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外资企业在中国制造业中的技术转移模式

2019-09-10张旭陈志强张志浩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关键词:技术转移外资企业模式

张旭 陈志强 张志浩

摘要:近年來,“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不断扩大。本文分析了外资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在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典型分工方式,对在这两种分工方式中出现的不同技术转移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对外资企业采取的技术控制手段与我国本土企业及政府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外资企业;本土企业;技术转移;模式

正文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之一,在电视、电话、空调等多种轻工及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供应上,其世界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第一位。虽然在重化工业及高科技产品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还存在较大劣势,但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发展速度的加快,相信在这些领域也很快会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愈益明显,许多著名外资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分工合作关系。外资企业为了保护自身所具有的技术资源优势,在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转移模式及控制策略,对此我国企业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关应对策略。[1]

一、中外企业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分工改革开放以来,以港资为主力的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21世纪90年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快速、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已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由于跨国公司通常是以世界市场为战略目标,其经营活动的布局是国际性的,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通过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紧密联系,就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在“中国制造”中形成的紧密联系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分工实现的,这些分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1以跨国公司为核心形成的分工。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获取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比较优势。跨国公司需要将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这一在世界上劳动力相对丰富、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因此,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一般将自己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技术水平和附加价值较高的研究开发、关键零部件制作及营销管理等环节,而要求与其合作的中国本土企业则集中从事一般零部件加工及整件组装等生产环节的任务。这些环节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较大,因此较适合在像中国这样的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生产。

1.2以跨国公司为核心形成的分工。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获取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比较优势。跨国公司需要将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这一在世界上劳动力相对丰富、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因此,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一般将自己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技术水平和附加价值较高的研究开发、关键零部件制作及营销管理等环节,而要求与其合作的中国本土企业则集中从事一般零部件加工及整件组装等生产环节的任务。这些环节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较大,因此较适合在像中国这样的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生产。

二、两种分工方式中出现的不同技术转移模式在实际的中外企业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技术转移现象,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将根据一定的战略目标,决定所转移技术的先进程度以及转移的模式。

2.1第一种分工方式中出现的技术转移模式1。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势的有效组合,是跨国公司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方式。发展中国家一般具有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相对低廉的比较优势,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具有技术、品牌等优势,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采取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发展中国家时,就能实现低价劳动力、土地和先进技术的结合,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在第一类中外企业分工方式中,跨国公司进入中国

的基本战略目标是通过利用中国的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对技术转移的质量、功能和作用并不看重,这样一来,这种分工中所进行的技术转移一般与通过技术贸易等方式实现的技术转移相似,是一种以成熟技术为主的、低水平的技术转移模式。

2.2第二种分工方式中出现的技术转移模式[2]。在这种分工方式中,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目标已转变为占领中国市场。当跨国公司进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目的是获取市场时,这时常常要考虑其它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为了保持与其它跨国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在技术的先进性上不能落后,为此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需要将维农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处于产品技术成熟期以前阶段的成长期技术,甚至是创新期技术转到该国。由于这种技术与处于标准阶段的技术相比,不稳定性高、持续创新的强度大,需要不断进行大量的完善与改进。这时的技术转移的成功,需要跨国公司所设立的分支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以及发展中国家良好的技术环境来保证。这时的跨国公司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将努力提高在该国的相关企业(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及有关配套企业)的技术能力,并在推动该国的技术环境变化上投入一定的精力。近年来,相当多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及东盟国家发达地区的分支企业及大学中设立产品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有些还设立独立研究与培训基地,都是为了提高当地的技术能力,并促进当地技术环境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武马和保.制造业中的日中企业分工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N.日中投资促进机构机关刊物,第83号

[2]吴林海,吴松毅.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论I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猜你喜欢

技术转移外资企业模式
新时期浙江省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探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技术转移对于促进中部创新发展的意义
基于科技孵化网络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
对营口市技术转移工作的探讨和建议
我为园区发展献计献策
所得税内外资企业有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