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生活化

2019-09-10孟令群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3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史料生活化

孟令群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143-01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可以看出,对历史事件及其相应的历史人物故事的学习对现实生活中的为人处事具有相当的参照意义。然而,已有研究显示,传统的历史课堂存在教师机械讲述历史内容,学生照搬照抄的普遍现象;近八成的学生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这显然脱离了历史教学,建构与生活世界之间意义联结的应然价值追求。本文即是对这一问题的反思,力图明晰阐释历史的生活意涵,以及去生活化的历史教学之缺陷,进而分析如何重建历史教学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融通理路。

一、历史的生活意涵

我国的教育领域长期起来存在着为考试而教学、为分数而学习的应试主义传统。在此影响下,历史教学演变成了对一堆僵死的史料的机械灌输。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将考试重难点相关的历史复述给学生,学生的根本任务就是将这些史料原原本本地进行记忆,以应付考试、取得好的分数。

事实上,历史最重要也最本真的价值在于它的生活意义。诚如著名历史学家李大钊所言,“历史是由生活的、活动的、进步的。”日本历史学者小原国芳也说道,“历史是活着的文化是人生命、生活的跃动,我们应从历史中看到活生生的社会精神与时代精神。”基于此,历史教学首先应当关照历史中包含的关于人之生活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同时考量这些思想、情感与精神对于当下社会生活的意义所在。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可以追溯、可以反思、可以产生情感共鸣、甚至可以宣示自己的不满情绪。总之,历史应该成为我们思考生活的平台,我们于其中深化认识、升華体验、修正观念、获得洞见,从而不断拓展人生的宽度与深度。

二、去生活化的历史教学的缺陷审视

那么,传统的去生活化的历史教学存在哪些具体缺陷呢?首先,是主体的缺失,也即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被遮蔽。因为仅仅将历史教学视作对筛选审定的史料的机械灌输,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全然被悬置。教师不用思考自己所讲述的历史对于现实生活有何联系及意义,学生也完全没有以历史来反思自己的生活的意识与行为,两者仅是输出史料与接收史料的容器而已。著名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将此种教学模式形象地比喻为“储蓄式教学”。其次,是情感的缺失。作为一门典型的人文社会学科,历史教学本身就内蕴着涵养人的感性、情感的主旨。传统灌输式的历史教学显然不重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碰撞,甚至可以说,关于历史中涉及的“情感”,也只是一种应对考试的需要。第三,是智慧的缺失。“读史使人明智”,也就是说,历史学习本应该给人带来某种感悟与思想,以此作为省思人生的视角与立场。然而,调查研究显示,传统的历史教学充其量知识带给了学生某些应付“短时记忆”,且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厌倦与反感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照历史反思人生的理想状态显然无从谈起。

总之,去生活化的传统历史教学是缺失了“人”、“情感”和“智慧”的教学,是仅仅围绕历史史料机械灌输的教学,其与历史教学本应追求地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相去甚远。

三、历史教学与生活意义的融通理路

那么,我们该如何重建历史教学范式,以弥合传统历史教学的诸多缺失呢?

首先,历史课堂应该关涉“人”的发展。历史课程标准将历史教学的目标界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维度,这都是指向教学中的人,特别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历史课堂首先应将价值主旨定位为“人”的发展,而不是对僵死的历史史料的机械记忆。基于此,历史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师生,特别是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明白这是一个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与他们的点滴成长息息相关的场所。

其次,历史课堂应该关涉人的“情感”。既然历史教学关乎人的发展,那么势必就引出了对人之情感的关注,它指向学生健康、和谐的情感养成。由此,教师应努力挖掘历史史料中的情感成分,并探索其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活动之间的迁移共性,以达到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效果。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排演历史情景剧,使他们在扮演某些历史人物时充分感受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与自己生活中相似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历史课堂应该关涉人的“思维”。人在生活中的为人处事需要各种智慧的支撑,因而生活化的历史教学需要融入一定的思想与思维,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出诸如辩证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智慧品质,并以此省思自己的现实生活。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一个未经省思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生活。与之相应,那种缺失了思维的历史课堂,除了应付考试之外,或许也是人们不值得或者说不愿意参与的课堂。

概括来说,历史课堂应该关涉人的现实生活,它应当成为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惟其如此,历史教学才能让师生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气息,也在此过程中生发出当下推崇的“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高宇.重点中学理科学生历史学习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5).

[2]肖川.教育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化[J].当代教育科学,2003(10).

[3]李娜.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5).

[4]周采.当代史学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史研究的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史料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史料二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