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走进学生生活

2019-09-10彭世蓉

南北桥 2019年22期
关键词:学生生活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彭世蓉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注重法治的国家,对学生的德性教育尤为重视。小学低段的学生,思想还十分幼稚,对善恶是非没有判断力,在这个思想逐渐活跃的时期,教师应该更关注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小学教育  道德与法治  学生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49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还停留在表面,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只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思想上的教育。如何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健康的思想习惯,是现代教育的一大难题。

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可以在其思想萌芽阶段就学习到正确的思想,从小养成积极乐观的个性。道德与法治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对课堂的教学也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这样学生容易与生活脱轨,只理解书本上的内容,而不懂如何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把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们的生活,让学生们在学习当中联系实际,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践行到生活中,把课堂中学习到的优良品质,法治知识内化为自己品格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思想,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属于初级阶段的教学,在这个阶段,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过程,更重要的是培養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养和法治思想,培育学生完美的人格。

一、引入生活实例丰富课堂内容

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如果不与生活联系起来,那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干瘪瘪的字眼,生活中美好辛酸,都需要学生亲自去感受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思想逐渐完善。在小学低段,学生们的情感世界还都是空白,不懂如何体谅他人,不懂如何感恩,更不知道如何以实际行动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时候,便需要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状态。在“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中,我们希望培养起学生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感知,正确认识身边存在的多种情感,从小培养学生学会体谅他人,感恩他人的情感。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空谈母爱父爱的伟大,没有佐以实例,则很难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也不能真正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是任性的、不懂事的行为。这时候,便可以讲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起来讲述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然后教师通过具体事件的分析,让学生明白父母的辛苦与不易,让学生们从小养成体恤父母,感恩父母的精神。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们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有多么无私。在课堂上,一名学生扮演家长,一名学生饰演孩子,模拟一天的时光,让学生们亲自融入到父母的生活中,切身感受作为家长的不易。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能真正让学生明白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了很多个角色,是父母,同时也是教师和朋友,为了孩子的生活任劳任怨,让学生明白,孝顺父母,感恩父母,是他们为人子女的一份义务与责任,是他们应该发自内心的一份真挚的感情。

二、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体验生活

在小学阶段,学生是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教室里面狭窄的空间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之后才能真正显示出其中的魅力。教师的教学安排,应该以生活实践为基础,把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也让学生的思维跳出课本,把学生们的眼光引入到丰富多彩的世界当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感受科学,在学生情感世界的培养中,爱国之情是不能缺少的,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就应该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们的国家,真正了解国家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的讲述,可能不能带动学生的激情,也就不能够激发学生们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时候就应该把学生们带出教室,到生活中去感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郊游,让学生们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感受祖国的大好山河,在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周围美景中,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让所有的生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当地的博物馆、科技馆等地方,让学生们开阔眼界,了解课堂外的地方,知道祖国的发展是多么迅速,我们现在的国家是多么的繁荣富强。同样,也可以让学生们回家问一下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小时候我们国家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家长故事性的描述,或者照片的展示,再到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们明白,自己现在身处的时代有多么幸福,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学习,并为自己祖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自豪。通过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不仅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这样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一步步丰富学生们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升华。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竞赛辅助课堂教学

我们不可否认课堂教学的力量,可是如果仅仅只是课堂理论的教授,难免显得单一,也很难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竞赛,可以辅助课堂的教学,让课堂上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开发学生更多的潜能。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环保意识,可以让学生们回到家,在社区内打扫卫生,给花台除草,也可以是向社区的居民宣传保护环境的理念,让学生们可以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课堂上教师教授的知识。又比如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法治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们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制作这些东西的时候,学生们可能会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向自己的家长请教,向教师提问,通过这些方法,加深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在课后开展一些有奖竞答活动,将学习的内容在活动中得以巩固。通过课内课外的结合,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的讲解带入生活,不仅丰富了课堂,充实了课堂内容,也更加充实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带入学生的生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未来长期的坚持,通过这些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变化,更能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成长为一个成熟有担当,未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佚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与行[J].读书文摘(中),2018(2):88-89.

[2]郝耀东.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7(88):81-81.

猜你喜欢

学生生活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高中政治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历史课堂与学生生活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对“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探索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