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2019-09-10高奕珊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4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物教学

高奕珊

摘要:生物学核心素养由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组成。以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为目的,其中生命教育非常重要,本文主要谈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从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   生物教学; 生命教育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支点,是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生物学科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开始为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四个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自然的珍爱和敬畏、对科技的认知和实践、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我主要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一、认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据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公布,我国平均自杀率为23/100000,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为28.7万人。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占相应人群的19%,在15—34岁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是第一原因。”(《新华文摘》2007.24P30)。在“百度一下”中输入“中国自杀调查”,得到的结果触目惊心,再结合自己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近几年来,有多少处于花季中的少男少女,选择用自己结束生命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于人只有一次,是人类最珍贵也是最脆弱的东西,如同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生命是人的最高宝物”。生命价值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探索和追求的永恒主题。生命诚可贵,面对这样的数字和事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德国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以其独特的,与自然、与社会、与人本身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成为融科学与人文的最佳学科。再加上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好参与、好思维的身心生长发育特点,使得高中生物课堂成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主战场,理应担当起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将生物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提升他们对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了解人类的生命价值,形成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热爱,从容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逆境,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才有可能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二、挖掘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生命教育教学内容,让课堂成为生命教育的主阵地

1.学习生物生殖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来之不易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生物生长、发育、生殖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如:细胞的生命历程(必修1),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过程,连细胞的生命都是这么珍之重之来之不易,课本中青蛙受精卵在水中进行个体发育,在这个过程中,蝌蚪离开了水,或者水中的物质发生了改变,幼蛙受到外界的影响都有可能导致生命的终止,任何一个细小的自然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中;再如减数分裂與受精作用(必修2)、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选修3),让学生通过学习哺乳动物的这些过程,类比人,妈妈的十月怀胎是多么的辛苦,成长教育无不付是父母的心血造就的,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幸运,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身教重于言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珍爱学生的生命,珍爱学生的身体,尊重学生的人格,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苦处和难处,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难题,同时,也好好地保重、珍爱自己的身体。

2.利用进化与生态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生命的和谐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进化论观点和生态学知识,让学生认识无论是鸟类的空中飞翔,鱼类的水中游戈、猎豹的草原奔跑、蚯蚓的泥中松土等等虽然各不相同,却都是对所处环境的一种适应,正是由于生物的进化和适应,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多姿多彩、形形色色的生物界,才有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各处都有生命的痕迹、生命的色彩。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使他们学习、了解生物适应性的特点,应用所学知识去关注自然界的和谐、关注生命的和谐与健康;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生物的适应性学习和了解,结合现实情况思考,为什么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很强,而有的学生则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缺乏、成绩下降,乃至出现心理障碍等等及如何调节如何尽快适应。从而使学生增强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会尊重他人与关心他人,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利用生命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死观

中国的教育,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回避死亡问题的讨论,觉得那是不吉利的,但频频发生的校园自杀事件和其它各种自毁行为却暴露出许多青少年的生命力极其脆弱,不珍视生命,也没有真正理解“死亡”的涵义。一些学生在遭受了较大的压力时就放弃了生存而选择死亡,这种逃避现实、轻视生命的做法,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也是不能正视“生命 ”的表现。对此,我们可以在生物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科学史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科学史是把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和方法与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觉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远比只了解科学的结论及技术的成果重要得多,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用科学家的故事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历史和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榜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从而能促进学生进步;而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立志造福人类的人生追求是十分珍贵的榜样素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明显的激励示范作用。如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最终得出了遗传两大定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是一系列科学家不断地探索才最终得出并得以完善,还有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基因工程的诞生过程等等。注重从生物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生与死的教育,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而提升生命的价值。

生物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教师让学生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来获取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社会上的很多热点问题,克隆、转基因技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人口、生态、疯牛病、现代化温室、生物入侵及生物防治、干细胞研究、试管婴儿等等问题都与生物学知识有联系。生物课中经常会在课上介绍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系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有责任,是对社会有用的,同时也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些社会问题。

三、开展各种活动,丰富生命教育,培养正确的生命观

1.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适时开展生命教育。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实验中都涉及生命观问题。在进行“生物调查”时,要尽量注意不要随意采摘花草树木,要呵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在进行动物解剖实验中,不恶意处置、虐待实验动物,培养学生善待生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2.在生物考察活动中,开展善待生命的活动。生物教学经常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考察活动,那么,在进行活动中就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组织学生野外植被调查时,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和谐统一,每个生物都有其生存的必要,都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即使是对人类有害的生物,我们也不能采取灭绝的办法,应该采取减少数量的办法,教育学生爱护身边的每个生命。

3.在各种纪念日活動中,丰富生命教育。每年中都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日活动,生物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生命教育。如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就可利用每年的宣传主题进行珍惜健康,善待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因此,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充分利用纪念日进行生命教育,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就能潜移默化地形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对中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的教育,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从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都有可能焕发生命的活力,这就是教育的意义,也是教育的伟大,更是教育的崇高。

参考文献:

[1]吴成军: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中国考试》2016(10):25-31。

[2]汪瑞林;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年05月13日

[3]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年04月01日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生物教学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