计不合理,没有考虑体育后进生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缺乏针对性,一味地传授学生已感到厌烦的内容;有的教师不能因材施教,没有对学生区别对待,不适应的语言损害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教育方法欠妥,一味批评和指责。有的学生由于总是达不到教师的教学要求,体验不到体育的成功乐趣,久而久之,也就逐渐失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慢慢变成体育后进生。

2.2.3家庭因素

有的家长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存在不足或者是错误的,认为体育锻炼影响到学习,甚至禁止学习参加体育锻炼,就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家长的溺爱,一部分学生觉得体育运动苦、脏、累,从而不愿上体育课和参与体育锻炼。

3.转化体育后进生的对策分析

体育后进生的形成的原因的多样化也决定了教师对不同的体育学习后进生应有不同的教法,所以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改变其对体育锻炼的态度,逐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体验到参加体育锻炼的喜悦。

3.1指导学生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

体育后进生中很多学生寻体育运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体育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要适时地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2设计多样化的集体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因为在平时的一些项目上总是做得不够好,参加集体项目时总是拖后腿,很多体育后进生在参加集体项目时常常表现得没有自信心,怕失败后会被老师和同学嘲笑,久而久之就不敢参加体育活动了。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要更多地关注体育后进生,在体育课上,创造更多的多样性的集体活动机会,让第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来,在比赛中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多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3.3发现个特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老师应该针对体育后进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竞赛活动,发挥其的优势,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优势项目,發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让学生尝试成功,体验成功,在其中要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也能体验到参与体育锻炼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4.建议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而不是培养体育全才。因此,对那些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体育后进生我们更应关怀他们,更应协同努力,以多角度、多层次施加教育影响,促进他们健康转化,全面进步。

4.1在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合理设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4.2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整个教学过程趣味十足,让学生睦正体会体育课堂的乐趣,体育活动的美好,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3多开展以全体学生为主的多样性体育活动,为后进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4.4多无化的评价相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进步性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

[ 参  考  文  献 ]

[1]田志军.对体育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藏教育,2007,7.

[2]何江明.体育差生心理状况和成因测试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

[3]杨文轩.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4]瞿丰在.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5]王中和.现代体育教育改革[J].体育科研,2004,1:(4).

[6]周兵.体育教学任务[J].体育心理学,2005,4.

[7]成军杰.体育课教学内容与体育兴趣[J].学校体育学,2006,(3).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后进生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