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9-09-10刘秉坤

现代盐化工 2019年2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影响分析

刘秉坤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不但使人们日常生活越发便捷和高效,同时也促进了网络语言这种新颖语言形式的诞生。网络语言以其诙谐易懂的特征迅速风靡全国,尤其受到青年人的青睐,它的出现除给人们之间的交流增添了许多乐趣之外也对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阐述了网络语言的定义及特征,然后分析了其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最后为我国汉语言文学在网络语言盛行背景下的健康发展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影响分析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其主要的功能是进行信息传递,在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石,汉语言在不断地积淀和传承当中逐步演化为汉语言文学,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被大量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网民的迅速增长更为网络语言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网络语言虽然能丰富交流的情感和增添生活乐趣,但是也不断对我国的汉语言文学造成冲击,如何使二者平衡健康发展是学术界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1    网络语言的定义及特征

1.1  网络语言的定义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包含所有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在网络媒体中频繁使用的记叙性和描述性的语言,其词语的选用、句型结构及使用规范和传统的汉语言大致相同,也包括IT行业的专有名词,如“黑客”、“红客”等。狭义概念上的网络语言所包含的范围更窄一些,主要指由拼音、英文字母、表示特殊含义的数字、表情及网络图片构成,用以表达终端用户的情感并提高交流效率的语言工具。最初网络语言依托于互联网产生并应用,随着我国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其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公众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表达工具。

1.2  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之所以不断获得公众的青睐,是因为其自身具有的特征相比标准的汉语言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表达和交流需求,总体来说,它具有如下特征。

1.2.1  简化性

网络语言通过使用更简洁有趣的词语来代替标准汉语言,创新了表达形式、提升了沟通流畅度,因此,其简化性较强。网络语言的简化主要包括3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同音词替换,指相同读音的词语间的相互替换,如“叔叔”一词表达为“蜀黍”、“哥哥”一词替换为“锅锅”等。第二种形式为谐音型,指利用谐音进行名词指代,如使用“艾瑞巴蒂”指代“everybody”一词等。第三种是数字型,指用和词语相近读音的数字表达词语的含义,如用“88”表达“拜拜”的意思等。以上形式都使标准汉语言的表达内容得以简化,使情感传递更丰富细腻。

1.2.2  创新性

网络语言是在网民通过互联网交流时被创造出来的,随着公众对网络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语言也经历着快速的扩充和更新,因此,网络语言的创新性较强。当人们对标准汉语言的掌握程度较好时,再通知网络进行沟通交流时便会调动自己的思维进行网络词汇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会使聊天更加有乐趣,也避免了使用标准汉语言带来的单调和乏味感。

1.2.3  包容开放性

网络世界是开放的,给公众带来了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意见的机会,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交流信息、发布信息,这也使得这一过程中使用的网络语言更具包容性。

2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积极影响

2.1  给汉语言文学增添活力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体现出了汉语言文学强大的生命力,也说明了文字和语言可以通过自身特有的机制进行创新以实现代代传承。毋庸置疑,语言要想实现不断的传承并实现历史上的延续,如果缺乏自身的更新机制是不可能实现的,网络语言的出现促进了标准汉语言文学这种机制作用的发挥,因此,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与标准汉语言给人们带来的刻板生硬的印象不同,网络语言幽默诙谐的表达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情感,有时一个简单形象的表情便胜过冗长的表达,这丰富了汉语言文学展示的外部风貌。每年,汉语词典都会根据当年词汇的更新或使用情况对词汇进行收录汇编,充分为语言的向前发展服务而不是阻碍其进步,这样便使得网络语言与标准汉语言协同发展,互为补充。此外,网络词汇极大扩充组合了现有词汇的含义,如“神马”、“浮云”等词汇在字典中都是很普通且用法很受限的词汇,但网络语言“神马都是浮云”却创新出了含义完全不同的表达,既略带调侃又恰当反映了生活哲学,因此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可以极大促进汉语言文化的发展。

2.2  促进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与交流

由于网络用户之间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交流时难免出现歧义或误会,阻碍了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网络语言通常运用各种标点及符号、表情的排列组合来表达特殊的情感,使得原本远距离的沟通没有那么冷冰冰,而是充满了丰盈的感情。同时表达的意思也浅显易懂,双方很容易理解,从而避免了因文化差异所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促使双方沟通更高效、顺畅。此外,汉语言文学中的一些生僻字也因网络语言的出现而得到有效普及,例如“囧”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属于生僻字,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也没有动力去研究该字的读音和具体含义,但是在网络交流时这个字以表情引入則赋予了新的含义,激发公众对“囧”字的兴趣,从而推动该字的传播和普及。除此之外,随着各国之间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网络语言也冲破了国界的限制,成为全球网民普遍使用的语言,不同国家的网民可以通过网络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促成业务,同时有利于中华民族宝贵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

3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消极影响

3.1  不利于汉语言文学发挥教育作用

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能够促进汉语言传播的同时也会给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带来弊端,这些负面影响如果未被合理规避会阻碍我国语言文化的进步,甚至还会影响到文化的传承。如网络语言为了使沟通高效会改动一些词或成语的字或读音,这样会对正处于汲取知识阶段的小学生及少年产生误导,不利于汉语言文学在教育事业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如成语“百依百顺”改成了“百衣百顺”,这样的做法会降低学生的理解能力,处于汉语言文学学习过程中的中小学生如若频繁接触这些词汇,长期下去便会以讹为正,歪曲知识掌握的精确性和纯洁性。如今,中国的网民呈现出低龄化的特征,受网络语言的影响,低龄儿童便会形成错误的表达方式,且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从而使得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逐渐衰弱。

3.2  网络语言无序化会影响汉语言文学国际形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国外不断有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留学生在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若是学习了不规范、不合理的网络语言,会使汉语言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受到影响,导致外国留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进行深刻理解。此外,为了达到新颖、吸引眼球的目的,一些影片或商品在进行宣传时故意使用谐音,如影片名《怦然星动》是从“怦然心动”一词演化而来的,这样就在无形当中对汉语言学习的对象产生误导,不利于我国汉语言文学国际形象的维护。

4    结语

网络语言的兴起和普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且凭借其简化性、创新性及包容开放性不断受到网民的青睐,但网络语言的诞生是一把双刃剑,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会产生双重影响,其中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给汉语言文学增添活力并促进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与交流;消极影响体现在阻碍汉语言文学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及网络语言无序化会影响汉语言文学国际形象。因此,我们在使用网络语言时应发挥其正面作用,規避其负面影响,使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谈 瑶.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分析[J].中国报业,2018(20):87-88.

[2]吴姿娴.刍议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汉字文化,2018(15):66-67.

[3]赵明阳.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21):234.

[4]李悦绮.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4):294.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影响分析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浅析
现阶段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不足及对策浅析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探析汉语言文学中国学文化的魅力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全面营改增对路局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