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地理第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019-09-10王光宇
王光宇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心理基础——群体效应、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人本管理理念和素质教育理论。天文知识比较专业,在高中开展天文活动,单单靠一个人是无法胜任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好的方式,天文社团基于以上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另外,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为目的,正是本论文要探究的。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天文社团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048-020
我校天文社团的建立,基于普及校园天文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丰富我校师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天文知识,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的素质教育。天文社团不同于其他社团,它专业性比较强,除了要要专业的技术知识,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大型的观星活动,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野外观测器材的搬运组装,都需要高度的配合。以前的天文社团活动,老师搬器材,组装望远镜,调好观测的对象,对好光圈,调好焦,然后让学生排队观看,对学生的学习天文知识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帮助不大。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恰恰赋予天文社团的新机。小组合作模式的引进,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发展。使社团指导老师得到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组合作的天文社团,需要以下理论基础支撑: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基础——群体效应
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天文社团中小组合作不但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
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天文社团的小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学生是天文社团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指导老师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作為天文社团的指导老师,要知道如何运用小组的合作,来指导学生发展天文活动。
首先是学习小组的组成问题
天文社团小组合作,就是指以天文望远镜为单位,一台望远镜配备一个小组,大概4-6人。如何分配好这些学生,是关键的地方,它决定了以后的社团活动能否正常运作。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专业技术过硬的,比较热心社团活动的,个子块头比较大的(方便器材的搬运),协调能力比较强的分配在一起,通过大家相互帮助和影响,完成天文社团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让大家有初步的认识,开展工作和活动也开始协调起来,毕竟天文社团来自不同班级,大家开始并不认识。这个为以后的天文社团活动的开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小组的领导问题
团队虽小,但也必须有个带头人,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是否有一个好的组织者,决定小组的生死存亡。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家有所理解,这时可以选出小组的队长。队长必须专业过硬,协调能力强,要有大局观,同时老师不能指派,要学生选举,才能有代表性。队长选好后,要集中培训队长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器材的安装,活动的注意项目,目的是让每一个队长成为技术骨干,成长为真正的领头人。在社团开展项目的时候,让队长在带队,可以执行活动的项目,又可以指导小组队友的完成各项任务。
三、关于小组个性学生的处理问题
既然天文社团的学生是来自五湖四海,都是有共同的兴趣组建的,难免有比较个性的学生出现:不听安排,不服从指挥,自己独来独往。往往这类学生比较难融入小组,对社团感兴趣,但又难学好,又好表现。这个时候,小组的竞争合作就显优势了,首先是大家团队之间的竞争,必须帮扶这类学生,全队人要形成共识,上下齐心,因为小组的进步与退步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团队的问题,要求大家紧密相连,相互学习,共促进步。而此时是个性学生表现的时候,让这类学生作小组的总结,或者发言,让个性学生有自我表现的舞台,从而促进个性学生的成长,融入小组,融入社团。
最后,小组评价问题
社团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各个小组的发展,对小组的评价,是对小组的肯定和指导,从而促进小组成员的发展,最终推动各个成员的成长。指导老师要牢记,评价只是手段的一种,它只是积极指引学生去热爱科学,热爱学习,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动力,引领学生的成长。但评价不是全部,切莫本末倒置,为求高评价而走向错误的道路。
因为是天文社团,它以学生的兴趣建立,所以在对小组的评价不能太苛刻,不能细化和量化,只能用粗线条完成。因为评价太细,太苛刻,会吓跑一部分学加入的学生,另外会加重小队长的工作。增加繁琐的工作,反而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只会跟着评价走,而失去了社团的初衷。这个时候需要知道老师给学生画粗线条,比如,安排观星任务,从器材的搬运,安装,到观测记录,到反馈,只下达任务,而无需像记账本一样的去评价学生,只要学生顺利完成任务,评价就过关。而无法完成的小组,就必须指导老师参与进去,看看什么环节出问题,需要大家怎么样解决问题,重视合作协调,从而推动任务的完成。一旦各个小组的任务完成,对大家信心的鼓舞,是非常深刻的,不抛弃,不放弃。
天文社团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与他人相处,创造优秀的品质。它减轻了天文社团指导老师的负担,体验到学生真正的发展和成长。在进行一年多的小组合作之后,我们天文社团邀请了广东省实验中学的学生一起同台竞技,同台上课,开展观星活动,天文社团的学生展现出从没有过的自信和能力。2014年,因优异表现,我校的天文社团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
[ 参 考 文 献 ]
[1]张宝林.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初探,《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2):204-204.
[2]荆凯.《浅谈高职院校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