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请把生活自理能力还给孩子

2019-09-10黎琪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4期
关键词:自理能力幼儿策略

黎琪

摘要:当前社会,大部分家庭是独身子女,家长对幼儿过分的溺爱,舍不得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事事包办。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不会自己吃饭、穿衣等,不能尽快的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长此以往下去,必将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策略

中图法分类号:G612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独立地照料自己生活的简单劳动能力,包括穿脱衣服、鞋袜、洗脸、洗手、刷牙、独立进餐、玩过玩具后将玩具放回原处等。幼儿的自理能力与健康、认知、个性有密切关系。培养与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可以使幼儿尽快的适应环境、适应生活。

本学期,接手小班,刚入园的幼儿,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不知道如何洗手,不会拿勺子,饭吃不到嘴;大小便不会表述、尿湿裤子,入园和离园要大人抱等。午睡时,脱衣服、脱鞋子都等着老师帮忙,起床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脸的茫然……这类事情发生得太多太多,这些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幼儿不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长总认为孩子年龄小,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长大了就会了。“三岁看老”,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长没有认识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2.家庭成员的过分保护溺爱

很多幼儿是家庭里的独生子女,每个家庭都对孩子宝贝的不行,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我国“隔代亲”的现象非常严重。退休后的老人没什么事情,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带孙辈上,他们认为,孩子小,不肯让孩子干事情,怕孩子累着,样样事情都为孩子做的好好的,长期以往,导致孩子依赖心理严重,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

3.缺乏有效培养方法

孩子看到父母洗手,也想要自己去洗手,往往手没有洗干净,衣服还弄湿了,家长就不高兴了,责骂、埋怨、懊悔没帮孩子洗;有的孩子帮父母洗碗,碗摔碎了,家长甚至会又打又骂。家长的这些不良做法严重伤害了孩子,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不愿意再去尝试了,阻碍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生活自理能力关系到幼儿健康的体魄、意志、品质、交往等各方面的发展。《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指出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幼儿的自我意识会飞速发展,自主欲望也逐渐提高,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1]。这个时期家长如果能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锻炼,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好处。相反,如果這一时期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就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

二、养成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1.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产生生活自理愿望

幼儿入园后,教师要通过正面引导,强化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别说我小”。让幼儿知道:“我上幼儿园了,我是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幼儿自己做的欲望。邀请大班的幼儿给小班幼儿展示穿毛衣、系鞋带、叠衣服等生活技能。并适时的提问,你们想不想跟哥哥、姐姐一样能干?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好吗?通过学习,你们也可以变得跟哥哥、姐姐一样能干的。使小班幼儿产生“跟哥哥姐姐一样能干的”心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也有争强好胜心,抓住幼儿的这种心理,并适时的帮助、鼓励,让幼儿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

2.用儿歌,激发生活自理欲望

运用儿歌,激发兴趣,如《叠衣歌》先关门,再抱臂,后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洗手歌》先手心,后手背,换只小手再搓搓,关笼头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吃饭歌》“吃饭了,坐坐好。手拿勺,扶住碗,一口一口全吃掉,吃得干净吃得饱,身体长的高又壮,我是聪明的好宝宝。

3.用游戏,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逐步养成想、动、做的习惯。如:为幼儿提供桌面玩具,积木、雪花片、纽扣、给动物喂食、给娃娃穿衣服等,让幼儿练习搭积木、雪花片、扣纽扣、给娃娃穿衣服、用调羹喂食等动作来训练幼儿手的灵活性。幼儿玩过玩具后,不知道收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开展“送玩具回家”活动,玩完玩具后,老师就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问题:你把玩具都送回他们的家了吗?“玩具们说谢谢你”,孩子们就会开开心心的把玩具放回。游戏情境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角色代入感,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这些游戏中,学会了穿衣、吃饭、整理玩具的技能。老师再帮助孩子们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用故事,促进自理能力提高

在进餐过程中,部分幼儿互相说话,挑食、推闹、撤饭粒、桌面不干净。老师用《大公鸡和漏嘴巴》故事让幼儿知道吃饭时要做到不撒饭掉菜,不东张西望。《汉堡男孩》故事让幼儿知道各类蔬菜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我们的身体成长有好处,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用故事去教育幼儿,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幼儿容易接受,加深了幼儿的健康饮食意识,幼儿挑食的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

5.赏识激励,增强自理信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2]。幼儿总是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夸奖、同伴的赞扬,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及时肯定、鼓励。如:幼儿自己穿鞋子,但两只鞋子穿颠倒了。这时候老师要肯定幼儿的独立意识,赞扬他:“你好棒哦,真是好孩子,老师很欣赏你,你能自己穿鞋子。”接着纠正:“只是鞋子穿反了,走几步试试看?是不是不好走路呀?重新穿一次好吗?” 赏识性的语言使幼儿心情愉悦,有助于提高自信心。

6.家园合作,帮助养成自理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3] 幼儿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在家里如果得不到进一步的巩固,就容易白白浪费。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双方相互配合、支持。教师应充分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以及QQ群、家长园地,校讯通、微信群等信息传递窗口,让家长明白,“三岁看老,爱孩子要掌握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溺爱。要给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千万不要用爱的名义剥夺孩子活动的权利,阻碍孩子的成长之路。让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参考文献:

[1] 赵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探析. [J]. 科教文化, :182

[2]李晓云.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学周刊, 2013(12):165

[3]曹莉. 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探析.[J].时代教育, :202

猜你喜欢

自理能力幼儿策略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半日托班孩子如厕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Passage Four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