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法制教育

2019-09-10任红秀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9期
关键词:有效渗透法制教育初中学生

任红秀

摘 要: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的建设者。初中阶段又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但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分辨是非能力较弱,难以准确把握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面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脱离人生正常轨道。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法制教育;有效渗透

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师“既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的一项常规。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塑造的重要实现方式,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功能性需要,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更好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提高教师法制意识,率先垂范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制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师只有提高了法制意识、掌握了丰富的法律知识,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融会贯通,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生动风趣、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其次,教师要遵纪守法、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身教胜于言教,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身正为范、遵纪守法为先,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思想教育才能水到渠成,才会点石成金。

二、挖掘课程资源,培养法律素养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青少年学生就行有效的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而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法律内容。如《宪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费》、《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等法律。这些法律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它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设计了许多案例、情景、图文资料等来帮助学生认识,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当然要把法律知识讲透需要很多案例材料,而教材中就有许多经过教育专家精挑细选、针对性很强的法律条例,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课本资源是可以拿来就直接用的,且每位学生手中都有,很好把握,这样既方便,直观,学生也容易接受。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法不可违》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关于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长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讨论、依据法律、根据事实、探讨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要增强法律观念,不做危害社会的事。再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公民基本权利》时运用了这样的案例:未经同意,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检查下属的信件,是否合法。先由学生分组讨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即让学生体会老师、家长若拆看自己的信件,会有何感受,由此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加深对隐私意义的认识,对法律保护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保护隐私权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依法行事的意识。当然每一课的教学内容中都有很好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所以,作为老师应很好地利用手中掌握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三、创设一個课堂教学的情境来落实“法制教育”

创设一个优美的课堂教学环境与艺术氛围,能使学生上课初就完全沉浸到“法制教育”的气氛中,从而也能产生对学习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录像片段:“一个两周岁左右的小男孩,因生病要去医院打针,结果被注射过量庆大霉素,从而导致小男孩药物性耳聋……”录像看完以后,教师再问学生的感受,抽几位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法律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课堂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导入就是这样的:“小红家的楼上住着对舞迷夫妇。近来,每天晚上他们都会邀请同伴来跳舞,直至深夜。音乐的声音把周围邻居扰得是不得安宁,许多学生的学习也被妨碍了。居民多次与这对夫妇进行交涉,但是他们都不听……”邻居是否可以把这对夫妇告上法庭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问题。这些情境都可将学生的情绪与思想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的浓郁氛围之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

四、激发学生法律学习的积极性,渗透“法制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法制教育的主阵地。现在许多学生对于传统说教式教学没有兴趣,甚至十分的反感。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如何能激发现在的学生对法律知识感兴趣,使他们能系统地掌握法律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在实践中,教师可采用“我们来做小法官”“小小的辩论会”与“表演小品”等这些形式来渗透“法制教育”,这样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讲“公民的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我们是该享受权利,还是享受权利的同时履行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呢?教师可以就此组织学生来一场辩论。辩题就是正方:“既要享受权利,也要自觉地履行义务”。反方:“多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或少履行义务”。在辩论时学生的热情一定会很高,争论也会非常激烈。辩论结束后学生自然就会清楚权利与义务实际上是具有一致性的,我们每一个人既是“权利享受的主体”,又是“义务履行的主体”。辩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

一个个生动而活泼的案例与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法制节目,扣住了学生的心,也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就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一名“学法”

“守法”“护法”与“用法”的好公民。“法制教育”在《道德与法治》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一旦离开教材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把握好“渗透时机”,教师应从教材出发去捕捉渗透点。只有找到了渗透点,才能将源远流长的“活水”引出。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掌握好渗透的程度。

总之,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和渗透法制教育思想是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我坚信:只要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并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春风化雨,点滴入土,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法制教育一定会绽放出素质教育之花。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高效思品课堂[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

[2].浅谈怎样上好初中思品课[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

[3].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有效渗透法制教育初中学生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