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
2019-09-10李贵梅
李贵梅
摘 要:整体课堂管理把课堂管理部分分为开始、合作、结束三个环节。开始环节的目标就是“引起求知欲”,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导入”。所谓导入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要途径;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兴趣。他们的新鲜感比较强,但是能保持的时间却很短,所以一堂课的导入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堂导入;一年级;语文教学;重要性
在新课程理念中,衡量一节课导入好坏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引起学生了注意力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模式可套,它需要紧扣教材和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一、創设情境法
对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可运用语言、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轻快的音乐先响起)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起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并且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轻风吹过,阳光和煦,池水温暖了。
二、设置悬念法
该导入法就在讲授内容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以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维,同时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引起学生的疑问,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时,一上课,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见过春雨吗,你看见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课文中的春雨为什么有颜色呢? 希望大家读完课文后能告诉老师。设置的问题,成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催化剂,将学生引入求知的学习境界。运用这种导入法主要要注意所设的疑问要和课文内容有内在的联系。设疑的深浅度要适宜,太难了学生不感兴趣,太简单了达不到学生开动脑筋的效果。
三、质疑课题引趣法
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引导学生根据课题问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课《阳台上的小鸟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先指名读课题,读好课题后,请问你读完课题后有什么想问的问题?
四、讲故事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用故事的形式导入可以尽快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司马光砸缸》这一课的时候。上课前,我把课文内容以故事的形式描述出来: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急中生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教师继而提问:“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五、猜谜导入法
这种方法能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来。例如在教一年级下册《快乐的小青蛙》这课时,就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现在老师说条谜语,看谁反应快,猜得准。“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学生们听了,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谜底。这时教师板书课题《快乐的小青蛙》引入新课。又如在教学古诗《画鸡》时,让学生说说带“鸡”的成语,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教师继而导出课题。这种导入法清新活泼,饶有风味,为学生喜闻乐见,也是造成轻松课堂气氛的开始。
六、多媒体导入法
通过看图、看文、运用引言、生动且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教学手段,创造意境,可以激发学生感情,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例如在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教师可播录音: 母鸡蹲着孵小鸡,一蹲蹲了许多天。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小鸡可高兴了。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这一生动形象的录音,把学生带到小鸡看到的美丽的景象之中,学生听了感到新鲜有趣,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感染,便增强了求知欲望。接着教师就板书课题,学生学起来也就情趣盎然了。如教学识字6《猫和老鼠》时,先比方一段精彩的《猫和老鼠》的动画片,接着问这是什么动画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学生回答后,教师即可马上引入课题,进入新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简介作者导入法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虽然在小学阶段用的比较少,但了解作者却也是一种课文解读的切入点,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课堂导入以引导学生从了解作者入手,了解他的身世际遇,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如在教学古诗《古朗月行》时,教师先播李白的照片,接着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学生发言,教师再总结: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1]。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他的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简介完李白后,直接引入故事的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李白小时候看到月亮时写得古诗《古朗月行》。
八、名言引入法
名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学生一般对哲理性比较强的名言警句有很浓厚的兴趣,比如学习《看书》时,教师可以用周恩来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入教学,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认真学习。
九、复习导入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导入新课,是教师比较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从中找到与新知识的结合点,顺势过渡,从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既能使学生巩固强化旧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加强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每一堂新课的导入对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的导入方法很多,究竟使用哪一种,教师在设计上是非常重要的。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班级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就是好的导入方法。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做好课堂导入,就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2]。
参考文献:
[1]胡金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成绩的几种方法[J]. 新课程(中), 2017(4).
[2]王归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几种艺术导入方式[J]. 商情, 2017(4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