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条件下的图书资料管理转型

2019-09-10常小慧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4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转型

常小慧

摘 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任何信息的存储、管理都具有快速的网络化特点,对于图书资料管理来说,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符合信息化的网络管理条件,适时适当地对传统人工图书管理进行转型,对政府繁杂的资料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网络条件下政府图书资料的管理转型可以大大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有效地帮助提高政府资料查询和整理工作效率,利用网络迅速、便捷、微处理、省人工的有利条件,对图书资料的存储、检索与整理工作进行优化,是公共管理转型事项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本文就当今网络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分析,得出了网络化图书资料管理的有效实施策略,从多方面提出了网络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网络条件;图书资料管理;转型

当今的网络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社会公共管理事项大多都已应用现代的网络信息化技术管理,在图书管理上,传统的资料管理以保存为主体,在资料查阅系统中基本上是人工操作,其工作效率比较低下,而且图书资料的查阅在网络信息化之前比较落后,信息共享不充分;新时代网络条件进步,政府间图书资料基本都需要实现电子化的流通,这就促使图书资料的管理在人工管理的基础上向网络信息化转型,如何做到图书资料的网络信息化共享传播和更高效的管理,成为每一位政府管理人员都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一、网络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

在网络并不发达的时候,图书资料的管理可以称之为保管比较多,图书资料的储存都比较闭塞,尤其是乡镇政府这种承上启下的管理部门,图书资料可以说是“书到用时”才会将资料搜查出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政府的协调工作,而且政府资料往往繁杂零碎,各个时间和地区的资料不容易区分管理,这就使图书资料的管理相对混乱。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渐普及,乡镇政府作为城乡结合的中枢,必须要具备信息的准时共享,近年以来,中央对民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基层工作也越来越受重视,这就使政府工作量也逐年增加,所积攒的图书资料趋于大量化,所以,现代的政府工作要求图书资料管理向信息网络化、服务高效化、使用灵活化靠拢,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不能像之前那样低,而是要达到图书资料的充分使用,最大化减少图书资源的浪费。

纵观图书资料的管理发展,21世纪以来,各地图书资料的存储多了,书本由“买不起”变成了“存不起”,每年大量的图书资料无论是在图书管还是地方阅览室都会被淘汰,变成纸质垃圾,国民都能满足阅读自由了,但许多地区的图书管理却越来越繁复,而政府每年一度的档案资料清算整理工作也是既费时又费力,每次组织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读书学习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书本浪费;再回到近些年,计算机系统蓬勃发展,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没有例外地影响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通过时间证明图书资料管理是一项与网络计算机技术高度匹配的工作项目,无论是图书的高效压缩储存,还是资料的快速检索,有利的网络条件都为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网络条件下图书管理的有效转型自然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新时代网络条件下的图书资料管理转型策略也就应运而生。

二、网络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转型说明

1.图书资料来源转型

在网络信息技术还未达到今天的成熟发展阶段之前,图书资料的来源基本上都以购进纸质藏书为主,文件和思想工作集中的乡镇政府的图书资料往往来自于上级的配发和固定资金的统一购进;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电子书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电子书籍具有方便快捷、随时随地阅读的特点,其传播速度和阅读效率普遍高于纸质书籍,图书资料来源转向电子化可以大大提升现代图书资料的使用率,资料的知识含量不再由资金决定,而是让网络成為决定图书资料来源的重要途径,电子图书和资料更新快、来源广,图书资料来源在网络条件支持下进行转型可以有效并且大规模提高图书资料存储的丰富性,对我国建设新时代的知识与信息共享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图书资料存储转型

传统的图书资料存储基本上是柜架式的顺序摆放,其存书量取决于馆藏空间的大小,柜架式存书可以做到查询的清晰明了,是一种静态的存书方式,只有在实地查阅时才能体现其优势;对于乡镇政府来说,一般没有条件馆藏大量图书,图书存储空间往往不足,而政府资料以一定时间积累增多,这些资料和相关图书的存储编排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图书资料的存储正在向网络化转型,利用计算机硬盘作为存储媒介,将图书资料简化分类,不仅做到了高效存书,还十分方便查阅,既节省了大量的藏书空间,又方便调取共享,真正做到了图书资料的流动性存储,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资料的阅读量,将不常用图书资料转化为电子存储,使图书资源的整合利用度更高,避免了一些纸质读物的浪费。

3.图书资料整理转型

提到图书的整理工作,传统的整理方式无非就是人工进行,以人工核对书本清单的方式进行整理,这样的整理办法在现今的图书资料管理中显得捉襟见肘,很难达到最佳的图书整理效果;在乡镇政府工作中,年度性的资料整理、文档归案工作是一项基本的工作,在整理过程中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整理效率极低,通过网络条件的转型,将人工管理转为计算机系统管理,无论图书资料的借阅出去还是添置进来,计算机系统都可以清楚地将图书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再存档,这有效减少了图书整理的人工参与度,固定的计算机整理模式可以保证图书资料不易丢失,也优化了图书资料查阅时人工整理查阅的不准确性。可以说网络条件下图书资料整理转型是乡镇政府和任何存书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点。

4.图书资料检索转型

一般来说,图书资料的检索方式就是根据图书卡片或图书编号进行逐一逐层的搜索,在没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下的图书资料检索工作往往有些力不从心,一些图书由于错的检索整理会被慢慢遗弃,而且当有大量阅读需求的时候,人工检索就会陷入困境。网络条件下,每个存书单位都建立了计算机资料数据库,通过对同一本书进行编码,馆藏中每一种书及资料汇编后都有自己的条形码,查询时通过门类编号等进行计算机检索就可以精准无误的找到相应书本;而乡镇政府中的文字资料可以根据日期、地方、类别进行相关性汇编,这样政府资料的查询也变得方便简洁。

三、网络条件下图书资料转型策略

1.加强电子图书资料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网络化的图书资料管理虽然使管理工作相对简单,但是图书资料的查阅保存等依托网络管理,需要后台工作人员实时监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对于重要的政府资料管理必须要对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加固,有必要时需要设置网络安全防火墙,及时进行网络病毒漏洞排查,可以设置安全用户登录制度,保证图书资料管理网络的正常性工作。

2.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网络条件下图书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这就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网络化管理系统技术难度相匹配,更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图书资料管理具备现代化服务特点。

3.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

网络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服务更偏向于信息的共享和知识的更新,需要优化图书资料管理的服务结构,在做好图书资料严格审查的前提下,积极引进优质新颖的图书资料资源,在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基础上,增多信息共享和资料传播的服务项目,让政府和存书推广单位都能快速有效向社会共享电子图书和相关政策资料。

四、总结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进行网络化转型是公共事项的新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有效开展各单位的图书资料管理转型工作,可以大幅提升公共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使政府单位图书资料的向下传播更加方便快速,大力推动了社会知识共享服务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何敬波,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151+153.

[2]王晓红,崔爱红.试分析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资料的建设和管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3:159-160.

[3]何小杨,寇莹现当代高校图书资料管理探析——网络技术如何在管理中运用[J].现代妇女(下旬),2014,08:250.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管理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探讨图书资料实现网络信息化的重要性
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途径探析
在互联网+环境下探讨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探讨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
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
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