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问题化”的初中数学课堂

2019-09-10沈琼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预习导入初中数学

沈琼

摘 要:问题化数学课堂的构建是课改中的基本理念,这一课堂形式的构建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数学课堂主体性,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而且,对学生问题思考能力的提高以及探究意识的形成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要立足教材,要通过将问题化思想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结合来确保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化;预习;导入;探究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学生具有了问题意识,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才能提高知识的灵活利用能力,才能真正确保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一线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教材,通过问题情境在不同环节中的应用来为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本文就从预习环节问题化、导入环节问题化、探究环节问题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化课堂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预习问题化

预习环节的存在就是要消除学生“一脸懵”进入课堂现象的出现,也就是说,有效的預习可以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来。但是,从目前的简单看书的预习方式上来看,这一环节的价值并没有发挥出来。所以,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可以通过将预习环节问题化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以此来提高预习的质量,使学生能积极地、充满疑问的走进课堂。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全等》时,为了让预习环节问题化,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我并没有让学生直接在课下对教材内容进行翻阅,而是,通过设置相关的预习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即:

(1)全等图形的概念以及特点?

(2)结合生活,说一说哪些属于全等图形?

(3)如果说两个图形全等,是不是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以及大小都相等?

(4)如果说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

(5)结合教材说明,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说明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鼓励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尝试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让学生的预习更具有目的性,而且,也让学生对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上的了解,这样即实现了预习的作用,提高了课堂预习的质量,同时,也能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以及解答中初步形成探究意识,对学生进一步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2、导入问题化

问题化是多种导入方式中的一种,也是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导入时,我们要结合教材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中顺利的进入到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当中,而且,这样的过程也不会显得课堂太过于直白。

例如:在教学《直线平行的判定》这节课时,由于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所以,为了让学生顺利的过渡到本节课的知识讲解当中,也为了提高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在导入环节,我们也采取了问题化导入的方式,即:引导学生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

(1)回忆:平行线的概念是什么?

(2)两条直线平行的公理是什么?

(3)如果两条直线平行能够得到哪些结论?反之,我们该如何判断两条之间是平行的呢?

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们先借助这样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目的就是要从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入手,从熟悉到陌生,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最后一个问题来将本节课的“直线平行的判定”这一话题引出来,即没有开门见山那样的直接,也没有让学生依旧带新背诵那样的紧张,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解答,也可以通过概念的简述来表达,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当中。总之,在导入环节进行问题化设计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以及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探究问题化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授课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便是新一轮课改理念的落实,这种教学形式依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变,导致课堂呆板,学生参与度低。而将课堂探究环节问题化,目的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搭建自主思考问题的平台来帮助学生自主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这样不仅强化学生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在本节课的探究环节,我选择了自主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总结的教学方式,首先,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y=2x2与y=-2x2这两个的图像进行制作,之后,结合图像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两个图像的开口方向有什么不同,是函数式中哪个因素所决定的?

(2)这两个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是什么?

(3)这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轴如何表达?

(4)这两个函数图像的增减性有什么特点?

(5)自主归纳y=ax2的图像性质是什么?

在这部分知识的探究中,我们既能锻炼学生的图像操作能力,而且,在问题的思考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图形结合思想,使学生懂得在图中寻找知识,在图像中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当然,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思考中也能强化认识,提高基本的数学学习质量。

总之,新一轮课改下的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的问题化,要通过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来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结合,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问题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基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庆银.新课标下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118.

[2]朱振邦.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J].中学数学,2018(24):52-53.

猜你喜欢

预习导入初中数学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