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初数学有效衔接策略

2019-09-10王彩云

人物画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衔接教学策略

王彩云

摘 要:对于中小学阶段学习的衔接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伴随着初中的升学,会出现科目多,内容广,重点深,认知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学生刚刚离开小学阶段的老师全方面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失去对于学习知识的信心和乐趣,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本文立足于小初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初数学有效衔接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初数学;教学衔接;教学策略

引言:对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也不一样,数学也是如此。但是不同阶段的教学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点,有些方面也需要相辅相成。比如锻炼数学思维这方面,他们需要相互辅佐。比如要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能力,需要各個阶段的教学教师做好铺垫,做好衔接,才能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时候不会半途而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初数学有效衔接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做好初中学生心理上的衔接

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环节中,其周边环境通常是固定的,而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以及生活之中,都有着较为熟悉的同学与老师陪伴,所以对老师的授课模式和同伴间的交流方式都非常熟悉。但是在学生进入到初中之后,其将要面对的是全然陌生的学习环境,学校、各科老师和所有同学之间都互不了解,也都处在一个彼此有待认知的状态,那么就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也就需要老师留给学生一个充足适应周边环境以及和同学进行沟通的空间。经过有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在放松、熟悉、温馨的学习氛围中才可以越加有效地增强学习效果。但是在学生进入到初中之后,面对的却是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老师以及新的同学们,因此在心理上必定会产生一种茫然无措与紧张恐惧的感受,此时老师就应该在第一时间来舒缓学生内心深处的惶恐不安,从而可以使学生顺利稳定的进行学习。例如,在数学老师真正讲课以前,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学生们开展沟通,让每一名学生都说一说自己对于这个新学校的感受以及对教材知识的了解。借助此种机会,老师也可以耐心聆听学生们真实的想法,更能够为学生讲解部分学校的基本情况或者是教材中基础的理论性知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逐渐接受老师,肯定老师,并对老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如此一来才可以让全体学生真正积极地去开展学习。而借助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会让所有学生尽量脱离小学阶段的学习状态,丧失对小学所有事物的眷恋,从而切实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清楚认识中小学数学解题的教学异同

(一)学生解答过程书写格式要求的异同。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都要求准确、标准的格式书写,但小学往往只要求学生能够写出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些解答环节,并有一个准确的答题结果,就能够得到所有的分数。初中则要求更完善,需要学习一般解题的标准、清晰的格式,并在解答过程中列出定理公理、结果推导、必要文字解释等内容,是对解题思维的要求。如代入求值类题目的解题书写,有这样一道题:已知x对应3,求解3x-2对应的值。小学只要求学生写出“3×3-2=9-2=7”。中学则要写出更完善的格式“解:当x=3时,3x-2=3×3-2=9-2=7”。学生们熟悉小学简略的语言,进入中学后往往很难改变小学学习到的书写方式,这需要中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新的书写要求,及时纠正一些不规范的书写。教师应对学生步骤写错、结果答对的解题进行纠正,以培养学生注重解题过程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标准、规范的解答书写格式,培养他们注重解题过程的意识。

(二)学生解题方法要求的异同。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们逐渐学习更高效、更深入的解题方法的过程。如小学阶段的方程类题目的解法,一般是利用基本运算法则进行关系处理,而中学则是以方程等式的方式进行直接计算。为了确保小学和中学数学教育的有机联系,小学教学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适应等式计算方法。例如,在五年级教材中提出了方程计算的例子,虽然方程比较简单,但引导学生正确书写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学生容易将其与过程描述混为一谈。为了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的基本要素来解题,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严格控制书写过程,在解题时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方程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优点,也为初一的方程学习奠定基础。

三、增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研交流

(一)教材教育内容的交流。笔者认为,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备有一套完整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从而熟悉教材编写原则与知识点的安排情况。一方面,这有助于教师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性进行深入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知识体系建立时空坐标系,知道从什么方面为学生准备下一阶段的知识、思想、方法教学内容。增强中小学的教研交流,能够让教师更清楚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及经验,从而有效安排教学过程。

(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交流。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侧重点是对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呈现,而中学数学的教学则比较抽象。小学数学教师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常设计数学教学示范和直观形象观察,也更经常地使用实验操作;中学的数学活动一般按照“问题情况—建立模型—解释解决—应用扩展”的研究方法进行,重点是创建抽象的数学模型和相对较快的教学速度。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交流,能够感受和学习彼此的课堂教学方法,而且中学数学教师高效而严谨的教学风格,同小学数学教师精湛而生动的教学方式,相互间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结论: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在某些方面有着天壤之别。导致了只熟悉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到了初中跟不上节奏,以至于成绩严重下滑。但是,数学是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因此我们可以依据生活实际,解答数学。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找问题,解问题,分析题的能力有着显著提高作用。我们老师也应做好应对学生的数学兴趣问题,成绩下滑问题,衔接知识点的问题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赵加永.中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衔接——以特殊与一般思想在小学几何教学中的运用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8(10):42+14.

[2]黄建民.闽宁移民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2018(05):22.

[3]周洁.试论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基于学生需求视角[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1):28.

[4]黄蓉华.吃透课标、把准学情、渗透方法、养成习惯——例谈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正数与负数”[J].数学之友,2017(06):17-20.

北京市东城区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北京 100007

猜你喜欢

教学衔接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衔接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