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2019-09-10朱艳蕊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思考核心素养

朱艳蕊

摘 要:语文是高中时期的基础类课程,它起着为其他学科奠定基础的作用,而在语文学习中核心素养是教学的关键。培养核心素养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很强,但同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将结合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从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究入手,阐述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新课标不断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提上了日程,而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持续深入,各个高中都开始了行动,在推动高中语文改革的过程中也创新了教学模式。高中时期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影响,语言环境的营造、教学模式的优化等都可以为核心素养有效性的提高打下基础。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1.必要的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很重要,轻易否定语文知识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很容易使語文教学走上误区。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文章结构、完善写作技巧等,都是很有必要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涉及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但是具体要教什么,怎么教,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自己摸索。

2.丰富的语言积累

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为了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学生需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积累。虽然高中生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语文学习,但是学生的语言积累还是不过关,很难应对高中时期较为深奥的文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鼓励学生积累语言素材,争取在积累的基础上完成质的飞跃,更好的完成高中语文的学习。

3.熟练的语言技巧

语文学习虽然依靠书籍,但是就如古人的那句话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需要加入大量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得到运用。[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写作、阅读、说话等都是教师需要在高中时期达成的目标。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学会流利的表达自我,并学会在合适的时机说合适的话,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4.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一直是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影响深远的东西,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牢记叶圣陶老先生的那句话:“教就是为了不需要教”,让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

5.深厚的文化素养

语文的学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整体气质,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国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需要为学生科普外国文化的璀璨,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世界,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学会从文化中吸取优秀部分,摒弃糟粕,尊重多元文化,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品位。

6.高雅的言谈举止

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行举止。与人交往要有礼貌、谈吐文雅、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观点、善于发现并承认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文明的和他人沟通和交际,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普及的。

二、核心素养下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1.引导学生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核心素养中包含着理性思维、批判精神、勇于探究等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加强学生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去发现存在于课本中的问题,并去努力思考和攻克它,要善于打破惯性思维,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研究出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语文学习不能只简单的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不断思考、不断回顾才是高中教学需要教会学生的东西,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提高。

2.课程应当加强学生将知识转化的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了“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限制了学生自我的发展,也阻碍了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有意识的打破“读死书”的状况,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开始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相重合。但是由于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无形、潜移默化的,而实践和运用最能显著表现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有效转化的能力显得很重要。

3.需要保证学生学习和道德的共同提高

核心素养要求“以德树人”,同时在这个社会中道德品质也是评价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我们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我们的高中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能具备坚实的语文素养,还能树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以及良好的价值观念。

三、在核心素养基础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1.让学生应用语言,凸显学生的价值

回顾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是语言教学,即用口述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知识脉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看不到学生使用语言的痕迹。以笔者的看法,死记硬背虽然有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终究不是长久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语言是人们内心的表达,它可以将我们的情感、想法充分展示出来,所以每个人的语言都带有着个人的特色。因此,笔者觉得,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创新我们教学的方法,将课堂留给学生表达自我,锻炼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问题式教学。一节课有四十分钟,我们可以为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积极交流和讨论,以此来达到深化学习的目标。比如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这样的问题:“根据史料记载,周瑜在建安三年区了小乔为妻子,而火烧赤壁发生在建安十三年,这之间相隔了十年的时间,为什么作者在写诗的时候还使用‘初嫁’这样的字眼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其实很简单,但是却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教学中也能产生较大的反响。学生在课堂上会积极的讨论,出现争议的时候,一些学生会选择回家在网络上搜索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展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价值,也最能促使高中语文课堂实现本色化。

2.构建人文课堂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为学生打造一个人文课堂,进而实现更丰富多彩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去阅读相关的新闻稿件,并抓住新闻稿的重点知识,争取做到能够在学习之后写好新闻稿这个目标。初次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新闻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而在教学实践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讲述与自学相融合,在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并为学生留下展示预习效果的机会。还以新闻稿学习为案例,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学习,在课堂上的时候借助学生的自学成功为学生梳理新闻稿的书写方式和新闻稿的内容,并于与学生一起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易,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往的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会重点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话题的提出,高中语文教学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以培养学生品质为出发点,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双全的人才,这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桂红.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00-101.

[2].阮贤明.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9(07):51-52.

猜你喜欢

思考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