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9-09-10刘冬铃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4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小学语文

刘冬铃

摘 要:提问是探究的前提,而问题意识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创设相关的情景,有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它是使各种学生问题得到解决的重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问题意识

前言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但却并不被看作是语文学科必须要培养的能力。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小学生语文问题意识培养相关方面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小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学生在提出问题前心里紧张,不敢参与,自身害怕因提出错误问题而遭到责备。并由于自身年龄原因,知识欠缺,不会发现问题,长期过分依赖老师,从而造成被动学习,无法培养自身的問题意识,而正是因为学生不敢问,不愿意问,长时间以来,问题便会逐渐减少,而小学生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而在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氛围,使学生们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探索相关的解决方案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总的来说,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即往往在老师向学生提问是否还有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一般都为没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将原本较为紧张的师生关系变的更加缓和,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并进一步地融入其中,充分了解其学习状况及相关问题。营造一种更加融洽的氛围,从而使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提问,积极提问。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和谐。而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尽可能的积极主动地回答,充分帮助学生解惑答疑。

(二)激励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更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勇于坦述自己的问题,这不仅需要老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微笑的面对每一位学生,更需要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时,尽可能做到专注倾听态度和蔼,并且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更要及时表示肯定,给予微笑赞扬,给予其一定的鼓励,进一步引导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而当面对学生提出错误问题时,也需要用温和的语言否定他的观点。无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用?都应该及时给予评价,并尽可能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享受解决问题的喜悦,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培养出问题意识,勇于提问。

(三)师生建立良好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很少有学生敢对教师的权威提出疑问。而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问题意识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就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构架新型的师生关系,由教师指导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从而吸取知识提出问题,而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提出切合自身的不同观点。 并且对问题作出不尽相同的见解看法,鼓励学生们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们在开放的氛围中逐渐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

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创设问题情境法有很多,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新学的知识,建立相应的问题情景,从而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可以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从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们更加充分了解所学内容,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更加深入到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当中,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本,加深认识。最后,教师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网上的丰富资源,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三、引导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首先,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应该主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布置前置性作业练习,让学生对新知识具有 初步的感受和理解,从而让学生更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学习。更加容易的掌握新的知识,学生通过在前置性作业的学习中,可以归纳出已知已会的,从而提出前置性作业中存在的疑问。使学习更加高效便捷,并且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选择、综合、感悟、发现并提出切合自身的问题。在这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突破口,对问题进行归纳、综合、筛选。得出共性结论,然后可根据结论找出最符合教材要求、最有探究、创新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并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最后,老师可根据学生所提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中论述,在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问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会疏导,学生也要做到会思考。并且教师应当坚持鼓励学生提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并且鼓励学生根据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在讨论中得到学习,并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自身观点提出不同的问题 , 而教师则应对问题作出不尽相同的见解,不但要细心解答,更要鼓励学生们发表个人见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小组方式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纳处理,从而使学生们在愉悦、开放的 氛围中敞开心灵,进行讨论,在自由的答问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交流能力。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敢问、想问。并且优化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亦师亦友,让学生主动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的主导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讨论参与中感觉到自身在课堂中的价值,以此为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华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 [J]. 东方教育 , 2015(01).

[2] 叶书权 . 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J]. 教育 ,2015(43).

[3]杨艳琴. 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13000)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小学语文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