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与异化下中国特色成语翻译
2019-09-10龚史兴刘雅琴
龚史兴 刘雅琴
【摘要】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及人民关注。为了更好的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人民更好的了解中国,翻译工作越来越重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尤其是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是翻译工作的重难点。接下来我们将会以研究典型的中国特色词汇之一的中国成语为中心,从归化与异化相互促进的角度下结合《习近平治国理政》一书中的具体应用来分析。
【关键词】归化与异化;中国特色;成语翻译
【作者简介】龚史兴,刘雅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涉外经院教字[2018]23号36》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成员:胡依婷、龚史兴、刘雅琴、徐鑫益、王旭东、汪黎明。
一、化与异化的定义
1.归化。归化是我们翻译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把源文本土化,结合读者所在国家的本土文化与习惯用语,译者需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用常规和平常的话语来表达,译成最地道的本国语言,使人通俗易懂。不仅如此,译者还要尊重原作者,要把原作者想表达的语言风格和原文内容准确而生动的表达出来。这种翻译方式有助于读者理解原文,淡化了原文的陌生感,提高读者的对文章的兴趣。
2.异化。异化与归化不同,它偏离了以本土为中心的价值观,保留了原文存在的异国文化,打破了目的语为常规的翻译方式,旨在向原作者靠拢,用外语的语言特点来表达。异化翻译,译者为读者增添了异国风情,使读者要想更加了解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
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技巧,都是为了在翻译过程中更通透的对外文原文的表达,使得译文更加流畅顺口。这就需要译者对原作者和读者有足够多的掌握,不能将归化和异化方法独立开来,要结合两者的优点,有效结合并均衡,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结果。
二、中国特色成语词汇特点
1.成语的特点。成语是语言词汇中一些特定的词组或短句,它有固定的结构形式与意义,在句子中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来整体运用的。而大部分成语都源自古代,或是来自典故,或是谚语习语,或是经典名言……虽短小,只四字,但有意义分明,形象鲜明的特点。
2.归化与异化在典故成语中的具体体现——以《习近平治国理政》为例。
(1)归化翻译法在典故成语中的应用。译者要先细心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选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原因,一是为了凸显重要性,二是学习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方法。书中第一卷第五十六页Human ideals are not easy to achieve, but need hark work.(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这句话中的"easy to achieve"符合中国本土文化,原文和译文都便于我们了解。而筚路蓝缕、手胼足胝采用的增词法,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烂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手胼足胝,胼、胝:手足下的老茧。长满了老茧,形容人的辛勤劳动。两个成语皆为历史典故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出现,把艰苦劳动刻画的更加生动,更加彰显本国语言特色。还有第210页的雪中送炭,译文翻译为“Help them in good time”如果我们采用字面上的“雪地里送来炭”这样翻译,很难让外国人理解它的意义,必须根据典故做出解释,所以翻译成“help them in good time”比较贴切。总的来说,归化法是原文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2)异化翻译法在典故成语中的应用。归化与异化翻译法在实际运用中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篇译文如果全用归化法,虽然会靠近读者,但也使得文章不能完全体现出作者的想法,同时失去趣味性,不能更好的传播文化,尤其是对成语的翻译,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对于读者它们既不好理解但又充满文化的魅力,可以说算得上文化的精华了,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度”,尤其是用异化翻译法的时候。在世界畅销的《习近平治国理政》一书的中就有许多特色成语的翻译,我们不能翻译我们看的懂而读者看不懂的东西,即使这句话用另一种表达方法了解源文化的人都能看明白,比如说书中409页“盲人摸象”如果翻译为"The blinds touch the elephant"读者会感到迷惑,为什么盲人要摸象?这句话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其实像这种有特定故事背景而且从字面无法理解的成语用异化法会阻断读者对文章的理解,那我们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异化法来翻译一个成语呢?
通过对场景的想象和描述,读者很容易理解其中的意义,而且生动形象,同时也能传播中国文化,让读者了解到还有另一种对这种感觉的描述。所以,这些成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它们承载的意义与字面的联系紧密;第二,它们在读者可以想象理解的范围之内。因此,巧用异化翻译法,注意以上的事项,有助于文章的趣味性和源文化的传播。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中国特色成语的翻译译者应当首先判断成语的类型,为其选一种合适的翻译方式,尤其是翻译《习近平治国理政》这类重要的政治文献,译者必须要遵循其严谨性;同时为了读者读起来不那么生硬和冰冷,要让译文生动有趣;又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翻译译文又要贴近读者。总而言之,在翻译的道路上,每个譯者都要不停的学习翻译的技巧,了解不同的文化,以此追求译文的完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张琳琳.中美传媒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比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取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 (1).
[4]陈言.论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直译”、“意译”之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