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9-09-10李法强
李法强
摘 要:“郡县治,天下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基层的思想。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县域经济研究涉及广泛,本文概要论述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就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江城 县域经济 发展 科技支撑
引言:县域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县域经济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最终会成为“无源之水”。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重重,县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市级经济、省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县制历史久远,经过自春秋战国以来两千多年的演变,目前,县域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 三大现实问题
1.县域经济实力薄弱,财政运转较为困难
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全省横比排名较后。财政拮据,大多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靠转移支付维持运作;财政自给率低,财政调控能力有限;县乡政府历史债务沉重,运转比较困难。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特色经济尚未形成
主要表现为农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现代化农业比例较小;农业产业链短,加工层次不高;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投入较大,农民增收缓慢;县企业现代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企业改制步伐相对缓慢,退出机制不健全,产权制度改革未完全到位。特色经济发展滞后,缺乏成型的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产品结构大部分停留在开发和粗加工阶段,市场竞争力不强。
3.加快发展后劲不足,社会稳定压力增大
表现在开放程度不足,外向度低。招商引资虽然引进了一些项目,但规模化、支柱型的项目还没有,招商成本较高;县民营经济规模不大。
(二)三大战略陷阱
1.发展模式照抄照搬
表现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深层次研究不够。作为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县,没有很好查找分析与其他地区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历史背景的差异,盲目地照抄照搬别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举措,与形势的不断变化不相适应。或在制定县跨越式发展战略时,对如何发挥好县域经济“后发优势”研究不够,造成定位不准、思路不清。
2发展目标求全责备
表现在对本县自身产业优势、劣势分析比较不够,制定发展目标求全责备;把握工作关键和着力点不够,工作部署均衡用力,坠入了“什么都搞一点、结果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突出”的陷阱,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特色不突出,产业优势拉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3.发展理念传统守旧
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调控县域经济运行时还不同程度地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时的行政方法,“好心办坏事”;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发挥好,导致职能的错位、缺位或越位,甚至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负拉动作用。
(三)三大制约因素
1.体制制约调控有限
表现在对本县的责、权、利不够统一,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政府对经济调控的空间很小,手段不足,能力有限;尤其是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后,县域经济面临着融资困难、土地供给矛盾、发展空间狭小等制约较为突出。
2.机制制约执行力差
表现在对干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平稳过渡,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执行力不强。另外,由于过分强调任职年限内的业绩,造成部分干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铺摊子”,缺乏长远的战略考虑。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 不断推进思想解放
1.抓牢加快发展这一主题
只有始终抓牢发展第一要务,江城县域经济才能壮大总量、提升实力、增强竞争力,才能解决好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要努力克服县域经济中“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和盲目自满”的思想,查找差距和不足,在全县牢固树立“不发展即倒退,发展慢了也是倒退”的观念。
2.强化市场调整意识
要树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意识,彻底破除计划经济、行政命令的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观点解决新时期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用市场经营的观点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二)明确特色经济思路
在制定县域经济發展目标和思路上,要以江城县自身产业结构、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为基础,以加快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为主线,以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形成江城县域经济特色。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第一产业要围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推进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第二产业要围绕做大做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橡胶、茶叶、咖啡、石斛、坚果等支柱产业;第三产业要围绕建设“边地森林县城”和“一城连三国”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的“边地特色旅游”。
(三) 全力把握工作重点
1.构建农业科技示范,做好“互联网+”模式
一要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健全方便、快捷、通畅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教育培训信息体系,将农业、农村、农民急需的科学技术及时有效地传播到位,使科教与“三农”之间实现双向直通,良性互动。二要建立不同特色的科技示范区。建立一批科技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形成层层有示范,处处有典型的格局。三要引进推广先进成熟的适用技术,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打造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生猪生产基地和畜禽产品加工基地。培育壮大水生水体经济,推进库区生态渔业建设。
2.夯实农业稳县的基础
一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加强市场引导,结合区域自然气候条件和生产技能状况确定农业生产项目,减少行政干预包办。二是要坚持“多予少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严格执行涉农政策,确保惠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3.构建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村教育培训结构
要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职业高中招生,加快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围绕结构调整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村专业户、示范户以及中青年劳动力的科教知识与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
(四)努力提高执政水平
1.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2.加快农村金融特别是信用社的改革
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无法得到满足,信贷资产流动性差,无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必须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步伐,同时建立县级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形成新的投融资体制。
县域经济迎来了新契机,应牢牢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主动权,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机遇,深化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面对新常态,要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精准发力,主动引领新常态。实现县域特别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要紧紧抓住新常态发展中增速换挡带来的赶超机遇,抓住结构优化带来的升级机遇。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10.14.
2.李友志,朱有志:《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丛书》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3.《新常态下如何玩转“互联网+县域经济”》,电商新势,2015.7.31.
4.余明刚:《发展县域经济的理性思考》,百度百科网。
5.罗文阁:《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科学发展》,光明网,201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