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权力监督下的网络反腐研究

2019-09-10刘娟

学理论·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法律

刘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党中央对于打击腐败之决心犹如磐石,社会各界也正在积极参与到这场打击腐败的攻坚战中,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反腐参与通道。想要发挥互联网在反腐工作的积极作用,首先应该了解网络反腐是如何兴起与发展的,明确网络反腐的含义,认清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从法律层面、制度层面、民众层面构建适合网络反腐的路径。

关键词:网络反腐;权力监督;法律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2-006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意识空前提升,网络反腐成为一种社会公众权力制约的新方式。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的各种监督形式中占第一位,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这也是由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当然,网络反腐作为党内监督带动下、互联网科技发展下的新方式,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权力监督结合的新产物,是全面从严治党下的权力监督新风向。因此,网络反腐是新常态下的权力制约新方式,对其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网络反腐概述

(一)兴起与发展

多媒体和网络化的应用,使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建设和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变成了可能,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交流载体已和人们的生活、工作如影随形。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重要领域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在政治领域,一种新的权力制约、监督方式已经产生,即网络反腐。

早在2003年,网络反腐就进入了公众视野。李新德作为中国舆论监督第一人,创立了“中国舆论监督网”,2004年该网站发布了一则“跪副市长丑行录”一文,从而引起了公众及媒体的关注。中国民生申诉网、中国百姓喉舌网是紧随“中国舆论监督网”后,由社会力量建立的反腐网站。与此同时,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公权力机关也陆续开通了不少官方举报网站。各种腐败行径通过互联网络这股巨大的传输力量,不断传播从而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它的巨大影响力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也为我国的反腐工作铺平了发展的道路。如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局长的“天价烟”事件等,都以腐败官员罢官入狱告终。社会公众通过各种网络渠道(新浪、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BBS论坛、微信、微博、QQ等)“来行使公民参与政治和公共事务的权利,对权力腐败进行监督制约,互联网络已成为社会公众信息传播的扩散器。从此,权力监督的另一种新形式—一网络反腐拉开序幕。

(二)网络反腐的含义

网络反腐作为“互联网+”推动下的新产物,也是近年来由网络兴起和发展出来的新概念。网络反腐是以互联网为依托,民众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知道的事情,这些事情又是我国党规、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事情。民众这种知情方式的表达,实质上是监督权行使的一种方式,属于横向监督和社会监督领域。网络反腐应该怎么定性?国内学者李玮认为:“网络反腐是一种新的与腐败做斗争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斗争借助网络宣传,发挥了网络的成本低、风险低、虚拟性强、效率高等优势。”网络反腐作为传统反腐的一种延伸方式,其本身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以国家主导作用,遵循“国家-网民-国家”的一种模式,是对传统反腐途径的一个补充。笔者认为,网络反腐是网民话语权的一种体现,是一种在“互联网+”模式上诞生的新型群众监督方式,其借助于互联网的特性而形成舆论热点。

二、网络反腐的意义

(一)利于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深入开展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权力监督方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其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廉政建設工作的深入程度。现实和历史的经验表明,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而党的作风问题、廉政问题则是解决党自身发展的关键。从2003年开始,民众利用网络曝光了一些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纪委和检察部门借助曝光的信息对有关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进行查处,民众和组织形成合力,自下而上成为监督党员干部的新方式。透明化的网络反腐运行模式,很大程度上约束了贪腐行为的发生,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二)利于完善我国的权力监督体制

网络反腐——一种新兴的权力监督方式,是权力监督体制的完善,是现行的权力监督方式的补充。王岐山曾指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有完善的、配套的监督体制。当前,以加强打击腐败为目的释放党员干部廉政建设信号十分紧迫,只有完善权力监督体制才能为反腐倡廉“保驾护航”。我国当前已进入信息时代,通过网络进行反腐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于网络反腐能使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权力监督更加快捷、方便、高效,可以使广大民众享有真正的监督权力,言论自由权、知情权、参与权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权力监督的不足,补充了权力监督的形式。

(三)利于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作为新时期人民群众表达民意的新方式——网络反腐,是我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党的根本路线,即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其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的必胜法宝,党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始终贯彻落实。相关网络反腐平台的开通和运行,保证了权力监督渠道的畅通,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很好地参与到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去。网络反腐能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权力监督的主体而积极、主动参与,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近十几年网络反腐所带来的成效给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时刻提醒着他们,“有一只无形之眼”在监督着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求他们不忘入党的初心和立下的誓言,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

三、权力监督下的网络反腐路径

(一)必须依靠法律保障

建立网络反腐模式必须依靠法律保障。缺乏法律的管理与控制是网络反腐进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当前,确保网络反腐的顺利推进必须依靠法律保障。那么,建立网络反腐的法律机制势在必行。我国的网络安全法草案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虽然对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运行安全等进行了规制,但网络反腐相关的法律却没有涉及。笔者认为,完善网络相关立法才能为网络反腐提供法律保障。

首先,加强网络领域的公法建设。具体来讲,一是在网络管理的方式、手段、权力行使范围等相关问题上都应该明确界定;二是在互联网监管程序方面应该加强立法,明确政府在网络监管中的作用和应该遵循的程序;三是在网络诉讼主体方面,应该加强立法,明确网络主体之间、网络主体与民事主体之间发生争议时,应该遵循和采用哪些诉讼程序。

其次,加强网络私法建设。私法作为规范和引导公众的网络反腐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网络法制建设的关键。具体来讲:一要明确网络违法行为,明确构成要素、行为特征、责任等;二要规范网络反腐行为的主体、客体、内容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网络反腐行为划定正确的权利边界,为以后的网络反腐立法奠定基础。

(二)必须提供制度保障

构建网络反腐模式必须提供制度保障。近年来,网络反腐成功案件表明反腐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不同的领域、多个不同的行业、不同层级的政府。推进网络反腐工作的顺利进行,能更好地加强权力监督和权力制约。我们必须在以往的案件中吸取经验、发现问题、总结不足,加强制度建设为网络反腐提供保障。具体来讲,一是制定一套科学的网络反腐规范制度,建立下送上回的沟通机制,实现网络群体沟通渠道的正常运行,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奖励机制和保护举报人个人隐私、个人安全等基础性制度;二是建立网络反腐政府回应机制。网络反腐已成为公众权力监督较为盛行的方式,虽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反腐速度,但也会出现一些截然相反的尴尬情形(例如,官员涉腐败的网络信息虽已传播,但纪检或者检察机关未及时做出回应,而随时间的推移,舆论焦点也会被公众遗忘。这样,由网络反映的腐败事件,最后却成了“无人问津”的烂新闻。因此,建立网络反腐回应机制十分必要。回应制度的设立能督促相关机关及时做出回应,减少网络反腐事件中的可变因素,使官方机构和公众良好协作,从而提供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

(三)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公民的社会精神能为网络反腐打下坚实基础。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一词主要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集体行为。它是处于“公”与“私”之间的一个领域。通常而言,它包括了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行动的组织,诸如慈善团体、非政府组织(NGO)、社区组织、专业协会、工会等等。我国公民作为网络反腐的主力部队,提升他们的社会精神,对其培育显得十分重要。公民的社会精神要求公民必须以社会共同的公共利益為价值导向,要求他们必须有维护公共利益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思维活动和行为。公民的社会精神培育在网络反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公民的素质能提高网络反腐的质量。具体来讲,一是培养网络公民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网络媒体、电视媒体、街道、单位应该积极主动引导公民有正确的判断力,加强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力,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正当的网络语言变成威力巨大的网络暴力;二是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的网络举报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网络监督环境。网络反腐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只有良好的网络监督环境,才能为网络反腐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完善的网络反腐制度才能进一步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确保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顺利推行。

(责任编辑:宋佳)

猜你喜欢

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生活与法律 教学设计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法律原则在司法裁判中的适用
多元规范的思维统合
浅议我国法律移植本土化
政治法律
浅析法律行为的成立有效与生效
生活(外1首)
法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