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问题的再思考

2019-09-10徐萍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徐萍

摘 要: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同时,语文还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中,语文教育是在各项学科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作为一个中国人,语文不仅仅是在考试中需要,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依然在随时随地地学习和练习语文,语文是我们所有的学科中最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学生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习语文,一直到高中,甚至在大学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依然要学习语文,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对语文学习的内容的深度以及目的都不同。在小学时期,学习的更多的生活用语;在初中时期,学习的内容就会变得更加深入,更加偏向一些道德方面;高中时期的语文就开始注重语法和文章中语言的应用;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就是将整个汉语言体系进行整体的学习。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就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德育问题的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德育问题、再思考

德育教育是现在素质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学习知识,学校和老师还要承担起对学生的道德,指出正确的风向标的责任,这样才能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目的。德育教育是关系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学生处于初中这个特殊阶段,正是形成自身的三观的重要时刻,要想形成正确的三观学校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和正向的引导。一个人的三观就体现着他的德育问题,这贯穿着人的一生,不论是对待谁,这些都会影响他做事的态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加强语言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人物形象地分析,利用各种手段来创设出情景,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节,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认同和模仿课本中地正面人物形象,形成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信奉科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陶冶学生高尚地情操,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渗透于教学之中。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问题的紧迫性

在新课标中,对语文的要求便是:“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以及爱美的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教育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在现阶段被逐渐重视,学校和老师应该积极地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资源,向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学校和老师都应该对德育教育的问题引起重视,加强在课堂中结合语文课本中的故事对学生的三观进行正向的引导,把德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好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在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通过对百草园的环境描写,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体现出他对百草园的想念,也深深地表达出了他对美好童年时代的怀念之情。再到后来对闰土的描写,展现出闰土的现状,与鲁迅先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展现出了现实和环境能够改变许多。在这样的文章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美好事物的景象,还能够了解到在那个时期,鲁迅先生的生活状况,以及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懂得环境是可以改变人的。

现代社会中,一些学校和老师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的成绩是否优秀,并且依靠学习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是否是个好学生,在这种长期的惯性思维下,出现了不少的反例。北京大学学生吴谢宇弑母案,就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德育教育对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北京大学作为我国的一流高等学府,也竟然有这样的心理严重畸形的学生,他的三观出现了扭曲。这可见,德育教育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加强德育教育的措施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德育问题应该被学校和老师高度重视起来,面对现代社会的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道德导向,就很容易被网络上和媒体平台上的一些信息所误导,就会产生一些错误思想,以至于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

(一)加强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语文学科有着其特殊性,需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改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年少轻狂和叛逆地时期,在对老师和家长的普通说服教育有着一种逆反心理,有的学生甚至会和老师或者家长反着干,对于这样的学生,就不能采取简单的说服教育,就要采取新的方法,利用课本中的人物故事来感染学生,给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并且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会,才能够让他们自己真正地接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本上就存在着许多关于正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故事,自此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课本中人物形象地分析,对正面人物角色进行剖析,对其正确的行为进行赞赏;对课本中反面人物形象也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让学生形成自身对好坏的区分,让学生产生自己的三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事件发生,猥亵学生、性侵等案件频发,网络发达的今天,任何教师违法犯罪行为都不能被赦免。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正确引导学生

德育教育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学生是被动主体,而老师是一个主动主体。在德育教育中,老师所担负的责任重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可以说,老师的行为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的德育教育中,老师不仅要对课本的知识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要有着高尚的品质和强烈的法律意识。法律是维护整个社会正常发展的准绳,而道德的层次比法律更高,要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教育,就要兼备法律和道德意識。目前,老师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最先就要对教师队伍的道德品质进行考量,要有高尚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

三.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的德育教育中,再思考的问题就是要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而加强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的,可以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文章都不同,各有特色,教师就应该针对这些不同的文章来发现其中的奥秘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爱国爱家、品德高尚的优秀学子。初中语文的德育培养对整个社会以及整个国家都有着深刻的意义,这不仅可以为国家提供德才兼备的人才,也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公民素质程度。教师的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加强对自己的要求,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出表率。

参考文献:

[1]王庆梅.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和实践[J].上海师范大学,2010(1):11-12.

[2]钱雅莲.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4):62-62.

[3]何俊.新课标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现代教师与教学,2013(5):07-07.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