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体式的小说主题探究
2019-09-10廖灵琳
廖灵琳
摘 要:小说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从历年高考中对小说的考查也可以看出来。本文结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基于文本体式的小说主题的探究,主要从人物刻画、情节叙述、环境烘托三个方面探讨了对小说主题的把握问题。本文对今后进一步做好高中小说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说主题探究;人物刻画;情节叙述;环境烘托
全国新课标1卷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从2011至2019连续9年均考查小说文本,由此可见小说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可是近年来,小说教学教什么的研讨轰轰烈烈、众说纷纭,让众多高中语文教师不知该何去何从,华东师范大学张心科则疾声呼唤“重回‘三要素’”:“小说教学应重回将‘三要素’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宗旨”。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不论学习哪一篇小说,高中阶段小说阅读教学的归旨就是引领学生探究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如何展现的呢?“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小说正是凭借“三要素”展现主题的。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应当引领学生以小说“三要素”文本体式特征为抓手,方可准确有效地把握小说的主题。
一、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直接提示主题
“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同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在人物刻画上拥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可以从各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塑造性格复杂的人物。”无论小说写作手法和风格如何创新,分析小说中人物是鉴赏小说的必备策略。
在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祝福》中,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的外貌神态描写共五处,虽写得简洁干脆,却真是画龙点睛之笔!第一次丧夫守寡时,来到鲁四老爷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在鲁四老爷家比男人还勤快地干活,“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虽说生活辛苦,但仍有着年轻的气息,有着生活的信心和期盼。可是当她再嫁,丧夫丧子重回鲁四老爷家时,“脸色青黄,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前后为何会出现如此变化呢?学生找出原因:祥林嫂又经历了一次丧夫丧子之痛,而导致这些惨痛经历发生的根本原因正是祥林嫂的婆婆强行将她卖给贺老六。婆婆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处置儿媳妇,不正是封建夫权的体现吗?祥林嫂无处安身,不得已重回鲁四老爷家是因贺家大伯来收屋赶走她,不正是族权逼迫的体现吗?在柳妈的指引下,祥林嫂花尽积蓄去土地庙捐门槛,不料在祭祖时节拿酒杯和筷子时仍遭嫌弃“你放着吧,祥林嫂!”此后,祥林嫂“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这不正是神权思想摧残的体现吗?当“我”在街上遇见祥林嫂时“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的悲哀的神色,放佛是木刻似的”。五年有如此大的变化,不正是因为祥林嫂被世人牢牢地钉在了不洁的耻辱柱上无法动弹和鲁镇人对她的冷漠导致的吗?
通过对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和对主题性人物性格或命运变化抽丝剥茧的分析,阅读教学中就能够引领学生直接走向小说主题。
二、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表现主题
经典小说作品中,作家在情节安排、构思上都有独特之处。小说情节具体包含情节结构和情节叙述。《祝福》运用倒叙的叙述方式,激发读者探究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乞丐、一个在除夕夜死去的谬种、一个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陈旧的玩物命运变化过程的阅读兴趣。小说中运用“我”的见证人视角更客观有效地塑造祥林嫂形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封建妇女的悲惨命运,而见证人视角的使用还让叙述者“我”可以对祥林嫂的命运作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陳旧的玩物,先前还将这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这正是鲁迅先生借“我”之口因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达对祥林嫂的怜悯同情和“活得有趣的人们”的愤怒憎恶的小说主题。
在必修五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情节起伏跌宕,引领学生梳理,概括情节是教学中的重点。师生共同分析概括出情节变化过程:刺配沧州,重遇小二;酒店密谋,买刀寻敌;草堂交接,投东沽酒;雪压草厅,夜宿荒庙;亲闻阴谋,手刃仇敌。从封建作恶官僚方面,我们看见步步紧逼、心狠手辣的情节推进;从林冲方面,我们看见一个委曲求全仍无路可退之人奋起反击、捍卫自己的生存权、不向权贵低头的抗争精神。
由此可见,梳理小说情节,通过抓住矛盾冲突、分析精巧构思,能够步步深入探究挖掘小说主题。
三、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烘托、强化小说主题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是触发人物行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林黛玉进贾府》中借林黛玉之眼看贾府;“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连用四个“大”来形容贾府外观给幼小孤弱的林黛玉带来的视觉冲击,烘托出贾府的等级森严和封建权势的强大。
而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结尾一句“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马上让读者感觉和小说中人们一样从别里科夫的辖制中暂时解脱后又回到压抑的旧秩序中,以此强化契诃夫对无处不在的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忠实维护者的批判和讽刺。
品析小说的环境特点可以窥见人物性格,诠释主旨。抓人文环境、背景介绍描写,了解时代背景,从而揣摩小说主题。
小说阅读教学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版)学习任务群中占有重要比重,小说阅读能力既是高考语文考查的重要能力,更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素养。高中语文教师不妨引领学生先把握小说体式的“三要素”,掌握基本的小说鉴赏方法,探究小说主题,再导入高深的小说理论术语。先入格方可出格,守正才谈得上出新。
参考文献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2版.
[2]张心科.重回“三要素”:小说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建设,2018(05).
[3]徐建英.小说教学要不要“三要素”[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