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与治疗
2019-09-10袁小平
袁小平
摘要: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由于致病原主要侵害羊的肺脏等呼吸器官,因此该种疾病又被称为烂肺病。临床上该种疾病主要以高热、咳嗽、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过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该文分析了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67
0引言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生的致病原较为复杂,通常认为是肺炎支原体和霉形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饲养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该种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性,除会造成羊群出现严重死亡外,由于羊群中会存在隐性带菌羊,病情难以控制,常呈反复流行、反复感染的趋势,给养殖场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1流行病学
近年,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常呈现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每年寒冷潮湿的冬春季节最容易发生,随着外界温度不断升高,养殖场患病羊的数量会逐渐减少,逐渐由急性变成慢性或者隐性感染,死亡率显著下降。养殖场卫生环境不良,气候突然发生变化,羊群养殖密度过大,羊群之间相互接触,身体缺乏营养物质,饲料单一,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后就會诱发该种疾病的再次传播流行,造成严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羊均可以感染该种疾病,其中3月龄到2岁左右的山羊最容易感染。通过大量调查和总结,发现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潜伏期平均为18~20d,大多数患病羊表现为急性经过。养殖场存在不合理的引种行为,引进了携带有该种致病菌或处于隐性感染的患病羊,在引种7d后开始陆续发病,病情会迅速传播蔓延,在发病20~30d波及整个羊群。急性期的患病羊发病过程4~5d。慢性病例多发生于每年的夏秋季节,大多呈分散发生,造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整个发病过程相对较长,能持续2月以上。如果养殖场饲养管理较差,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后,并且与急性病例经常接触,很容易造成羊群反复发生,反复感染并迅速出现死亡。
2临床症状
冬春季节出现发病羊后,主要呈现急性型经过,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高。患病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C,最高升高到42°C,频繁咳嗽,身体逐渐消瘦,并表现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的症状。发病严重的患病羊呈现喘气,咳嗽严重,并呈现连续干咳症状,从鼻腔中中流出大量粘性脓性的分泌物,并且附着在鼻孔和上嘴唇形成结痂[1]。病一段时间后,患病羊呈现明显的腹式呼吸,听诊肺部能够发现胸膜摩擦音增强,按压胸壁患病羊有一定疼痛感,表现的十分敏感。妊娠母羊感染该种疾病后经常出现突然流产。患病羊采食欲望下降,身体逐渐消瘦,最后卧地不起,头颈伸直呼吸,最终窒息死亡。慢性性患病羊发病过程相对较为缓慢,通常临床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障碍,饲料利用率下降,身体消瘦,育肥效果变差。如果遇到突然降温或者突然应激刺激,很容易加重病情,缩短发病时间,造成严重的死亡。
3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羊解剖后,可发现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肺脏、胸膜和支气管中,其中病变最为严重的是呼吸系统,然后是消化系统。在发病早期,患病羊的肺脏组织会出现明显的病变情况,肺脏和胸膜、肋膜、心包等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并且在肺脏组织表面附着大量纤维素性蛋白物,整个肺脏组织外观呈现大理石纹路病变[2],部分肺脏组织质地变硬,存在严重的萎缩现象,患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界限十分明显。患病时间较长的患病羊主要表现为肺和肝变区域存在组织增生,甚至能形成包囊化的坏死病灶。病死羊会出现严重的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胸膜显著变厚、粗糙、充血严重,胸腔内部蓄积大量黄色液体,积液严重,心肌变得松软,并且存在大量出血点。气管严重扩张气管,支气管中存在大量泡沫状的内容物,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肠系淋巴结显著肿大充血[3]。
4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料的病变脏器组织进行常规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不能将致病菌很好着色。随后更换姬姆萨染色剂,对病灶进行全面染色处理,能发现被染色,呈现多种形态的致病原,由此可以判定致病原可能是支原体。将采集的病料粉碎后,划线接种到添加辅酶A的支原体培养基上,放置在生化培养箱内37C恒温培养5d,在培养基上生长出细小成灰白色的致病菌菌落。将菌落放置在低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中央突起成煎蛋状。采集新鲜血液,选择使用标准支原体抗原进行全血凝集试验,发现采集到的血液能够全部凝集,由此可以判定致病原为支原体。
5防治
临床上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明确致病原后,应该选择合理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保证治疗效果。临床上经常使用到的治疗药物为林可霉素、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和泰乐菌素。在治疗前,应该将养殖场的发病羊和患病羊单独隔离养殖,将症状较为严重,没有治疗价值的羊立即扑杀,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患病羊的饲料中可以添加98%的强力霉素粉剂,每千克饲料添加1g,连续使用1周。选择30%的氟苯尼考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1mL/kg体重,1次/d,肌肉猪舍,连续使用3d。结合养殖场患病羊的临床表现,轮换交替使用抗生素,避免致病原产生耐药性,但应该保证抗生素的使用周期和使用浓度。确保羊体内有较高浓度的抗生素水平,抑制致病原的繁殖生长。养殖场病情控制后,应该采集整个羊群的新鲜血液,进行一次全血凝集试验,检测出隐性带菌羊后立即淘汰处理,净化羊群,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该种疾病的再次传播流行。在日常养殖中做好预防工作是防范该种疾病的最有效措施。每年应该定期对羊群注射高效浓缩的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以此来提高羊群身体抵抗能力,降低该种疾病再次传播流行的风险。养殖场还需要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做好羊群的隔离卫生检查工作,确保新引进的羊群健康后才能混群养殖。做好圈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及时清理圈舍中的粪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构建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场的内外部环境和各种饲养用具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
6结束语
近年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会给养殖场带来巨大养殖风险。为有效避免该种疾病的传播蔓延,一定要加强该种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在第一时间内做出科学诊断,及时将患病羊单独隔离养殖,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和清理,减少致病原传播蔓延的途径,并采取有效措施隔离传染源,避免疫情进一步传播蔓延,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发生过该种疾病的养殖场,每年应该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严格的疫苗免疫接种,保证羊群抗体水平达标,提高身体抵抗能力,以控制疾病的再次传播蔓延。
参考文献
[1]崔康康,姚亚军,肖虎锁,等.一起羊支原体性肺炎的诊疗[J].山东畜牧兽医,2017(10):38.
[2]王兵,张林吉,康永刚.徐州地区羊支原体性肺炎病原分离鉴定[J].山东畜牧兽医,2015(8):15-16.
[3]郭立民,李信涛,王伟霞.规模化羊场羊支原体性肺炎的诊治与防控[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