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探究

2019-09-10郭南张婷

高教学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培育课程思政

郭南 张婷

摘  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美德的情感源泉。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大到关乎中国梦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当前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过程中,还存在内容陈旧空洞、形式单调、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有待依托于课堂思政来进行矫正。完善培育体系,增强教师课堂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发挥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创新内容和形式,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是应有之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3-0167-03

Abstract: Patriotism is the cor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source of emotions of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c sentiments. It is abou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helping young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It is the key to personal growth.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c feelings,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old and empty content, monotonous form, and imperfect system.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rely on class thinking to correct. It is a proper meaning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system, enhance the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teachers in classroom thinking, give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online media, innovate content and form, and establish a sound mechanism for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c feelings; cultivation

愛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爱国情怀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旋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情怀培育,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教育主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情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国梦,也有助于促进个人理想的实现。当前大学生总体具有较强的爱国热情。但是伴随着全球化浪潮和互联网网络文化的冲击,在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进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大学进行爱国情怀培育,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爱家意识,需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根主线,需要坚守课堂教育的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改革应运而生。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而非是一门特定的课程。它反映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思政课进行理论教育的方式,转向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知识讲授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育人于无形中,起到潜移默化和隐性渗透的作用。“课程思政”对培育当代青年爱国情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进程中,应以“课程思政”为载体,积极探索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效途径和举措。即围绕“知识传授与爱国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通过挖掘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切实彰显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育人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群体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核心受众,是青春和智慧的承载,是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国梦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因此,培育有爱国情怀、对国家和社会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而言都具有长远且深刻的意义。

(一)国家层面

爱国情怀包含着个人对祖国的情感,在内为对国家由衷的热爱和忠诚之心,具体外在表现为热爱祖国的言行举止。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已经融入国家血脉,得以代代传承。纵观我国的发展历史,虽几经纷争,但是国家没有被分裂,而是发展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有着密切关系。从国家角度出发,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有助于激励国民不忘初心,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定“一个中国”立场,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助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和必经之路。

(二)社会层面

爱国情怀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中华美德的情感源泉。爱国情怀传递了家国一体的理念,体现了社会本位和集体主义。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之一。从社会角度来看,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当代青年国家、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对促进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引导社会全面进步,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大有裨益。

(三)个人层面

爱国情怀不仅仅是喊口号,而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国初期,我国一批仁人志士在强烈的爱国情怀的驱动下,披荆斩棘,砥砺前行,锐意进取,为建设新中国奉献青春、贡献才华,与此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功名。从个人角度来看,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能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模范表率作用,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当代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石,有助于将个人梦和中国梦结合,促进个人梦的实现。

二、“课程思政”在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中的作用分析

我国一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实践探索,并且效果显著。当前高校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的状况总体很好。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时刻保持一颗爱国心。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进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比如教育时效性有待提升、部分教育内容仍稍显空洞、教育形式不够多样、培育体系不够完善健全等。“课程思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积极响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坚持知识讲授和价值引导相融合,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刚好可以对应解决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时代感

富有时代性的内容是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的实质内核和重要因素。自建国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时代要求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的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但是目前在内容方面,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的内容时效方面有时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表现为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不够高,对时事热点反应不及时,和现实生活存在脱节的情况,和大学生的心理距离较远。此外,爱国情怀培育过程中容易出现内容空洞的情况,教育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模糊,概念不便于理解,内涵和外延不够具化。这提示着我们应当在大学生爱国主义培育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为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正是结合了时代背景,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贴社会前进的脚步,从顶层设计,能够结合专业课程特点,紧跟学科前沿,紧抓研究动向,推陈出新,使“旧瓶装新酒”,从而提升爱国情怀培育的实效性。“课程思政”兼具文化育人和政治教育双重功能,能够寓道于教,寓教于学,使爱国情怀培育内容更加具体可观,增强了易理解性,便于提升爱国教育内容的吸收度。

(二) 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生动性、新颖性

具有新颖性的形式是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的外在形式和重点彰显。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向的对象——大学生以90后、00后为主。他们成长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个性鲜明,追求时尚,较为不拘一格。现实中,有小部分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反应平平,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方面的不足也有很大关系。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对现代媒介和传统资源利用率不高,形式不够多样,缺乏一定的新颖性,难以吸引部分大学生的兴趣,难以引起少数大学生群体的情感共鸣。因此爱国情怀培育要结合大学生这个受众群体的思想特点,要将共性和个性相结合,要具有针对性。是故在形式层面,也需要“课程思政”给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提供借鉴。

“课程思政”为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做出了良好示范。“课程思政”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各种素材,通过游戏化、情景化、案例化、故事化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喜闻乐见的形式,克服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弊端,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互动、深入探究,实现快乐教学,并且能够“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使学生成长于无形中。此外,“课程思政”能够兼顾受众的个性和共性,最大程度地因材施教,因地、因时制宜,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有效。

(三)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统筹性和协调性

完善协调的体系是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的坚实支撑和有力依归。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的元素多元,体系庞大。推进大学生爱国情怀教育是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难以一蹴而就。欲稳步提升每一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需要从顶层设计,从基础落实,建立健全完善的方案体系。爱国教育思想内容和方式方法落后于时代要求,不能很好的满足当代小部分大学生的要求,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爱國情怀培育体系不完善,缺乏统筹性和协调性,学科之间的联动配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欠缺协调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容易出现断层脱节问题,不利于发挥各个专业学科老师协同育人的示范效应,不利于环环相扣,稳步推进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为健全爱国主义情怀培育体系提供了正确思路。“课程思政”由原来的依靠单一的思政课程转向依托全课程育人模式,由专人专职专岗育人到全员育人,从特定的时间段和课堂培育到全时空育人,逐步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全方位、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2]“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和其他学科之间联系起来,将责任分配到每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身上,协同育人,多管齐下,增强了统筹性,有助于爱国情怀培育体系的完善化,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爱国教育培育工作的实施。

三、基于“课程思政”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实践探索

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和大学生个性化的特点,给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任重而道远。因此应以“课程思政”为依托,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的实践探索。

(一) 内容和现实实践相挂钩,更新内容

首先,基于“课程思政”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为核心内容,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此外,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为理论更新提供方向。因此在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过程中,依据“课程思政”要求,也要注重爱国情怀理论教育和实践相联系,时事政治教育和历史通识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学科相配合,将不同元素融会贯通到教育教学内容中去,增强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内容的时效性和鲜活度。学校层面也应建立起对培育内容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机制,在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文件中明确“课程思政”任务,根据内容来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打分,评选出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示范课堂,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内容细化且更加符合实践需求。

(二) 形式和受众需求相呼应,创新形式

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是以大学生为受众对象的,故不可忽略大学生群体的个性需求,需要改变以往靠“填鸭式”的理论灌输的教育方式。首先,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通讯飞速发展,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不应拘泥于实体课堂,也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抓牢网络教学阵地,采用慕课等在线开放课程的形式,运用好网络媒体,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思政,创新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内容和形式。依托网络创新教育传播方式,能够提高爱国情怀培育工作效率,拓宽爱国情怀培育视阈,提升爱国情怀培育工作的实效性,也能够减少网上传播的不爱国的言论和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营造价值观正确的网络文化环境。其次,教师也要增强创新意识,除了依靠口头、板书、幻灯片进行讲授,还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情景再现、专题教学、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 体系和协同原则相遵循,完善体系

基于“课程思政”推动大学生爱国情怀学习,需要从高处着眼着手,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决策,再要基层配套落实。同样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教师在体系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应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坚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使课堂成为弘扬爱国精神的主阵地。对于学校而言,学校应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开展岗前培训、专题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增强老师的“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3]高校还可以通过搭建“课程思政工作中心”,整合思政老师和专业课程老师队伍,互相学习协助监督。高校还需要加强合作,构建合作交流平台,互通有无,合理教师资源配置。因此完善培育体系,建立健全课堂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机制,要提升专业老师课堂思政、协同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发挥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进程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習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02):30-31.

[2]陈道武.课程思政: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164-166.

[3]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培育课程思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张元干诗词的爱国情怀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