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2019-09-10夏青

农经 2019年2期
关键词:兴农高质量农产品

夏青

2018年是中国农业质量年,中国农业在这一年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并不只是一个与“数量”对应的概念,也不单是一系列的可以简单量化的发展指标,更是一种科学的、辨证的、实事求是的发展观,是新发展理念的一种应用。既要有重点,也要有平衡;既要做取舍,亦需懂兼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方能真正筑牢一个大国农业前行的根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也绝不是对现有发展路径的小修小补,而是要实现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从上到下、从内而外,推动农业来一场质量革命。

随着我国经济己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在2018年12月28日-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1月20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在第五届绿色发展峰会上表示,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产品质量要好,产业素质要高,产业经营能力要强;另一方面,要求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农村还要增绿。就如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宋洪远认为要有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引领、市场导向四个方面的措施:首先,质量第一就是要提高质量性能、品牌性能;第二,要坚持效益优先,提升竞争力;第三,坚持绿色导向,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第四,坚持市场导向,围绕市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走质量兴农之路

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质量兴农之路”、“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等要求;随后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的重要工作思路,并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

“农业质量年”的确定,不仅意味着提质导向在农业发展的作用被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更意味着中国农业将经历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发展方式再到发展动能的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洗礼,进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2018年2月,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其撰写的《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指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形势所迫、发展所需:一是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必须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必须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韩长赋在文章中表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既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紧迫任务。我们把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实施一系列质量提升行动,也可以说是顺势而为的应时之举。

2018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市场主体,从农业生产者到消费者,都在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2018年,全国主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前三季度达到97.3%,比前三年平均值高出1.3个百分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进;新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1100项,国家、农业行业标准214项,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推出10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推广70项绿色高效适用的农业主推技术,质量兴农科技支撑更加有力;新登记发布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81个,累计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超过2500个,品牌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在农业质量年的导向下,黑龙江开始了近年来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休耕,这些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减法”正在“加出”黑龙江农业发展的高质量;河南郏县润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放弃了种植多年的普通品种,带动周边农民发展优质强筋小麦5000多亩,实现了农民收入翻一番;贵州从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等“八要素”集中发力,撬动了贵州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福建省《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甫一出台,便激发了闽茶发展的新气象,优化农艺措施、推行清洁加工、加快科技创新、严控质量管理,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闽茶更加闪亮……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亮点和一系列质量兴农行动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在稳“量”的基础上提升“质”:2018年全国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

2018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要把握好质与量的关系。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在保持存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正是因为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肉禽蛋奶水产品供应充足,才为实现农业发展导向的转变提供了充足的回旋余地,这也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契机和红利。

要强化各类主体培育。我国农业经营主体较为多元,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谁都不可或缺。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大型主体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大型工商资本进军农业;又要增强中小型主体的市场活力,活跃农业经营版图;同时,要积极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扶持、引导、帮助、提升,让各类经营主体平稳顺利融入现代农业体系,搭上现代农业快车,共同分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要坚持适度可行的目标。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生产优质、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但不能只顾“高大上”,一味追求产品高端、产业精尖。市场上固然需要更高端、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但普通的大米、白面同样重要。“高”但不能曲高和寡,既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高端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同时也要保证大多数消费群体能够买得起、买得到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要处理好生态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生态环保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保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不能因为发展影响生态,要在保护生态中促进发展,关键是要深刻领会运用“两山”理论,努力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良性路径。

加快推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韩长赋在《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文中还指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全方位发展,直白地讲,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归纳起来,就是要做到“六个高”:一是产品质量高;二是产业效益高;三是生产效率高;四是经营者素质高;五是国际竞争力高;六是农民收入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钟钰表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从狭义说是针对农产品质量而言。从广义来看,还应包括生产经营体系质量和产业效益等方面。因为生产高质量产品,一定要依托健康有效的生产经营体系。

高标准的农产品。步入高质量阶段后,产品合格只是保障人们“舌尖安全”的基本线。我们不仅要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条底线,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新突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消费者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期待,农产品关注度从以往的“有无”转变为现在的“质优”。农产品除了品质好,还需不断丰富其种类、样式。今后,高质量农产品消费将从少数群体转向“橄榄型”社会大众,从季节性转向常态性,更好地满足高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阶层个性化、多样化、品质性的需求,让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为农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高标准农产品也不意味着都是有机的,最终是要为不同收入群体提供有效供给,尤其不能忽略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承受力。

高生产效益的农业产业。我国正处于新周期农产品成本的上升阶段,将近年上升阶段的成本与上一周期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多数农产品的每亩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水平未见明显提高,甚至还大幅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生产效益和比较利益,决定着农户或农业企业增加农产品供给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赢利能力未能从根本上提高,除了农产品成本上升的因素,主要原因还是传统农业生产有着较强的同质性,体现不出特色化和差异性,产品缺乏价格上涨的原动力和筹码。如果农产品赢利能力不强,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提高农产品赢利能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有希望的产业,必须从改善品质、提价增值上入手。

高效完备的生产经营体系。高效完备生产经营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集约化是相对于粗放化而言的,包括单位面积土地上要素投入质量和要素投入结构的改善,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善和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专业化是相对于兼业化和“小而全”的农业经营方式而言的,旨在通过深化分工协作,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要素生产率。组织化是相对于“小而散”的农户经营而言的,包括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主体的发育,及与此相关的农业组织创新。社会化是指建立在专业化、市场化基础之上的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的社会化,强调农业发展过程的社会参与,农业发展成果的社会分享。

高品质的国际竞争力。加入WTO以来,我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有所下降,如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外部需求弱化、国内成本刚性增长作用下,价格竞争力减弱。大量进口农产品有国内外价格较长时期、常态化倒挂因素影响,但也不可忽视国内农产品质量不足、品种不一而需要国外结构调剂的原因。下一步,要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发展,大宗农产品要在扩规模、降成本上下功夫,特色农产品要在增品种、提品质上下功夫,实现由农业贸易大国向农业贸易强国的转变。

如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就如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钟钰表示,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必须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之路。但在推进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质量发展的复杂性、趋势性和规律性,否则就会影响战略实施效果。

辩证地看高质量发展问题

要在保持存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能造成新的失衡,既要坚持质量优先,又要避免因过度关注质量而放松了数量基础。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所以要理顺质量、数量之间的辩证关系。高质量阶段的农业不是说不要数量,而是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否则就是对高质量阶段的片面理解。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肉禽蛋奶水产品供应充足,为我们下一步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提供了回旋余地,这也是我们发展高质量农业面临的最大契机和红利。

要循序渐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关键点在小规模生产经营的农户,相比于新型经营主体,他们接受新技术装备、新生产方式的能力要弱。据农业部数据显示,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比,小规模兼业农户在数量上仍占据绝对优势,未来其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提升也是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所以,提升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要聚焦市场导向来把握质量。无论是增产导向还是提质导向政策的转变,目标都是着眼市场需求,让市场引领生产,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因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只有把握好需求变动,调整自身策略,生产出的农产品才能够回避风险。如果目标市场主要是针对一线城市、出口国外的,在发展高质量的步伐上、力度上要走得稳一点,尤其是那些只能在当地独特气候和地理条件环境下才能培育出来的农产品,必须稳步推进保证质量,切忌盲目追求速度,搞成示范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大跃进”。要充分把握不同群体消费能力的差异性,如果目标市场主要是中小城市或产地就近销售,要避免高端产品卖出“白菜价”。政府部門要摆正位置,既不一味要求扩大优质产品规模,也不能放任农产品自由无序发展,重点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强公共服务,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

要充分展现不同地方的内在文化属性。在发展高质量农产品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并传承农耕文化的价值。如有些农业产区具备生产优质农产品条件,可以把农产品与民族传统文化交辉相映,展示人与自然相融共处的和谐之美;把地方乡俗文化属性赋予在农产品品质上,让消费者不仅是享用产品,还能感受到原产地的文化魅力。不断推动从产品对接、产业对接向情感对接、文化对接拓展延伸,这是产品品质的生动再现。追求高质量农产品外包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创意,突出蓝天白云、青山綠水、乡俗风情、自然风情的地域形象。借助包装形象、图片展示,促进农业品牌与旅游品牌、地域品牌的有机融合、相互借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特色化、标准化、科技支撑和监管体系一样都不能少

发展高质量农业,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加快培育壮大农业农村优势产业,推进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业科技应用能力,扎实有效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加快培育壮大农业农村优势特色产业。一是基于农业优势产区的现有资源优势条件,从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选择特色资源作为重点开发和培育对象,将发展“~村一品”、“一村一特”与优势产业带建设结合起来。二是进一步依托城市的经济集聚牵引作用,着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瞄准现代都市型农业精品点位,发展低耗低排高就业高效益的特色涉农产业。三是实施大型龙头企业工程项目,科学集成应用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智能加工技术,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与贮运;推动个性化营养功能性食品制造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提升特色农产品利用的便利度和效率。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一是通过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建设一批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生产基地。加强产业链建设,构建一批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优势产业体系,引导其为农民提供产前投入、产中服务、产后收储、加工和流通领域等环节服务。二是增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宣传力度,修订制定简明易懂、操作易行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重点将其集成转化为简便好用的操作手册、挂图和明白纸,让小农户更便于按标准生产。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农业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网络化,加快形成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非营利性服务机构、市场化服务机构为三大支柱,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不同类型服务组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网络发展的新格局。

着力增强农业科技供给与应用能力。一是加快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以增量撬动存量,统筹不同渠道资源,引导和资助创新团队开展重点攻关。二是不断提升成果转化和服务区域发展水平,创建一批高质量农业科技示范典型。尽快启动乡村振兴科技示范行动,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乡村作为试点,重点转化一批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打造一批高质量农业示范典型。三是强化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围绕农业产业重大问题和区域农业发展重大命题,构建跨单位、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平台,提供多学科集成的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提高科技资源共享利用效率和协同创新合力。

扎实有效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创建全程质控模式,建立符合主产区实际的全程质量控制模式,遵循质量控制实施规则,对照生产(加工)、标志与销售、管理体系标准严格管理。二是加强适宜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广农业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生态种养技术、产业链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与回收。三是加大实施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扶持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促进种植畜牧循环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兴农高质量农产品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庆丰收
天津农商银行“兴农助教”专项基金已资助6590名学生用款逾1568万元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工匠培训
农产品争奇斗艳
公共图书馆在兴农战略中的几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