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与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019-09-10张启全齐莉莉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改革与创新全域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张启全 齐莉莉

摘 要:全域旅游时代,旅游目的地应在区域内全域优化配置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相关产业、旅游人才、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经济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抓手,从外部管理机制、制度资源保障到院校内部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提出完善旅游类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建立“旅游类专业职业教育培训包”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深化校企合作等建议,进一步提升旅游职业教育人才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全域旅游的概念自2016年初提出后,各地纷纷掀起建设全域旅游的热潮。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域旅游模式是从 “内外冰火两重天” 的景点旅游模式向“全民共建共享”的全方位旅游模式转变,是应对全面小康社会大众旅游规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战略[1]。

经过几十年的“赶超型”“非常规”发展,我国旅游业迎来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进入了赶超与转轨并重的全域旅游时代。全域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研究旅游人才培养问题,找出适合产业发展新需求的旅游人才培养对策,迫在眉睫。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地位。这篇8700多字的文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通知》强调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高水平骨干专业(群)。而在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体系完善则尤为重要。

(二)研究综述

当前,关于全域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理念运用、方法案例等方面。研究过程中,多以宏观角度分析全域旅游的过程及其涉及的要素、行业和人员,特别关注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融合区域内产业,倡导全人员的参与,综合构建全域旅游的空间格局[2]。在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多,牵涉面广,尽管当前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方针十分明确,相关配套落实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但旅游学界对旅游职业教育的关注与研究依然较少,部分发展较快的旅游院校也尚处于国外经验照搬和摸索阶段,对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还比较欠缺。

二、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宏观环境与发展阶段

1.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阶段

当前,伴随着国内、入境、出境三大旅游市场的飞速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种旅游业态不断推陈出新,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传统旅游资源如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景区、世界遗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等和商、学、养、闲、情、奇新六大要素的新的旅游业态如旅游度假区、民宿、星级农家乐等不断延展。同时,旅游行业也带动了如住建委的景观乡镇,农委的休闲农业、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美好办的美好乡村,林业的森林人家,妇联推出的农家乐创建活动等行业建设。但是,旅游产业总体发展尚处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过度阶段,旅游者消费层次较低,旅游质量参差不齐,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有待规范。

2.旅游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和制度建设

当前,国家对旅游职业教育非常重视,但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旅游类专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旅游行业及行业协会支持体系、旅游法律法规体系、教育各方参与者责任分担长效机制等不完,在就业市场,限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较弱,对人才要求不高,再加上劳动力短缺、人才流失严重、校企合作层次低等因素,导致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跟不上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国外的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瑞士洛桑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工读交替模式、美国和加拿大CBE模式、澳大利亚TAFE人才培养模式、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等等,国内初步探索的“山旅”(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模式等[3]。相对于国外比较成熟的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总体价值观念、办学定位、服务理念、大学文化、教学实践、执行机制、国际合作和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等各方面都存在不足[4]。

1.价值观念与办学理念。“旅游的天职是创造幸福”,旅游职业教育应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成就师生的幸福人生,同时也成就游客的幸福人生。这种为顾客和师生创造幸福的价值理念,是旅游职业服务精神的精髓,是培养良好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它映射出的是学校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价值观,也反映出学校的办学宗旨。

2.旅游职业教育文化。文化是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学校应注重文化建设,形成有旅游职业教育特色的品牌文化,以校训、校风、使命、价值观、服务精神、办学定位等人本化的精神文化,以教学管理、实习管理、学生管理等制度文化,以课堂教学活动、重大典礼活动、常规活动等多样化的行为文化和以到处是景点、无处不课堂的景观化的环境文化形成旅游职业教育文化。

3.教学实践模式。国内院校中,除少数专业旅游类院校外,综合类旅游院校实训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足,专业实践课程开发不够,校企合作层次较低。

4.国际化办学。国内院校中,国际化办学资源总体不足并严重倾斜,绝大部分院校未形成国际化教育体系,国际化办学定位不准确,缺乏国际化办学渠道,国际化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严重欠缺。

5.专业建设。大部分综合旅游职业教育院校专业设置细分不够,雷同率高,缺乏职教和学校自身特色,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方法相对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中师生主体地位弱化,透明度低,科学性较差。

三、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全域旅游和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当务之急是加快落实《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改革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外部保障机制和内部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两大方面不断探索,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的、与国际接轨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5]。

(一)外部保障机制

1.完善旅游类专业教学相关标准,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认真调研和认定旅游类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和评定等级,并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和外语等级考试,通过与国际考评体系接轨,实现人才规格设计的国际化。

2.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类专业职业教育培训包”体系,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训

为满足全域旅游对全区域、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求,可以引入澳大利亚目前正在使用的“旅游、旅行和酒店业培训包”体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类专业职业教育培训包”体系,并依托院校完善的网络实验室资源完成对学生的在线培训和学习。遴选若干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设立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一的旅游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3.加快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和改革,发挥协会媒介与服务作用

吸取发达国家行业协会管理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去行业协议行政化,实行旅游企业双重注册制度,注重行业自律与监督,在校企合作、人才共建等方面发挥行业协会联系政府、沟通业界的独特作用。

(二)内部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1.价值观念与办学理念

高校要面向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现代旅游管理服务精英为己任。同时,在“旅游+”的背景下,要顺应全域旅游发展趋势,按照“旅游+”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多鼓励学生到旅游企业基层实习、就业与创业。

2.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职业院校要结合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增设旅游市场急需并富有特色的专业,并根據专业方向优化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完善,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形成一定数量的每个专业方向都独有的特色课程,找到行业需求与学生知识结构之间的有机结合。同时,要重视隐形课程如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创造良好的贴近行业实际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习惯。

3.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学校要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在实践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一些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现代旅游行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当前全域旅游行业前沿知识、热点问题的介绍,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全域旅游的走向。除安排模拟、仿真、见习、实习和社会实践外,不断完善订单培养、定制培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校企合一的发展模式,不断深化教学与生产经营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4.教学效果评价与师资队伍培养

当前,应优化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标准,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内容,注重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评价,另外,还要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行的评价及企业对教师的评价。鼓励和支持教师到省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各类企业挂职锻炼,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积极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咨询与策划,承担各类培训和专题报告。同时,通过企业引进、内部培养、兼职聘用等方式打造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全域旅游与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命题。限于文献资料的缺失和调查数据的不足,本文所做的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只是一个初步探索,其在旅游职业院校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随着全域旅游深入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深入贯彻落实,学界与业界应加强对国内外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评价与比较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旅游职业教育人才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全域旅游发展报告(2017)[D] .国家旅游局.2017,09.

[2] 于洁.国内全域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旅游研究,2016(8):86-91.

[3] 狄宝荣.国际化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0:92-100.

[4] 狄宝荣,宋德利.我们的天职是创造幸福[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05:150-202.

[5] 张素梅.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6(12):64-65.

基金项目:

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WMYC20164-1075);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青年专家培养项目(AHLYZJ201619);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项目(hblj2017002);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项目(2017ZDF07);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SKSM201709)

猜你喜欢

改革与创新全域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探究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