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9-09-10邓水红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培养语文

邓水红

摘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培养;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2-0074-01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基本教学形式。朗读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名言既是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又是我国现代语文教法的精髓。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有效的获得知识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欣賞,形成良好的语感,感受文本的语言和情感之美。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究朗读办法,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1.朗读兴趣重在突出一个“活”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要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比如:采用个别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较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练习。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以竞赛、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1)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2)自由读。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3)开火车读。指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4)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5)比较读。每位学生都有好胜心,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可以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6)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7)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另外,教师要采取激励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

2.朗读训练重在突出一个“情”字

朗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练习。朗读训练分为“默读、阅读、朗读、诵读”四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不同的目的,并用一个“情”字把这四者联接起来。体会作者感情,引起心中共鸣,做到“文未出口先有情”,以达到提高朗读水平、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作文能力的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范读,以优美的语言、逼真的形象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一篇感情丰富的文章,只有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现的情感,才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才会唤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受到高尚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在训练学生朗读时,可凭借教材中生动的语言、挂图以及体态语言,发挥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清晰、具体、鲜明的形象,从而使学生读出真情实感。无论是教材中还是课外读物中,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名句,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佳作名句指导欣赏和朗读。如本学期笔者让学生建立了优美片断集锦。每周让学生把搜集到的优美片段摘录下来,并在班上朗读。

3.朗读技能重在突出一个“真”字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既能不断刺激大脑神经的兴奋,又能使朗读成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需要。

要引读传情,引导学生把握语感。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重视设计引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后,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可通过竞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对朗读的兴趣;表演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表演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还要重视学生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进行设计。

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朗读能力培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教师可用“换词”的方法品味词语。把句子中需要推敲的词语,让学生换一个词试试,两相比较让学生品味出哪个词语好,并说出理由;句子是构成篇的直接单位,往往能表达相对独立、具体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句子的赏析,指导学生去领悟作者的独特情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弄清句子中的深刻含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了感情,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品词、析句是对语言的局部把握,要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要利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如:范读、领读、趣读、分角色读等。范读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模仿,而是听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而是“情”与“文”结合,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趣读练习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角色朗读对于对话较多课文是必不可少的朗读手段,如《草船借箭》一文,情节生动,对话丰富,是非常有利于分角色读。可以几个同学为一组,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演出课本剧,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练习又是提高。

总之,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必然会把朗读当作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培养语文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