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英汉对比角度看今天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019-09-10王家琪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2期
关键词:英汉文明生态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景”则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厚植生态文明则是对中国“景”文化的保护。本文试图从对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景”的重要性,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一个特殊的视角。

【关键词】英汉对比;景;生态文明

【作者简介】王家琪,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前言

人们对“生态”这个词习以为常。它和“文化”一道普遍而频繁地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对话中。它与文化不同的是,文化遍摸不着,但存在于每一寸土地、每一方空气、每一段历史、每一个人的血脉中,就像一个黏合剂,把古今连接,把地域连接,把人民连接,使国家在不同时空跨度里屹立不倒。而生态则是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可以感知的关系。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并不仅仅是保护自然,保护人类的生存状态,还是重建人类和动物、人类与自然之间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新关系。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建设生态文明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建设生态环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整治污染,保护净土,严惩乱排放乱污染企业;二是建设环保文明,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教育,实现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中国特色山水文化則是滋生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阆苑仙葩。对比中外,中国之景与人情的紧密结合是独特的而富有魅力的。本文试图结合英汉对比的手法分析“景”一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一个多元化的态度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二、中国人情景交融

我们与古诗的缘分从小学就开始了。那时我们念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记着“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默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这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谊,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离愁别绪,又有什么家国情怀、借古喻今。我们甚至可能不认识其中一两个字,那对我们来说太难太难,但是看到日字旁,看到草字头,看到“河”,看到“树”,发挥我们仅有的想象力也能猜到那一定是非常美的景色。

在中国人眼里,一切景都有情。美人在水的那一边哪,我的心都跟着她走了呀,心里虽羞怯不敢言说,但还要表达出我的爱意呀,于是寄情于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波光粼粼,树枝柔软地拂过水面,蜻蜓低低飞过,停在刚露出头的新鲜荷叶尖上,而看见此情此景的我心里特别快乐,于是微笑着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匆匆一见又是别离,从此再见不知今夕几何,我忍着悲伤和寂寥目送他远去,于是低低叹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只有中国人看见杨柳能感受到离别的苦痛,“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只有中国人看见花落流水,会凄哀婉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也只有中国人听到猿鸣会哭泣“猿鸣三声泪沾裳”。春天水涨会牵动愁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流”;燕子归来会感到物是人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听到杜鹃的啼叫会叹息“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在我们的文化里,心中有情则万物有情,悲时同悲,乐时同乐,醒则世间皆清,出世则万物皆浊。

三、中国景之独特

李清照的《声声慢》,运用叠词与意象营造出深入骨髓的凄冷寒切,而法国诗人克洛岱的改写则将婉约难言变成情感的宣泄:“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这种改写未必适合中国读者。

亭台楼阁,假山绿潭,明月圆缺,杜鹃猿猴,杨柳江帆,无一不是中国景之珍宝。景在中国文化里无处不在,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那一首著名的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五句,共二十八个字,列举九种景物,呈现一幅画面,而唯有中国人在读此词时能感受到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凉冷清之情。中国人对于意象的使用如此大胆,前三句仅靠名词的叠加就可绘出一幅欲言未言的秋景图,意与象,毫无疑问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轴心。此种对具体景的广泛用法,在外国闻所未闻。

移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占据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手法的半壁江山,勾勒出含蓄的、低眉的、委婉的中国特有文化。而今,依托于“景”蓬勃生长的中国文化正被文化孕育者本身拦腰截断,釜底抽薪。工厂将污水倾倒入河水,曾经“水尤清冽”的河水油污一片,垃圾满潭,死鱼翻白,了无生机。曾经“南朝四百八十寺”,而今多少楼台“酸雨中”。你问“岱宗夫如何?”我答“齐鲁灰未了”;他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我说“无需月落也黑天”;人家感叹“凤去台空江自流”,我只能说“江流多久凭人意”。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无疑是在自毁前程。而今这种自毁退路的盲目生产方式已经在慢慢淘汰,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总值的上升,人们转变了竭泽而渔的观念,向着真正的“天人合一”进发。

四、结语

对中国“景”文化的保护已迫在眉睫。无论是从保护生态的角度还是从保护文化的角度出发,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完全顺应了发展情况,敏锐察觉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并致力于调和关系与循环发展。“情景”一词实则呼应“天人”一词,它是中国人对建设生态文明独特的情怀与方式,也将会是其主题。

参考文献:

[1]王求识.古诗词常用意象在中外作品中的表现[J].北方经贸,2012 (12):145-146.

猜你喜欢

英汉文明生态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A Study of Oliver Twi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Deviation
功能对等论在英汉宣传语中的体现
对不文明说“不”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明歌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