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喜疗妥治疗多巴酚丁胺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2019-09-10杨柳肖娇
杨柳 肖娇
多巴酚丁胺可治疗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力衰弱的心力衰竭,是治疗心血管疾病很重要的药物之一,它的优点是疗效好、副作用少、毒性较小等,但多巴酚丁胺为酸性物质,可引起血浆pH值改变,进而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引起毛细血管痉挛,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诱发静脉炎的发生。【1】
本科收治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医嘱予以静脉泵入多巴酚丁胺组液体后,留置针穿刺部位发生4级静脉炎,出现双手背部大面积红肿,由此对引起的并发症科室结合专科特色采取了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此案例分析如下。
1 病案介绍
患者张某,男,34岁,已婚,因“反复胸闷、气促2年,加重10天”于2018年3月7号入院。初步诊断:1、扩张型心肌病,2、心功能3级。给予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塑、防治电解质紊乱、防猝死、卧床休息及其他支持对症等治疗。3月7日16:00医嘱予0.9%氯化钠36ml+多巴酚丁胺注射液180mg以2ml/h静脉泵入,3月8日患者穿刺部位发红无疼痛,给予更换穿刺部位、涂擦喜疗妥。于3月8日—3月13日持续给予0.9%氯化钠36ml+多巴酚丁胺注射液180mg以2ml/h泵入。患者泵入多巴酚丁胺组液体期间,双手背部多处穿刺部位发红,多次给予更换穿刺部位、涂擦喜疗妥,13日晚患者自行热敷双手背穿刺部位,14日患者双手背部穿刺部位发红面积扩大,给予涂擦喜疗妥效果不明显,15日患者穿刺部位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其长度5厘米、伴有发红,但疼痛症状不明显,根据INS中静脉炎的临床分级标准,定為4级静脉炎。
2 静脉炎分级
静脉炎是因损伤静脉壁导致的静脉血管内膜损害而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原因为静脉输入各种刺激性药物、高渗溶液及针头等机械直接刺激所致静脉炎的发生。主要有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45%。【2】
INS中静脉炎的临床分级标准:0级没有症状;1级穿刺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其长度大于1英寸,脓液流出。
3 方法
给予喜疗妥涂擦血管红肿处(厚度〈1mm)3/日,按摩片刻,避免患肢继续静脉输液,告知患者抬高患肢,禁止热敷。喜疗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主要成分是多磺酸粘多糖,能迅速穿透皮肤,具有抗炎、促进血肿吸收、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和营养,还有促进结缔组织再生功能,同时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能迅速缓解疼痛及压迫感,缓解肿胀,吸收渗出液体。[3]
4 疗效
18日患者穿刺部位发红面积明显缩小,仍继续给予喜疗妥涂擦。19日患者穿刺部位发红消退,仍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其长度5厘米,20日患者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其长度消退至4厘米,21日患者因病情好转出院,嘱其出院后继续喜疗妥涂擦。2018年3月31日患者因胸闷、气促不适,伴少量咳嗽、咳痰再次入院。查体患者双手背部穿刺部位发红及条索状的静脉症状完全消退,因病情需要仍给予0.9%氯化钠36ml+多巴酚丁胺注射液180mg以2ml/h静脉泵入。根据第一次入院期间泵入同种液体发生静脉炎的现象,在未出现静脉炎之前,给予穿刺处血管涂擦喜疗妥进行预防,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静脉炎现象。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对血管刺激性大,且因个人体质原因,可致静脉炎发生,建议临床在使用本组液体时根据实际情况可在穿刺部位予以涂擦喜辽妥进行预防。
5 护理
5.1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简单通俗易懂向病人解释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与愈后,以免引起病人过度紧张与恐惧。
5.2 血管选择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评估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宜选择充盈、弹性好、粗、直、避开静脉瓣的上肢静脉血管作为穿刺部位,且宜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
5.3.用药指导 告知使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的作用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同时告知患者在使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时会使用喜辽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5.4.密切观察 及时巡视病房,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若发生血管损伤,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时间、部位、面积、用药、护理措施),拍照留取资料,以便各班继续观察及对症处理。
5.5.护士自身 规范操作,注意无菌,动作轻柔,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反复穿刺损伤血管。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多巴酚丁胺引起静脉炎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了静脉炎的症状,操作简便,治愈率高,易吸收,药性温和,无刺激,未见过敏现象,不易污染衣物,使用简单方便,患者易接受,缩短了治愈时间,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章春艳,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硫酸镁治疗多巴酚丁胺引起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8(14):345-346.
[2]王彦青,多磺酸粘多糖(喜疗妥)在预防静脉炎时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7,5(13):98-99.
[3]余培煌,陈璐韵,彭桑.喜辽妥在化疗性静脉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 .医药前沿,2013,9(25):35 -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