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法治信仰倾注人文关怀

2019-09-10谢娜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9期
关键词:依法治校人文关怀反思

谢娜娟

【摘要】创办一流的育人环境是学校追求的最终目标,本文通过对事实案例的分析,反思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在教育实践中把依法治校和人文关怀进行完善,完美结合,实行有效措施,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依法治校;人文关怀;反思 措施

一所出色的学校,必然具有井然有序又和谐愉快的育人环境、拥有行之有效又充满人性化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这就必然要求学校的管理有“刚”有“柔”,既要有合适的章程可执行和遵守,又有相应的人性化、人本化的教导和关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就为新时期的学生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人文关怀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爱护人,强调以人为本,要重视人的主体作用。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校就是根据我国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制定校纪校规,实施管理,使学校管理过程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依法治校是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当今,要创办一流的育人环境,就必须要把依法治校和人文关怀两者进行完善,完美的结合,要求学校教育要“刚”“柔”相济,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书育人效果。

一、反思当前教育现状,人文关怀缺失和法治意识淡薄是突出的问题

1.反思学校教育

在2017年发生了一件让人觉得非常痛惜的事件。湖南某中学一个高三尖子生罗某把班主任鲍老师刺死在办公室里。一个优秀的学生,把一个重视学业的班主任给刺死了,是为什么呢?小罗同学自己的说法是:“觉得老师太严厉了……”不是说“严师出高徒”吗?为什么学生会不接受,甚至于用极端手段去抵抗呢!还原事情的经过是:那天周日下午考试结束后,按照惯例这个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学校有放三个小时的假,学生可以到校外去活动,而此时鲍老师却要求全体同学观看一部励志视频并写篇观后感然后才可放假。虽然这个视频时长仅16分钟,但这个安排让小罗同学很不满,当他表示不想寫时方老师不仅没有考虑到该学生的情绪状态还用比较强硬地态度说:“不想写就转班。” 接下来又在办公室里批评他近期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打电话给其父母亲,而就在鲍老师准备拨通电话时悲剧就发生了,小罗掏出水果刀刺向了班主任……回顾整个事件,应该说从教学的角度来看,鲍老师是个负责的好老师,但从教育的角度,他却忘了顾及学生当时的内心感受,单方面认为“严格”就是对学生好,然而在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好”很多学生却是不领情的,不仅教育效果一般,有时反而会加深误解起反作用。

如果说在当时小罗同学对布置的作业有意见时,鲍老师能够私下和蔼地与他谈心,了解拒写原因,是不是压力太大了,想要适时放松一下,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从人文角度进行关心照顾,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想放松一下,这个要求对于一个一直处于紧张学习状态的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用强硬的态度给他施压,并严重伤其自尊心,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的产生;如果说学校有一套健全又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执行,出现任何问题的处置都不是班主任一人说了算,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生也有维护自身权利的申诉机构,同时学生也熟知这些章程和部门,那么他也不会这么着急而要采用极端的手段来对付班主任老师;如果说学校能经常举办一些心理健康的讲座或活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也许能放松学生心理状态,不至于有事情无法排解,困扰于心。如果说平时学生小罗能了解到相关的法律知识,能够预见到做某种行为会产生什么样严重的法律后果,那么他就不会那么冲动做出这样两败俱伤的行为……可惜,没有如果。我们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反思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改进并加以完善,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以上事例反映出我们教育理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人性化,即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忽视学生的个性,缺乏针对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僵化;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师生间民主价值观被忽视,学生没有自我选择的自由,学生完善人格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同时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也存在的许多问题:学校整体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教育,重成绩,忽视尊重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的真实情感需求。日常管理上也主要还是以传统的高度集权式的行政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以人管人。班级管理也是以班主任为中心,以人治人,缺少民主氛围和相应的人文关怀。没有保证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权利的相应措施,忽视对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法律法规的指导,更少有设置师生员工有问题可以申诉的相应法律救济途径,这种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学生对首选的校园模式是以人文关怀为主达到57%,以纪律管理为主是41% ,只有少数学生认为以成绩效果为主。由此可见,学生对人文关怀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中,坚持人文关怀这一理念已经刻不容缓,它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反思家庭教育

2018年大年初五在沈阳市某一片小区连继发生8场火灾,这边火灾还没扑灭,同一小区内又发生了第二起火灾,不到24小时共发生8次火情。后来经警方查明原来是一名16岁的男孩姜某所为,他的父母都是外来沈阳务工的人员,当问及为什么要频频放火时,这个青少年的解释居然是:因为父亲平日经常责备打骂他并总说他“早晚得进监狱”。这让他心中日久积累了怨恨,为了达到报复父亲,他于是筹划了该连锁放火事件,目的就是希望以入狱方式“给父亲惹点事”。刚听到这个新闻时,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居然有人自己想进监狱,可仔细一想却又为他深感可惜和不该,可惜他随意轻视自己的自由和前程,同时不该漠视法律,不该把别人的生命财产不当回事。最后他终因涉嫌纵火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年纪轻轻就进了监狱。

仅仅只是想给父亲惹点事,就把自己弄进监狱,多么幼稚可笑的行为,而产生这种行为的背后深层原因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对,是父子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思想沟通和交流。父亲说他“早晚得进监狱”,其实恰恰就是对他平时某些行为的担心担忧,而却没料想了到儿子会因此产生怨恨真的进了监狱。可见,家长的言行举止始终对孩子起着巨大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环境,长期以来,家长们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形成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模式。有的家长则是本着“恨铁不成钢”的思维来严格管教孩子,把子女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严以立威,家庭教育缺乏对子女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不懂如何真正从人文关怀角度去关心爱护,结果是引起子女的不满和反抗。因此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在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方面,要讲究方式方法,以人为本,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加上学校的指导指引,从而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人文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 16号文)就强调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学生家庭联系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积极搭建学校管理育人和家庭教育的联合平台,共同努力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然而在这一方面,学校和家长之间显然是做得还不够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关于学校是否设立了家长委员会,有43%的学生选“不清楚”, 23% 的学生选择“没有”;而在问及到关于学校举行每学期一次的家长接待周,有42%的学生选“无所谓”,19% 的学生选“不好”,只有39% 的学生选“很好”。这些调查问卷也反应了家校之间还没做到有行之有效的教育合力,才会让学生产生因为不了解所以不支持继而不接受的态度。

二、坚守法治信仰,倾注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基本的权利与自由,让其有尊严地生活。依法治校,就是要增强法制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重蹈“人治”之路,做到教书育人。人文关怀,就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人本文化。”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的主体作用、能动作用,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所以依法治校和人文关怀二者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肯定和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努力满足他们各种合理性诉求,在生活上对学生给予帮助,在精神上给与关爱,最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把依法治校和人文关怀进行完善,完美的结合,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

1.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

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不能不变。”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上,把“人文关怀”依法治校观念贯彻于管理活动各个环节中,就是要倡导并秉承尊重、理解、服务、关怀的理念,培育和谐友爱的学校环境。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即所有师生员工,作为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主体,健全和完善民主化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管理,体现师生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打造民主、平等、和谐、友爱的干群、师生关系,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校园氛围,真正做到尊重师生、服务于师生。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特性,用人性化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的实际需求,真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情感上、学业上的困难。“学生工作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使人文关怀工作真正做到关心和爱护学生的成长,真正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与关怀。

如何在教育中践行“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使一个做错事的男孩主动认错改正的故事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陶行知先生在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正要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就先掏出一块糖给这位学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并向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砸他。”这时,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整个教育过程是在相当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陶行知先生并没没有严厉的批评,而是从事件中去发现他的优点先进行表扬,并做好调查了解整个事情经过再来处理问题。在充满爱的教育过程中,收获了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在学校教育方面,我們倡导的人文关怀,就是要求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用爱来教育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促进其发挥的自己主观能性,这样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育人效果。

2.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学校管理队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所以,要依法治校,加强学生法治的教育,学校首先要提高学校管理的依法治校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首先,要着力提高学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治校要求民主治校、科学治校,学校领导管理层要根据《宪法》、《教育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依法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工作,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防止特权专制独行和盲目决断。依法管理学校,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教职员工和学生权利,保证学校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营造和谐学校。因此,学校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最为重要,是依法治校的关键因素。

其次,要提高班主任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依法治校的教育水平。他们是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力量,其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因此,要加强对这部分教育者的培训培养,组织学习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树立“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念,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

最后,要提高全体师生员工和后勤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认真组织学习国家宪法及其他重要法律,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自觉依法办事,形成学校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负责后勤服务的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切实搞好后勤生活保障,既做到依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办事,又能真正为学生着想,生活上关心学生,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生活之所需,生活之要,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那么学生也会在这种优质服务中感受到依法治校的魅力和以人为本教育的温暖,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完善落实学校民主监督机制

要树立依法治校,使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就应该完善落实学校民主监督机制,健全权利保障机制,建立师生的校内的申诉机制。

重视学校的民主监督机制的建设,要依照民主与法治的精神,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对管理各环节的监督,确保学校的重要决策决定和重大改革发展事项,师生员工都能及时了解和充分参与到其中。建立校内的申诉机制,是保障和尊重师生的权利、维护师生权益的重要体现。我国学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法律依据是《教育法》有关学生申诉权的规定:“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有权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但该法又没有具体规定处理学生申诉的机构。因此,在依法治校实践中,学校应建立申诉处理组织机构,并制订明确申诉事件受理范围,让学生知道发生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找申诉处理机构解决。通过申诉,不仅能解决严重困扰学生的问题,还能让学生在申诉过程中对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和执行程序有更清楚的了解,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好材料。学校的管理层则可通过处理申诉案件,对学校相关制度和管理行为进行重新审视,起到促进学校改变管理中不符合法治要求的做法,进一步完善学校制度,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水平。

4.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知识、体验生活、快乐成长,同时还可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种程中不知不觉地接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社会调查、法制宣传等等。可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际环境保护日等组织学生走入城镇社区、乡村等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学生在对外宣传时,自已首先要学习并熟悉有关法律知识,同时还得为开展活动制作海报等宣传资料,在策划活(下转第27版) (上接第26版)动的过程中实践能力也会获得提高。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司法机构,旁听法院公开审理,这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庭审判程序,见识法治的运行、作用和力量。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监狱,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增强要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内社团组织和班级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生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活动中提高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在学生各种社团组织中,一般是要通过全体成员共同商讨通过的社团章程来对其成员的进行管理,每个社团成员在加入组织时就要承诺遵守社团章程。由此类推,可以让学生自己商讨制订班规、舍规,培养民主意识,共同遵守过程中又建立了一种契约精神。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主持班会,自己处理班级事情,如通过班委选举活动,使学生了解自身的权利义务,并能够正确地行使自己的参与权;又如评奖选优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评选过程中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5.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绿色网站

这是一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每天必网”成为当前很多人生活方式的写照。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平时经常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網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交流性强等特点,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时代工具,搭建一个真正受学生欢迎、喜爱的网络平台,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该平台与家长进行有效互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首先,学校网络平台要定期更新学生最关心的新闻事件、热点问题,促使学生从内心愿意去接受接纳并喜欢上。热点新闻如震惊海内外的江歌案,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来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又如之前一款由俄罗斯流传进国内的蓝鲸游戏,虽叫游戏,但它的实质是一款煽动青少年自杀的死亡游戏,对青少年影响非常不好。学校可以通过该网络平台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好坏。师生间可以通过网上互动来交流思想,集思广益。

其次,要建立心理咨询栏目,提高教育者人文关怀的情感素养。学生可以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难题进行咨询提问。如在情感方面,遇到喜欢的异性该怎么处理好关系;又如生活方面,被其他同学孤立了该怎么办等等,心理学老师要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引导,情感上关心关爱学生,从心灵上帮助学生走出困惑。

再次,建立法治专题栏目,播放有名的案例或者有关法治教育公开课,供学生观看和探讨。如,播放什么是校园欺凌案例以及如果遇到要如何处理;解释什么是“校园贷”“套路贷”,并指出它们有什么危险性;举例说明什么是电话诈骗等等,政治专业具备法律知识的老师可以在网上和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看法,对学生的法治观念进行有效引导。

最后,学生家长也可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向,了解孩子关心什么,喜欢什么和在意什么。学校要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互动,举行与家长互动的教育主题活动。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这种沟通交流并非是传统意上的“找家长告学生”,而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是当时社会不好现象等,学校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传递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另一方面,家长 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各方面提出反馈意见,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共同构建和谐的人文育人环境。

综上所述,创办一流的育人环境,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同时搭建家校联系的育人平台,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和丰富多样的活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最终达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薇.略论人文关怀视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3]朱冬梅.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探析[J].世纪桥,2008,9.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83.

[5]翟少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0,5.

猜你喜欢

依法治校人文关怀反思
当代大学法治文化的构建
中职学校学生维权的意义探析
依法治校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研究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