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实训课程多元主体评价改革实证研究
2019-09-10曾清
曾清
摘要: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巩固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及实训操作,建立完善的实训课程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专业实践教学,对专业实训课程评价进行改革研讨,将理论学习成绩与技能考核成绩相结合的原则,突出技能与学习过程考核,推出任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小组、学生多方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改革。
关键词:实训课程;多元主体;评价;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3-0109-02
1 实训课程多元主体评价的意义
实训课程评价方法的建立,将有效改善实训课上玩耍偷懒、蒙混过关的现象。实训课程评价从普通课程评价体系中分离是对实训课程重视度提高的表现,表明实训课程非但不是普通课堂教学的附属,相反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严格按照实训课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实训课进行评价,将实训课成绩纳入学生综合成绩考察范围内,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实训课上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对个人技能的评价考察和各种实操竞赛,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热情,从而到达良好的实训效果。
2 实训课程多元主体评价的原则
2.1 学生德育表现与学科成绩紧密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应将学生的德育表现和学科成绩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等素质培养和提高,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注意其平时的表现,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日常对于学生的了解和跟踪,使学生成绩评价真实,反映学生实际情况。
2.2 理论学习成绩与技能考核成绩相结合的原则
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将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使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力求从实践中验证书面知识,也可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
2.3 学生学习成绩与参加技能大赛成绩相结合的原则
为切实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用性和课程设置的针对性,通过激励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开拓其视野,“以赛促学”,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4 突出技能與学习过程考核的原则
改变传统的“一次性”鉴定模式,变末端考核为过程监控,使教师和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平时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上,让学生懂得学习、学会学习,不仅收获知识,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实训课程多元主体评价方法
3.1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上主要是以理论考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和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针对这种现状,我校积极探索,优化以往的实训课程评价方法,让学生、任课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多方评价主体共同参与,全方位对学生的实训课程进行评估。
1)任课教师评价
任课教师既是理论课程的执教者,也是实训课程的评价者,任课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特点,并以此作为实训课程的评价依据。通过评价,任课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完善相应的理论教学环节,不断提升学校培养的质量。
2)实训指导教师评价
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做课题、项目实训的操作技能及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按统一的企业(行业)评分标准给出评价,作为平时成绩。每个实训项目结束或一个阶段课题练习后,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对没有成功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补课,最后对整个职业岗位项目进行测试评价。在项目过关测验或阶段性测验考核时,要考虑服务礼仪成绩。
3)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自评可口头自评,也可填写项目实训自评表,在每次实训课后当堂交流,也可将自评表填写后交指导老师查看。
学生互评可以是在单人实训操作时,也可以是在小组实训操作时。每次实训项目中,学生互相对实训过程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相互学习进步。
3.2 专业实训课程成绩评定方法
专业课程成绩评价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及效果的直接体现。依据人才培养模式,能力塑造是递进、持续性过程,单次考试并不能客观体现学业学习效果。对于学业成绩评价,应立足于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将学习过程考核与期末成绩考核相结合,从学习态度、课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三方面公正客观体现学生学业学习效果。
按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学业成绩评价区间为第一、第二学年共计四个学期。
学科成绩=学科德育成绩20%+学习过程(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40%。学科成绩评定具体内容:
1)学科德育成绩的评定
学科德育成绩占学科成绩的20%。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教学目标、内容与德育目标相结合,达到教书与育人统一,教学与德育互动促进的效果。该项考核由学科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评定。德育成绩一般依据学生是否申请病、事假,是否迟到早退,是否旷课、违反课堂纪律等扣除相应的分值。
2)学科学习过程成绩的评定
学习过程评价成绩占学科成绩40%的分值。学习过程成绩的评价包括课堂态度成绩、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和测验成绩,该项考核由学科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评定。
此部分注重学生技能、品质的全面提高,主要是在实训室进行。一般实行项目化、模块化考核,教师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场景教学法、普及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将专业课程的内容按照项目化的要求,分项目、分模块进行考核,学完一个专题的内容就进行考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考核,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有时间对前一模块的不足进行补充,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这种即学即考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日常理论和技能的积累,能及时查缺补漏,同时避免了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学生突击学、学校突击考、考完全忘掉的制度弊端。
专业技能课过程的考核依據实训课程记录表,每次实训课(项目教学实习活动)使用,一个内容使用一次。评价主体由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学生自身、小组同学组成。以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为主(50%),小组同学(30%)及自身(20%)为辅的考核方式。该考核方式既能更有效地评定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又能使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在学生实训考核过程中发现理论教学的欠缺点,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保证学生实操技能的提升。
实训课程考评记录表是对专业技能课学习过程的考核,在实训课程考核中使用,一个项目填写一次,如中职酒店专业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课,实训的项目有:托盘、斟酒、铺桌布、摆台、上菜、撤换餐具、餐中服务等,每考核一个项目就填写一次,几个项目的平均分就是该学生的操作技能成绩。评价主体由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及学生等组成,根据学生实训表现,给出评分、点评,得出当次实训项目的分数,计入学生学习过程考核成绩。
3)学科期末考试或考查成绩的评定
学期期末考试或考查成绩占学科成绩的40%。考试、考查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实行实操考试和理论考试或二者结合的考试形式,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
期末理论考试试卷主要考核本专业对应各岗位必备的职业知识,考试内容由该课程的专业教师参照行业企业相关标准和教学大纲,与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商榷并确定,确保学校所授、所考知识能满足学生未来到企业工作的需要。
对于企业要求获得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课程,考核试题将从国家职业资格证的题库中抽取,帮助学生考证,对不符合企业实际的试题可稍做修改,鼓励学生多考证,考证成绩可以与相应专业课结业成绩直接替代,期末理论考试主要以闭卷笔试为主要形式进行。
将学科德育成绩、学习过程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方面评价指标的分值相加的最后得分,将专业课程成绩评定为四个等级,具体如下:
(1)优秀:总分数为90-100分(含90分)
(2)良好:总分数为80-90分(含80分)
(3)合格:总分数为60-80分(含60分)
(4)不合格:总分数60分以下。
4)技能等级证
学生学期学习期满,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职业资格五级证书,相关课程的学科成绩至少为60分,获取职业资格四级证书,相关课程的学科成绩至少为80分。
5)技能大赛获奖
校级技能大赛取得校级前三名的其相应学科的学科成绩至少为60分;获得市级优秀选手及以上成绩的其相应学科的学科成绩至少为80分;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的其相应学科的学科成绩为90分及以上。
4 实训课程多元主体评价效果及问题
采用多元主体评价方法后,明显提高了学生对实训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学生的最终成绩明显高于以往,说明过程考核方式及多元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平时学习练习的确起到了促进作用。过程与多个评价主体的考核在总成绩中比例的增加,也明确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及实操技能的重要性。多元主体评价的考核方法,是比较适应中职教育的考核模式,对其他专业的实训课程考核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注重过程、多个评价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观察、记录、计算、分析学生实训课程中的各种表现和成绩,才能做出客观评价,这对目前教学任务本已经十分繁重的教师,又是一项新的挑战。改革的同时如何兼顾效率,寻求到适合本专业与课程特点的评价方式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