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诗词在哲学教学中的妙用

2019-09-10余雄

高考·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画龙点睛妙用诗词

余雄

摘 要:哲学,一直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难点。具有哲理性、思辨性和抽象性,不易理解和把握。而诗词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感染性,易于感知和接受。本文试图从哲学与诗词的结合入手,探讨诗词在哲学中的运用,以期望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关键词:诗词;哲学教学;妙用;画龙点睛

诗言志,文载道,词诉请。诗文之道,乃语言之精华,说理之荟萃,思辨之精髓。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最丰富的内容,论证抽象的理论,倾诉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奥的哲理。其中,诗词以意境和形象见长,表述真知灼见,使抽象的哲理具体化,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加之以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时而诵读,其义自见。再融入情感,可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乃至心灵的震撼,从而产生共鸣。由情入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诗词若在哲学教学中运用得当,定会取得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从自身教学经历,借鉴同仁们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诗词在哲学教学中的妙用。

哲学是智慧之学,学习哲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而在学习过程中,哲学较为抽象,不易把握。巧妙运用诗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可借助诗词加以理解,如:“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的这首诗从天山特有的气候特征入手,表达苍凉的心境,正反映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再如:“木落知寒尽,山长见日短。”“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竹恋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这些诗句,无一不注入了诗人的情感。其实都是主观认识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做到主客观相统一。融情于理,情景交融。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联系的,运动的,变化发展的,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究其因是矛盾的存在,认识世界就要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要解决矛盾。坚持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抓重点,抓主流,统筹兼顾,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还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量变、质变相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总之,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这是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

比如:“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等都反映了联系的观点。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反映了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等都反映了发展的观点,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算多。”“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等等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各有短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搞一刀切,要辩证地看问题。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等等都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等都反映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要坚持内、外因现结合的观点。

(三)认识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要实现认识的两次飞跃,把握本质和规律,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并要强调实践在认识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要重视实践,反对空谈。

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矮人看戏何所见,都是随人说短长。”……等等都说明了人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信书自成误,经事渐知非。”……等等都反映了實践的观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境界。

(四)价值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这是我国目前共同的价值目标。

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都反映了一种无私的价值取向,铸人生之大义,扬人间之正气。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无私奉献,实现人生的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大块哲学入手,结合诗词进行比照分析,若诗词在哲学教学中运用得当,则比繁琐的讲解直观得多。加之以情感感染,易接受,并能引起共鸣,加深理解,深入刨析,明晰哲理,开启智慧,完善自我。但是,在教学中切忌不可走形式,为诗词而诗词。其步骤是:首先,讲明哲理;其次,选择对应的诗词;再次,详尽分析诗词与哲学的联系,诗词与哲理相结合,不可偏废,要寓情于理,情理交融;最后,总结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积累,提升自我。其要求是:选材要精准,不要过多过滥;安排上要恰当,诗词为哲学服务,切忌哗众取宠或华而不实;还要以兴趣为先导,从点滴开始,不宜过难,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为此,要循序渐进,让诗词在哲学教学中大放异彩,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画龙点睛妙用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填色我最棒
黑金变奏
创意涂鸦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二”的妙用
成绩单的妙用
牙膏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