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泥鳅养殖自然灾害预防与灾后管理技术

2019-09-10王海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然灾害养殖技术泥鳅

摘要:江西省泥鳅养殖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及台风等,本文在系统分析各类自然灾害特点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预防措施,并就泥鳅养殖灾后应急处置提出抓紧检修养殖设施、加强池塘水质管理和合理调整养殖计划三项措施。本文还就泥鳅灾后主要存在的5类病害(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应激综合征、水质恶化导致的疾病以及鸟虫害),系统总结了对应的流行情况和发病症状,提出了防控方法。

关键词:泥鳅;养殖技术;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中图分类号:S966.4   文献标识码:C

1  江西泥鳅养殖主要灾害及其预防措施

目前,江西泥鳅有池塘养殖和稻鳅综合种养两种方式,养殖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涝、干旱及台风等[1]。泥鳅养殖要注意针对各类灾害特点,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1  洪涝

我省洪涝灾害频繁,近年来暴雨等强降水事件呈现增多趋势。一般而言,洪涝灾害每年多出现在4月到8月上旬,有些年份也会出现春汛、秋汛和冬汛。重度洪涝灾害全省平均3年出现一次,浙赣铁路沿线附近、沿江、滨湖地区洪涝频率高于其它地区。

养殖户应注意关注天气预报,并结合养殖区洪涝历史资料,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一是养殖区尽量避免选择在洪涝频发地块;二是全面加固养殖设施、塘口堤坝、稻田养殖田埂,疏通进排水渠道,清除沟渠中的水草等杂物;三是针对有被淹没风险的池塘及稻田,及时打桩围网防止泥鳅随水逃逸,或及时捕捞转场、转塘。此外,我省多丘陵山区,要重视局地暴雨引发的山洪具有“水流来势急、成灾时间短、灾害损失大”的特点,要立足于对养殖设施做好经常性的修缮和加固工作。

1.2  干旱

每年8月到10月,正值我省泥鳅快速生长的关键养殖期。此时,我省大部地区被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如无台风来袭往往高温少雨,易出现不同程度秋旱。

泥鳅养殖投饵量大、饲料蛋白质高,往往导致池塘水体氨氮偏高、富营养化严重,需要定期换水或加注新水。因此,泥鳅养殖户要关注旱情变化,制定抗旱保水预案,提前采取池塘储水、打井备用和检修沟渠防渗漏等方式保障供水,推广泼洒微生态制剂、池塘鳅菜共生等技术调控水质[2-4],减少养殖池塘换水频率。

1.3  台风

台风对泥鳅养殖的危害主要是吹毁天网、围网等养殖设施,导致白鹭等鸟类捕食泥鳅或泥鳅逃逸等造成损失。养殖生产中,还要高度重视局地大风危害同样损失严重。预防对策:一是泥鳅养殖区避免选址在风口;二是适度提高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天网、围网的立柱选用抗压强度更高的钢管,深埋并用水泥浇筑固定。

2  泥鳅养殖灾后应急处置措施

2.1  抓紧检修养殖设施

首先,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检查、修复供水、供电管线,为迅速恢复养殖生产创造条件。其二,对过水的养殖设施如增氧机、水泵、投饵机等,应抓紧拆卸、冲洗、烘干和检修;一时无法修复的养殖设施,要及时采购。其三,对水毁的塘口堤坝、养殖池埂、进排水渠等,应及时抢修和加固,防止渗漏、垮塌造成新的损失。

2.2  加强池塘水质管理

洪涝过后,泥鳅养殖池塘要尽快排掉池塘表层水体,恢复正常水位。同时,可采用水体消毒剂(如:二氧化氯、石灰、漂白粉等)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如养殖水质不良,还可以采取开启增氧机、施放微生物制剂等措施调节养殖水质。旱灾则要保障有清新水源,也可采取适当减少饲料投喂、泼洒微生态制剂、鳅菜共生等措施调控池塘水质。

2.3  合理調整养殖计划

目前,我省泥鳅养殖品种主要是台湾泥鳅,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等特点。对于洪灾后能继续养殖的池塘,可根据池塘中泥鳅逃逸情况,采取并塘养殖或补放苗种等措施;还可调整养殖计划,自繁或购进鳅苗养殖。旱灾发生时,如泥鳅已达到最低上市规格,可采取地笼捕捞部分泥鳅(捕大留小)上市等措施,降低池塘载鱼量,减少养殖用水。

3  泥鳅养殖灾后病害防控要点

3.1  做好灾后防疫防病工作

洪灾后,一要及时对养殖场所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打捞病鱼、死鱼和池塘中的杂物,采取填埋、焚烧等无害化措施处理。二要及时对泥鳅养殖池塘进行消毒,减少病原滋生与传播。三要加强泥鳅饲养管理,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投喂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和大蒜素等,提高泥鳅免疫抗病能力。

3.2  落实灾后病害防控措施

泥鳅灾后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应激综合征、水质恶化导致的疾病以及鸟虫害等[5],病害防控方法如下。

3.2.1  细菌性疾病

泥鳅细菌性疾病主要有出血、烂鳃、肠炎和赤鳍病等,症状表现为皮肤溃烂、红点,赤鳍,烂鳃,肛门红肿,肠壁充血发炎等。

防治方法:外用可采取全塘泼洒漂白粉、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消毒剂,内服可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等抗菌药物[6]。

3.2.2  寄生虫疾病

泥鳅寄生虫疾病主要有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和三代虫病,一般镜检一个视野下出现两只虫体即可确诊。车轮虫、斜管虫多发生春末夏初、秋季,发病水温20℃~28℃,环境不良、养殖密度大和阴雨天气的情况下,车轮虫易大量繁殖,引起泥鳅死亡;指环虫和三代虫发病时间稍晚,多流行于夏、秋季,水温28℃~30℃时,虫卵1~3天可孵化发育成纤毛幼虫,附着于鱼鳃上发育成为成虫。一般而言,冬季没有进行清塘消毒的泥鳅养殖池塘易暴发寄生虫疾病,洪涝过后池塘水质恶化也要防止暴发寄生虫疾病,如防治不及时,可导致泥鳅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车轮虫、斜管虫可选用“车轮净”等特效专用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对泥鳅等无鳞鱼类刺激性较大的硫酸铜杀虫。泥鳅属无鳞鱼类,一般的杀灭指环虫和三代虫药物,如敌百虫、硫酸铜等均不能使用;经试验使用10%甲苯咪唑乳剂泼洒和阿苯达唑粉饲喂方法防治泥鳅灭指环虫、三代虫效果较好。用量与用法:甲苯咪唑乳剂每亩每米水深使用100ml,用水稀释充分混匀后全池泼洒,用药后及时增氧,必要时3天后重复用药一次;阿苯达唑粉拌料饲喂,休药期为500度日,用量为0.2g/m3,5~7天见效(三代虫易反复感染,在下药后1~2 天配合使用氟苯尼考等喹诺酮类药物杀菌效果更佳)[7]。

3.2.3  应激综合征

泥鳅应激综合征是指泥鳅养殖环境改变引起泥鳅死亡的一种疾病,死亡泥鳅典型症状为体表起泡,或溃烂。在将泥鳅转场、转塘时易发病,洪涝过后,池塘水质变化大也易诱发。

防治方法:灾后泥鳅转场转塘尽量选择在晴天上午,保证水温和水环境一致;适当泼洒Vc、应激灵等药物防治;在转塘操作前3天,使用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投喂泥鳅进行杀菌,可以减少泥鳅应激综合征发生,降低死亡率[6]。

3.2.4  水质恶化导致的疾病

该类疾病主要发生于夏季高温季节,浅水养殖塘更易发生此类疾病。发病原因是因水体小,气温高,养殖密度高,投喂的残饵加速腐败,造成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大大增高,溶解氧不足,从而造成泥鳅腐皮烂鳃,死亡。

防治方法:水质恶化导致疾病的泥鳅不能盲目的使用杀菌药物,应该从改善水质着手防治。干旱加水困难池塘,一是建议前期尽量加水(1.5m以上為佳),二是在水面一角种植水葫芦、水蕹菜以及投放大规格鲢鳙鱼等净化水质,三是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

3.2.5  鸟害、虫害

天网、围网损毁易发鸟害、虫害,对泥鳅养殖造成的损失很大。

防治方法:及时修复天网、围网;鸟害也可用驱鸟器驱赶;虫害主要是蜻蜓幼虫(水虿),防治可用烟碱类杀虫剂杀灭。

参考文献

[1]周国强, 董保华. 江西省自然灾害状况及减灾对策初探[J]. 自然灾害学报, 2007, 16(4):164-168.

[2]郭雨文, 罗婷, 李祥,等. 池塘泥鳅养殖水体水质调查与治理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3):236-238.

[3]温正乐. 微生态制剂在泥鳅养殖中的应用效果[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 No.496(4):126.

[4]杜兴华, 王妹, 蔡新华,等. 生物浮床在泥鳅养殖中对水体生境的影响[J]. 海洋湖沼通报, 2018(1):129-134.

[5]余连渭, 徐先栋, 王海华. 台湾泥鳅常见病害精准防控技术[J]. 江西水产科技, 2018, 161(05):37-38.

[6]徐先栋,李燕华,王海华,等. 台湾泥鳅幼鱼红点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J]. 水产科学, 2018, 37(4): 522-526.

[7]李左宏, 徐先栋, 王海华. 台湾泥鳅三代虫病防治技术[J]. 江西水产科技, 2018, 161(05):35-36.

猜你喜欢

自然灾害养殖技术泥鳅
泥鳅笼
捉泥鳅
会叫的泥鳅
小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三年困难时期的背景原因分析与思考
南通地区海蜇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