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石油企业管理效益审计研究

2019-09-10黄晶孙秀兰盛江徐国栋芦絮飞施东明徐婧

中国内部审计 2019年2期
关键词:石油企业风险大数据

黄晶 孙秀兰 盛江 徐国栋 芦絮飞 施东明 徐婧

[摘要]本文在分析石油企业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以风险和企业需求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开展理论研究并制定管理效益审计准则、规范和操作指南等具体优化建议。

[关键词]石油企业    管理效益审计    大数据    风险

一、石油企业管理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前准备不够充分

审前调查是审前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审计实施之前,掌握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第一手资料,制定具体的审计作业计划,确定审计的内容范围、重点、审计方法,利用现有资料和相关审计软件发现被审计单位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审前调查已经成为审计准备阶段的关键环节,做好审计调查,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审计项目安排时间紧,审前调查时间不充足,往往通过打电话、发邮件与被审单位进行简单沟通,取得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组织机构图之后就制定审计作业计划。其实,石油企业集团下属的油气田、炼化企业、销售企业,其企业情况、生产情况、经营情况、运营情况、产品结构、产能耗能工艺都不完全相同,而很多审计人员将审前调查内容写得类似“八股文”,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审前准备,到了审计现场发现审前调查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导致审计现场进行重新调查和调整,影响工作效率。

(二)缺少审计准则指引

管理效益审计的方式和方法还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缺少管理效益审计的准则、规范和操作指南。因此,在实际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时,常按照经济责任审计或经营管理审计方案或方法进行,管理效益重点不够突出,为降低审计风险,审计组将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得非常全面,但在实际实施时,由于时间和审计资源的限制,许多内容未能落实,反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实施深度不够

审计组现场审计往往停留在财务数据和指标层面,对生产工艺和企业内外部环境了解不足,对审计发现问题找不到根源,提出的審计建议不够深入。

(四)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不足

石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不乏CIA、CPA、注册税务师、注册评估师、MBA等高级人才,但从事管理效益的人员知识结构尚不合理,多数为财会、审计、工程人员,缺乏法律、金融、管理人员。同时,随着石油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效益审计范围的加大,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专业知识,还要精通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知识。

二、优化建议

(一)以风险和企业需求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应根据多年审计历史资料建立审计信息库,借鉴历史数据和管理层对审计项目的需求,通过系统规范的风险评估,多维度综合考虑,确定审计项目安排的先后次序。

基于历史资料,科学安排计划。建立审计管理系统《立项信息资源档案库》和《历史整改情况台账》。通过查看被审计单位近几年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分类,科学立项。主要分为A、B、C三类,A类企业是指多年审计未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很少、问题性质较轻并且能够及时有效整改,以后年度审计未发现类似问题的企业;B类企业是指历次审计发现问题较少并且能够及时整改,以后年度审计很少发现类似问题的企业;C类企业是指每年审计查出问题较多或未及时整改,类似问题多次被查出的企业。立项时,A类企业每3–4年安排审计一次,B类企业每2年左右审计一次,C类企业年年审计。

参考企业类型,通过风险评估合理制定定出2年左右的审计项目计划,并将审计计划报总部领导或审计委员会讨论。

(二)开展理论研究并制定管理效益审计准则、规范和操作指南

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管理效益审计相关的准则和规范。石油企业审计已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地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并根据需要开始进行板块管理效益审计。因此,建议石油企业审计部联合审计署、高校等资源,加快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理论研究。根据石油行业特点、管理层需求和关注点尽快制定石油企业内部管理效益审计的规范和操作指南,同时,制定石油企业管理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今后管理效益审计的规范发展。

目前,石油企业一、二级审计机构都已开展管理效益审计,但由于没有审计准则、规范和操作指南,各单位管理效益审计范围、审计方法、评价指标等没有统一标准,成果得到所在单位领导的认可度也不同。因此,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各单位应将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好的经验、方法共享,组织研讨会,将审计中遇到的困惑、难点进行讨论,有利于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三)做实审前准备,提高审前准备质量

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全面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审前准备阶段,收集以前年度信息、了解上级部门开展审计的目的、要求,利用相关审计软件,应用风险评估分析确定该项管理效益审计重点。根据不同单位特点,利用《审前准备风险评估表》(见表1),综合考虑,制定出不同板块、不同企业的审计重点,确定审计实施方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审计漏审风险。

注重管理效益审计与真实合法性审计有机结合,在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时,借力大数据数据分析、建模以及其他成果。按照同一业务类型构建审计数据模型,如构建固定资产数据模型,将AMIS系统导出数据与企业维修费明细单数据、物资统建系统导出数据进行比对,查找是否有账外物资、账外车辆等;按企业板块划分,构建油田企业油气井数据模型,将AMIS系统中油气井数据与A2系统中数据进行比对,查找出账外油气井等问题。

(四)不断创新现场审计技术方法

审计现场企业报表、各种数据、信息量非常大,同时各种信息存在部分关联,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数据中,找到审计人员需要的数据和关联信息,需要审计人员应用数据语言进行分析。如在某审计项目中,数据信息量非常大,审计人员通过SQL结构化查询语言、Excel等信息化处理工具,采取突击盘点和实地勘察等方式对审计事项进行查证,发现了违规贷款、不符合条件贷款、小金库等违法违规问题,引起石油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最终对相关领导干部进行了处分、撤职等处理。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适应组织的不断变化和变革。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各种信息技术和平台,搜集收集审计需要的各种审计证据,使审计证据更加充分,发现的问题更加深刻。

(五)构建石油企业板块评价体系

目前,石油企业的评价数据主要来自财务数据,使得审计评价受限。如果审计的评价指标能从集团总体战略和被审企业自身经营发展考虑,能以企业工业生产指标作为审计辅助评价指标,通过1–2年的数据积累、比较和分析,结合审计中发现问题综合评价企业,将使审计评价更加科学全面,更能满足集团领导决策需要。

(六)加强审计整改,强调审计实效

加强管理效益整改,保证管理效益审计成果,达到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的目的。通过落实审计意见的整改,能明确审计效果是否有效,审计人员审理意见是否达到管理层需求。针对管理效益审计开展后续审计,使审计管理部门掌握审计整改第一手资料。

(七)形成专家资源库

石油企业各产业链涉及生产工艺、工程技术、销售运营、管道运输、金融信托等领域,审计人员无法全部涉足、精通,需要借助专家力量,建立专家资源库。资源库中的专家可以是石油各领域中的技术带头人、实践工作的实操者以及曾在领导岗位的退休人员。开展管理审计时,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和审计需要,聘请专家参与或在审计中就发现的问题通过远程视频等形式,请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发现的审计问题邀请专家参与讨论,从专业角度提供深层次建议,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八)强化审计人员培训和晋升机制

加强审计人员各专业领域培训,提供和创造各种学习机会,让审计人员根据个人爱好和工作中发现的自身不足制定学习目标和方法,并进行年底考核,促进审计人员不断扩充知识,不断进步。提供审计员工晋升机制,对不同岗位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调动审计人员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积极性。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锐.质量管理效益审计的思路[J].中国内部审计, 2012(4)

刘玲君.企业管理效益审计的切入点[J].中国内部审计, 2012(2)

刘毅,曲江虹,钟显明,赵显波.管理效益审计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 2010(2)

鲁海波.管理效益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作用[J].中国审计, 2010(14)

佟维礼,周辉.管理效益审计评价方法的实证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 2008(8)

猜你喜欢

石油企业风险大数据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