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策略分析

2019-09-10丁胜利

高考·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文学作品实施策略

摘 要:中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的手段,语文教学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笔者研究了中职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能够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职语文;文学作品;阅读鉴赏;实施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从文字入手进行文学鉴赏是最为浅显的事,但是却是最基本。这位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引,教师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的第一步就是要带领学生进行作品的阅读,通过阅读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由表及里,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最终实现情感共鸣,逐渐的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语感是“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由此可见,语言文字的敏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长期阅读训练后形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迅速直接的感悟能力。语感加上语言文字的刺激,帮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形象和场景,得到美的享受。比如在讲《荷塘月色》一文时,文章的语言优美,又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到了语言中,每一句都有作者暗含的心情和深意。比如作者在开始交代了“不宁静”的心情,接下来的“忽然”笔锋一转,开始教导了深夜到来,像“月亮升高”、“孩子们的欢声不见了”、“迷迷糊糊的哼着眠歌”等都是夜深的体现,同时是对作者“不宁静”的衬托。这一段的三句话,分别是直接描写、侧面描写以及反衬的手法来表示作者的不宁静。句句写情,手法不可谓不精;事事表意,表意不可谓不尽。于是,引出了第四句“带上门出去”。通过阅读这段文字,朱自清的不宁静我们的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品析文字,体会文学作品的意境,领会含义,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补充想象,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美

文学作品是人生产劳动中的特殊创造,以美的规律为基础,本身具有审美特征,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在鉴赏文学作品中,通过对特殊环境下人物的形象、言行和情操的欣赏,产生美的体验,获得心情的愉悦,满足人们的视觉和精神享受。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小说、戏剧的节选,比如《窦娥冤》、《水浒传》、《红楼梦》等,这些小说都是文学经典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明显,在这一类作品的教学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十分必要。比如《窦娥冤》的欣赏中,一些头脑简单的学生看到的是故事情节,有思想的人看到的是戏剧中的人物性格冲突,具有丰富文学知識的人看到的是作者的表现手法,而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体会到戏剧揭示的内在含义。在阅读鉴赏中,教师常用的方式是通过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是上对文章进行理解,通过故事情节、线索、环境、人物形象塑造等为学生进行解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学生的自己的理解才是对最好的鉴赏方式,教师生硬的将感受强加给学生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扼杀,学生也难以理解文学作品,形成文学鉴赏能力。教师的鉴赏和体会不能够代表学生的体会,主要由于学生和教师的生活经历、文学素养、知识积累等大有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而是为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想象和感悟,体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自行领会作品的神和美。

三、层层设疑,深入分析作品的思想美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中重要手段,问题也是完成阅读审美活动的方式,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在文学作品初读时,并没有问题,深入阅读后,便会逐渐的增加问题,在质疑的过程中发现作品的本质。教师在进行阅读讲解时,应该不断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的探索作品中的思想内容。比如,在讲解《包身工》时,文章与今天有很远的距离,并且是哪一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如今的年轻人十分陌生,理解起来较难,如何在讲解中,让学生透彻的理解主题是教学难点。在学生阅读了文章之后,了解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后,教师提问文章的最后一句,“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是什么意思,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怎么由“日本纱厂”想到了“美国铁路”呢?“中国奴隶的冤魂”又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加上这句话?通过层层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地解疑中,体会“包身工”的苦难,揭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质疑是阅读的重要手段,是探究作品深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进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新时期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的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创建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能够将文学作品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为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兴趣。文学作品鉴赏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抽象的知识,或者是不能够用语言准确表达的内容,教师的语言会显得苍白无力,影响学生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抽象的内容和知识点,形象的展示学生,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体会。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丰富补充文学作品的背景、资源等,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苏轼游览的赤壁景色,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怀。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古诗词进行配乐,提高学生的诗朗诵能力。在一些小说教学中,多媒体也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逐渐的行程文学鉴赏能力。

结束语:文学作品鉴赏需要有丰厚的文学底蕴,文学鉴赏能力的行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通过文学知识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艺术审美、文化素养等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重探究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忠元.在语文阅读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3,(6):170-171.

[2]景波.探索教学渠道,优化中职语文小说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1):84.

作者简介:丁胜利(1969-)男,汉族,甘肃静宁人,本科,讲师(中级)。研究方向:中职语文。平凉机电工程学校,邮编743400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文学作品实施策略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