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教学与科普教育活动的结合
2019-09-10陈国云
陈国云
摘 要:开展科普教育是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而青少年则是开展科普教育的首要对象,作为自然科学一大分支的生物学科,在现阶段使用的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和科普教育息息相关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将站在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视角,分析其与科普教育活动结合的相关建议,旨在提高教师在开展科普教育时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科普教育活动;结合策略
引言:要想实现生物教学与科普教育活动相结合,教师需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突破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更透彻的认识与理解科学。除此之外,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现实现象对知识的运用加以训练,进而全面提高其科学素养。
一、当下生物学科进行普教育需体现的教育理念分析
第一,创新性。创新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强化。对于创新精神,其主要包含对于事物的探究心情、好奇心与求知欲、敢于发现与开拓新领域能做到对待问题百折不挠。这种精神也是实现创新的驱动力,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而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科普教育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探究能力。对于生物学科普教育活动而言,不仅教育形式灵活而且内容十分丰富,能够冲出教材内容与形式上的桎梏。而且进行生物学科普活动有助于对独立意识进行培养,增强其适应能力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立足于学生个性培养其探求意识,在提高创造能力的同时有助于身心的全面发展。
第二,研究性学习。文章所认为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与生活中可以选确定想去研究的课题,通过个人或是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展研究,能够做到主动学习使用知识、借助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主体性人格提高学习的创造性。其突破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从以往单纯接受课堂知识转变为自主式探究,这有助于增强探究能力让学生更具创新精神。而且其所具备的开放性、实践性,也是师生一起探索知识有力支撑,帮助师生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内容、做到相互合作和有效交流。因为生物学科尤为重视学生针对所学知识的现实运用,因此这一理念可以满足教学与学习过程需求。
二、科普教育融入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相关建议
第一,科普教育內容选择要适度。其实所谓的适度也就是需要合理控制“度”与“量”[1]。针对科普内容选择的适度性原则在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首先,所选择的科普内应与学生所处学习阶段的生理特点相符合、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相契合。也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文化掌握水平,开展适度的科普性基础教育,也可以带入现实中的实例从而提高针对问题的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热点话题开展课堂讨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过难的问题还是太简单的问题都不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生物教师所选取的科普内容应满足班级整体水平,要是内容理解而相对困难时,需要使用恰当的技术进行指导,用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比如在讲解“神经系统”相关内容时,首先需要说明反射是进行神经调节的方式之一,而且告知学生反射弧与其所囊括的几个部分是发出反射动作的重要结构是,随后就可以引入膝跳反射这一内容,与此同时可使学生依据所学习的反射弧概念对膝跳反应这一过程进行描述。可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大大超出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虽然学生对这一问题很好奇,可是由于没有清楚认识膝盖处器官使其难以和反射弧相关联。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吧膝盖处与膝跳反应相关的器官部位简单介绍给学生,可以让回忆,是不是触碰高温或是遇到即将关上的大门时会不自觉的缩回手,这也能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理解膝跳反应。
第二,科普内容要具有实践性。也就是说在科普内容选取时,需要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内容应与社会进步发展息息相关,使得学生可以掌握更为系统性与完善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在科普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所面临的资源、人口与环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比如在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这一章节后,必然会初步了解与认识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相关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后观察,观察有哪些行为会对大自然与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例如洗涤液是否含有磷元素等[2]。提高学生的体会使其指导即便在自己生活的周围也存在着破坏环境的问题,由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除此之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生物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参与课堂活动,能够获得相应的生物知识。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与深入地对生物知识加以了解,做到理论升华为实践他,要想有效开展学生的科普教育就需要立足于课堂实践教育,使其能够身处于实际环境之中,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主客观相统一。
对于教师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1)进一步提高个人素养。因为科普是文学与科学相互融合的最终产物,作为一名出色科普工作人员需要具有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因为初中生物教师,其经常从事理科方面的学习,因此不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可是基于科普意识的重要指导之下,要想让以往的教学过程更为通俗化、让学生觉得有趣、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加工,要想达到这些目标都离不开文学知识的支撑。基于此了,初中生物学教师在工作之余需要多读一些优经典的国内外相关的文学作品,从中吸取文学精华,以此增强自身的审美情趣,而且有必要每日撰写相关的教学日志、课堂随笔等,有能力与精力的教师也可以进行科普创作,以此提升写作能力。生物教师能够在在此基础上拓宽个人知识面,提高个人文学修养,还能够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培养,这样在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时更为科学有效,做到合理取舍内容、合理配置课堂结构等,做到把文学元素有效融入生物教学中,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由浅入深的课程讲解,使得教学过程更为饱满;(2)初中生物教师应树立起一定的科普意识。作为新时代下的初中生物教师其所具备的教育教学理念应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并将此视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撑点。现如今科技技术高度发展也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初中生物学教师一定要突破以往教育教学理念的桎梏,立足于科普教育的视角,重现审视自己需要履行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科普意识,可以真正意识到初中生物教学与科普教育之间的联系,将课程所具备的“公民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将提高初中学生个人的生物素养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所开展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就需要面对广大学生对相关的生命科学技术活动加以普及与讲授。在这一种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物学教师已经不仅仅扮演着现时代下的生物知识传传播者,而且需要扮演好科普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角色。初中生物教师应该依托于科普意识,在其科学指导下知道生物课“教什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等相关问题,而且能够做到自行开展专业性训练,增强教学水平以此实现从教素质的有效提高,也可以丰富自身的生物知识结构。
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未来的初中生物教育历程中,应不断加强课程教学与科普化教育的结合程度。文章只是提出一部分建议,还有很多路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发掘,教师应充分使用校内校外的丰富教学资源,将科普教育的实际效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丁文奎.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1,13(1):47-49.
[2]徐红梅.生物课堂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和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1,(2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