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探究

2019-09-10王金彬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4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德育教育学校

王金彬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娱乐的辅助平台。信息的传播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和我们传统的控制能力。中学德育工作变得更为艰巨复杂。学校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好德育工作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分析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因势利导,做到趋利避害。

关键词:网络环境;学校;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娱乐的辅助平台。中学生处于对一切新鲜事故十分敏感的阶段,网络在给他们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对他们精神和心灵上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1、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突破了学校德育时空的限制。

与广播、报纸、影视这些大众传媒相比,互联网更具有综合化、立体化、丰富性、开放性等特点。网络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渗透性、潜在性,是其他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同时,网络的普及,便利了学校与家庭开展深入细致的沟通,家校联系活动可以不再局限于家访、家长会、电话等粗线条的联系方式。通过收发电子邮件、在网站上开辟“家长论坛”等,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与任课教师开展交流。

2、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充实了学校德育的内容与形式。

计算机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的链接有助于德育工作与时代的接轨,从根本上解决了德育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教育资源信息网,可以搜索到大量德育资料、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分析、提炼,再传授给学生,会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如《中国德育网》的开通,就为师生提供了科学、快捷、全面的德育信息,为网中的学生及时提供了全方位的关怀与指导。

3、网络操作的交互性,使德育手段实现快捷化。

互联网所创设的各类具有现代意识的德育环境,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而避免被动地接受;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找到一些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发展自己的的途径。如通过开设积极健康的聊天室、心理咨询诊所、德育工作专题论坛等方式,可以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往、交谈更具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二、网络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信息量庞大,难免良莠并存。它不受国界限制、不经审查发布,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1、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中学生的腐蚀和渗透。

许多国外网站,可以运用东方快车等网译工具很方便地阅览,也有的直接制作成中文版。有的网站,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等色彩,宣扬颓废、没落、享受等消极的人生哲学,也有的鼓吹所谓的“民主、”、“人权”,不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2、制造、传播导致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

敌对势力、台独势力也充分利用网络发布污蔑社会主义优越性,歪曲事实的报道、评论。中学生对许多历史及现实没有系统和全局的了解,很难辨别其真伪。

3、损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黄毒的蔓延。

黄色短信、小说、图片、影片充斥于许多大型网站的链接之中,许多网站出于搜刮商业利润和提高点击率的需要,制作了许多淫秽的内容。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而且大多缺乏必要的性知识教育,这些淫秽内容,分散了他们的精力、消磨了他们的意志,极易将他们引入歧途。

4、不法“黑客”的侵扰和破坏。

“黑客”成了许多不明网络道德规范的中学生崇尚的偶像,有些恶意网站,还提供一些解决软件和方法的下载,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唆使他们利用这些“黑客”软件,去制作病毒,攻击他人网站,扰乱网络秩序。

三、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学校应建立和健全校园网络道德机制,努力抢占网络中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牢牢控制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开创出一片德育工作的新天地

1、学校要构建比较完整的校园信息化网络体系,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施为学生创造在校上网的条件,把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在校园网里,学生可在老师正确指导和有效监控下自由上网,获取科学的知识、信息。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开设校园网站和教师、学生个人主页以及校园论坛等,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2、培养和锻造一批既精通基本的德育理论、思想素质过硬又具有良好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网络工作者队伍。

我们现时的德育工作者本身存在着与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陈旧;形式主义严重,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落后于时代,甚至落后于学生,对掌握运用新的科技手段缺乏积极性和认同感。

通过培训,可以使之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熟悉微机操作、网络技术和各类软件的应用知识,树立依靠科技增强德育工作生命力的新观念,自觉地把网络技术应用于德育工作实践;同时使其工作方法由单一为综合,变机械为灵活,刚柔并济,并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种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德育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3、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平等性、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广泛性等特点的积极一面,进一步做好德育教育的各项具体工作。

(1)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辨别教育、自我防范教育、信息伦理、道德、纪律、法制教育,以及向学生推荐有益内容和开展丰富的网上活动,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网络观。

对学生进行网络不良信息的鉴别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判断分析选择甄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其用好网络信息资源。德育工作者既要培养他们比较分析信息真伪和信息价值的能力,又要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自主自律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网上能够自觉选择、吸收美好的正确的东西,摒弃丑恶的错误的东西,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己的网上行为。

(2)开展网上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及时解决学生现实和网上生活的疑难问题,关注和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网络的隐蔽性、互动性为心理辅导和咨询提供了天然的好途徑。在学校主页里专门开设了“心理课堂”,就“上网可能导致的心理障碍及如何预防和消除”、“怎样调节情绪”、“如何消除考试焦虑”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利用校园网开设心理论坛和网上心理咨询活动;还可以运用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心理管理档案系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逐步建立起学生心理档案。

(3)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设计德育教育主题活动,独立或参与研制开发各类别的德育教育的课件或软件,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完全改变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被动受教地位,实现德育效果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面对互联网,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回避。互联网如果被比作是一个知识宝库,那操作技能就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要成为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只有掌握好计算机技能,熟悉了网络,才能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才能有效地管理学校、班级的网络设备,才能有条件去了解学生的网络意识和心理。

学校作为网络时代的德育教育单位,必须不断探究新的德育工作方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建立必要的监管机制,察之以行,因势利导,以发掘网络的德育潜能,彰显网络的道德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 吴万波

[2]《素质教育专题》孙立明等,沈阳工业出版社

[3]中学德育工作 姚小林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德育教育学校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