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与提升策略
2019-09-10杨伟球黄蕊李庆魁杨岭刘金根
杨伟球 黄蕊 李庆魁 杨岭 刘金根
摘要: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和水环境监测与分析3个环保专业2016届毕业生毕业1.5年后的就业质量、就业特色等进行了深入的跟踪调查,分析了高职环保类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提出了强化实习的精细化管理、强化就业指导力度、强化就业渠道的开拓与培育等优化提升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就业质量
高职院校要着力于培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大力创建生态文明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社会对环保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相应地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上。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但仅凭毕业生就业率难以完整、客观地反映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高职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因此,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已成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从过去单纯强调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向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提升就业质量并重转变。
本研究对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和水环境监测与分析3个环保专业2016届毕业生毕业1.5年后的就业质量、就业特色等进行了深入的跟踪调查,以期准确把握近年来高职环保类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提升策略,为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一、跟踪调查概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通过向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环保类专业毕业生发送答题邮件,邀请毕业生填答《毕业生跟踪调查表》问卷,通过邮件来回收问卷。跟踪调查内容见表1,跟踪调查时间、样本见表3。
二、跟踪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毕业1.5年后就业率、去向
就业率是反映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其中已落实毕业去向群体包括:单位就业、灵活就业(包括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和升学。调查结果显示,三个环保专业的毕业生毕业1.5年后均实现了就业,其中,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单位就业率较高,为83.3%;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单位就业率为74.7%;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的单位就业率为78.3%。3个环保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如表3所示。
经调查,在升学原因方面,“增加择业资本、站在更高的求职起点”为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主要原因,人数占比达63.97%;其次为“提升综合能力”,占比为24.26%;而因为“对专业感兴趣、深入学习”选择升学的毕业生占比为9.56%。表明2016届环保类毕业生选择升学主要在于谋求个人事业发展的更大空间,规避就业困难并不构成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主要因素。
(二)毕业1.5年后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分析:一是毕业生的月薪分布,二是毕业生就业与其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三是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适应情况,四是毕业生就业能力满足度,五是毕业生目前工作稳定性。
1、薪酬。薪酬水平是反映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1.5年后的税前月收入。调查结果显示,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水环境监测与分析3个专业的平均薪酬分别为3501元、3529元、3625元。
2、专业对口度。调查结果显示,环境工程技术和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均有超过50%的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对口度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度较差,只有33.3%。经调查,毕业生从事低专业对口度工作的原因主要为对口工作就业机会少和对口工作不符合兴趣(见表4)。
3、工作适应度。调查结果显示,全部毕业生认为自己均能够适应目前的工作,适应度均值为4,处于“比较适应”(见表5)。
4、工作满意度。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毕业生对于现实就业状况的评价,包括對目前的薪酬水平、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的满意度;二是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期评价,即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三是对于就业状况的整体评价,即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
调查了解毕业生对目前工作薪酬、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地点、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以及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情况(包括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很满意),满意度=“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1=“很不满意”、5=“很满意”),求出每个指标的平均值。
调查结果显示,3个环保专业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的满意度均达到100%。满意度均值集中在3.50~3.89分的区间内,处于“比较满意”(见表6)。
5、工作稳定性。离职率=(更换工作单位在1次及以上的人数/更换和未更换工作单位的总人数)×100.00%;工作稳定性=100.00%-离职率。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较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和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的离职率均超过70%(见表7)。
(三)毕业1.5年后就业特色
1、就业地域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环保类专业毕业生毕业1.5年后,在省内(江苏省)就业的毕业生为89%,11%的毕业生在外省就业。其中,在外省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上海市(5.1%)和浙江省(2.6%)。省内就业城市主要集中在苏州市(65.1%),其次为无锡市(8.0%)和南京市(5.1%)。
生源地与就业地域交叉分析:对于省内生源而言,省内就业为首要选择,92.5%的省内生源选择留在江苏省内就业。对于省外生源而言,省内(江苏省)就业也为首要选择,59.1%的省外生源选择在江苏省内就业。
2、就业行业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环保类专业毕业生毕业1.5年后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7.4%)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5%)。
3、就业职业分布。调查结果显示,我院2016届环保类专业毕业生毕业1.5年后主要就业职业为工程技术人员(36.8%)和行政办公人员(19.8%)。
4、就业单位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环保类专业毕业生毕业1.5年后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其他企业和三资企业,其中民营企业(70.1%)为毕业生主要就业流向。
(四)毕业1.5年后就业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1.5年后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满足度均处于81%以上,其中,团队协作能力(97.43%)、实干与执行能力(97.31%)、组织与协调能力(97.31%)的就业能力满足度较高。从均值来看,毕业生各项能力满足工作需求的均值均在3.20分以上,其中团队协作能力满足工作需求的程度最高,均值为3.84分,其次为人际沟通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从满足度和均值来看,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都有所不足,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就业质量优化提升策略
(一)强化实习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实习—就业—培养”联动机制
目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环保类专业实行的是“2+0.5+0.5”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三开展半年的预顶岗训练与综合实训和半年的顶岗实习,这样的模式对于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缩短与社会的衔接时间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在学生实习的教学管理上不够精细,不少学生的实习是处于“散养”状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今后需强化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精细化管理,落实并完善实习集中安排制、校企双导师制、“过程+结果”双考核制等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就逐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
此外,要建立“实习—就业—培养”联动机制。一是要建立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了解用人单位真正需要何种人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二是要建立专业招生计划与实习集中安排率、就业率等数据的挂钩机制。三是要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持续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追踪,要从跟踪调查样本、内容、方法、时间、结果分析与运用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科学设定跟踪调查指标,利用多种方法获取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和整理分析,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要重视实习、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根据反馈适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目标、相关课程以及教学方式,促进环保类专业的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
2017年以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院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技术建设为抓手,组建了环境工程技术(华测班),双方在人才培养、人员互聘、科技创新、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了合作,初步探索形成了校企同步育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长效机制和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使企业提早介入对学生的培養,提升了学生岗位技能、就业能力和层次,逐步建立起了“企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现政企、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二)强化就业指导力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观
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以及跟踪调查数据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环保类毕业生工作专业对口度不高、工作稳定性较差、离职率较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两方面。外部原因,如,用人单位对离职的限制少,学院有效诚信意识教育的欠缺、正确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引导不足等。内部原因,如,毕业生个人知识能力不足、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盲目就业等。因此,建议学院结合离职率高的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深入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制度、工作内容与职位情况,提高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有规划地就业、择业,切忌盲目就业;另一方面,思想教育是抓手,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形成合理的薪酬观、良好的职业观,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此外,针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一方面要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入学早期就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咨询,将生涯规划工作贯穿不同学习阶段,例如,教师在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技能实训》《水污染控制技能实训》等校企合作教材时要将学生就业岗位技能作为重点内容,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集招聘信息发布平台、就业管理工作平台、职业辅导资源平台和就业工作交流平台为一体的高校就业信息系统,从而保证网上信息交流为主的无形就业市场的建设,促进信息服务水平,为毕业生提供更完善的就业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会、班委会等既定学生组织的宣传和教育作用,组织策划职业辅导活动或者是开展朋辈辅导等,召集已经毕业的学长组建职业发展促进会,定期为在校生开展求职讲座、成功就业经验分享会等。
(三)强化就业渠道的开拓与培育,扩大毕业生就业基地
在政府的支持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牵头组建了省级产教合作联盟,联盟结合了省内政、行、校、企的科技、人才、教学资源合作平台,共有理事单位140多家,致力于构建“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师资锻炼、岗位实践、就业创业”五位一体的办学功能。环保类专业依托此合作联盟,逐步在构建政行校企四方共建平台,但在就业方面的效果、力度仍有待强化。今后,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整合校企合作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就业讲座、校内专场就业等活动,不断开拓和培育新的就业渠道,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二是要充分调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充分挖掘教师、校友资源,利用各种方式获得教师、校友们对就业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