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9-09-10钟伟雄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人文素养新课改

钟伟雄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科技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靠近发达国家了,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的人文素养却一直没跟上来。而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正是最容易培养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然而在我国中学阶段的学生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升学压力,另一方面还面临着新课改下教学的转变迷茫期,所以学校、老师、家长都没能做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到培养和提升。然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作为文科重要学科有着强大人文属性,这可以在新课改下对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现阶段的历史教育还不能满足这点,现阶段的历史教育教师还是把传授知识点放在重要位置,然后课堂教授也针对考试知识点比较多,这使得原本新课改的方向是通过历史来提升人文素养的理念难以实施,进而造成很多学生因为人文素养底下而出现的很多不该有的现象。我们只有通过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样也能符合我国发展进程所需要的人才。本文将针对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便宜进行浅析。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学生;培养

中学历史不应该被简单的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不断的记住时间,记住事件等等。历史教学应该是一堂生动的人文素养教学,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我们通过学习历史不是为了考试,古人都知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我们现在要历史作为人文素养的引子,通过历史的课堂教育充分的发挥历史的人文教育功能。那要做到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历史课堂教育上就不能够采用原本那种传授知识点,记忆时间段,记忆各种事件等等的教学方法了,应该转变教育模式,首先要重视中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其次是通过各方协作整合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后通过教学过程运作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让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来进行教学,而再不是教师作为教学主体进行教学。本文将对此进行人文素养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我国历史人文教育起到帮助。

重视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在新课改下作为中学历史教学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个人情感的丰富,个人态度的完善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和培养。毕竟这是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来讲这比很多历史知识来得更加重要以及更值得学校老师去引导、去培养。而历史教学注重了人文素养以后,历史知识应该为人文素养服务,更多的详细的历史知识,历史阶段等等问题可以让历史专业,或者历史爱好者去记忆,而在中学阶段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学习培养,毕竟在中学阶段这段时间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在这阶段能够正确的引导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在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现代化国家是属于一种想象共同体的存在,这存在每个人的认知里,和想象里。很多国家都是属于民族国家,而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且内部差异巨大,很多地区文化差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我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且是历经苦难的国家,只有通过对国家历史的介绍和了解,才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的认同,特别是近代史是教育,从微观,从宏观角度进行培养,能够培养学生认识到在国破家亡的时刻,我们这个国家是如何进行脱胎换骨的,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胜利的。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肩负着是振兴中华民族的任务,也让学生明白一个国家破碎,就会造成千千万万家庭的悲哀,所以爱国教育应该作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点。这是最基本的情感和爱。

其次在人格培养上。人格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问题。性格很大一部分来自先天性的,而人格很大一部分来自后天教育培养的。我们如何在历史课堂上面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应该从我们教学单一维度的传授知识,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沉浸式的教学方式,我们目前历史教学很大一部分都是简单的历史知识教授,没有过多的延伸,但是历史事件是一件件复杂的事情相互作用而成的,我们需要把历史还原到当时的情景,告知学生当时的条件,以及所能运用的手段和方式,通过这种培养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到历史人物如何做出决定的,加强了学生人格健全和培养。

最后在全球意识培养上。现在学生需要培养一个现代的意识是全球意识,不能让学生过多的关注于我们国家,我们要培养学生开放视野,放开形态,更加从容的观察世界的每个角落的文明,如世界史这是很多学生学不太来的,因为觉得陌生。实际上通过教师优秀的讲解能够让学生亲切的体验到人类在历史上的奋斗和选择。

整合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目前历史教学还是以章节为主,每章节叙事一段时间的重要时间以及发展。但是这样实际上不利于学生吸收理解。我们应该整合教学内容,把课本上面是知识以互联关联为内容组织起来,使之让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善于吸收理解。如在讲述哥白尼的日心说,可以和后面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一起作为理解,说明当时的宗教对于科学家的迫害,以及后来科学家是怎么一步步掌握话语权,以及科学技术用于战争导致各种灾难,甚至是核战争,这种整体性的科学发展过程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也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要如何运用才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教学过程运作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

我们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会让中学的历史课堂更加活跃和积极。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历史背景的解读,让学生能够在当时背景下,进行人物观察,进而教师要做的是引導学生提问题,但在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上应该尽量符合学生当下的水平,即不能过于简便也不能过于困难。我们采用教学模式可以多样化,如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等,使得学生乐于学习参与。

结束语

我们采用的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当时人的一个选择和所处环境下的选择项进而对叙事的人文素养得到训练。以及教师改变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整体的认识到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我们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历史知识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参考文献

[1]刘燕.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反思[D].河南大学,2018.

[2]廖林超.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马晓蓓.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23(03):46-47+50.

[4]高文飞. 中学历史学科文学史内容的教学问题及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人文素养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