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平台构建研究
2019-09-10王健
摘要:在目前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智能化技术在各个专业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与图书馆建设的结合使智慧图书馆得以形成,使得图书馆服务水平实现有效的提升。在目前智慧图书馆运营及发展中,相关人员需要充分把握其服务模式,应当有效开展服务平台建设,从而使智慧图书馆服务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使人们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及要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平台构建
智慧图书馆属于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类型,并且也是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图书馆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在目前智慧图书馆实际运行及应用中,为能够使其取得更加理想的服务效果,需要合理应用其服务模式,并且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服务平台的构建,使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实现有效提升。本文主要针对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平台构建,为智慧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支持。
一、智慧图书馆特点分析
智慧图书馆属于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型概念,目前仍无比较明确的定义,在智慧图书馆的实际发展中,其主要就是通过对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等进行运用,从而将智慧化的图书馆服务提供给人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价值及作用。对于智慧图书馆而言,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独特的特点,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智慧图书馆具备的信息资源异常丰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智慧图书馆内部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两种,即纸质信息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具有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其中,纸质资源所包括的内容主要就是报纸、期刊以及学术著作等,这些被在图书馆内以实体进行存放;而电子资源所包括的内容主要就是电子期刊以及相关数据资料,其属于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并且在当前的智慧图书馆发展中电子资源逐渐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
其次,智慧图书馆能够实现用户的共建共享,且能够实现图书馆联盟,可使信息资源能够更加丰富。在传统图书馆中,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图书采购方式使信息资源得以丰富,而在智慧图书馆中,可利用用户共建共享以及图书馆联盟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在网络发展及资源平台得以构建的基础上,用户在获取信息及分享信息过程中能够突破时间以及空间方面的限制,可通过PC端或者移动终端使信息共享得以随时实现。通过相关网络管理资源平台进行利用,用户不但能够将自身所需信息随时获取,并且可将自身具备的文献成果以及资料通过网络实行分享,还能够实现相互交流。在利用这种方式的基础上,智慧图书馆内部的相关信息资源可实现共建共享。此外,不同图书馆之间可构建联盟,通过联盟合作彼此之间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使图书馆内部信息资源实现快速高效丰富,对于图书馆发展十分有利。
再次,智慧图书馆具有明显的网络化发展趋势。随着目前智慧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其内部有着越来越丰富的电子资源,并且在整体资源中也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智慧图书馆在实际发展中也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网络化发展趋势,并且电子资源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包括文字、图片以及音频与视频等多种不同方式,可使不同读者的检索服务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并且电子资源在检索时也能够更加方便,通过移动终端的利用可实现随时随地检索。
二、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实现途径
1.构建智慧服务技术平台。在智慧图书馆建设及发展过程中,为能够使智慧化服务得以实现,需要构建智慧服务技术平台。在智慧服务技术平台的实际构建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构建以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等为基础的有关底层支持平台。其次,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在目前网络不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相关的电子资源也更加丰富,用户在实际进行应用过程中也有着更大的便利,因而在纸质资源能够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丰富电子资源,从而使不同用户对于电子资源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此外,应当对有效智慧服务体系进行构建,在这一体系建设中应当以用户为中心,可使各种服务在同一平台汇集,以实现一体化服务,用户可依据自身实际需求在平台上使用自助便捷化服务,获得自身需要的各种资源。
2.构建区域内图书馆联盟。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中,构建区域内图书馆联盟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其目的就是使智慧图书馆建设费用得以有效降低。在智慧图书馆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等作为支持,且需要大量财力及人力的投入,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并且对其进行筛选及处理。然而对于一些小型图书馆而言,由于资金方面限制,导致图书馆智慧服务无法得以实现。针对存在的这种情况,区域内图书馆可利用联盟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及其它资源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可使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所需要的费用有效降低,用户能够利用每个图书馆实行检索,对于区域内所有联盟图书馆内的共享资源均能够进行较好的利用,从而使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得以更好地实现。
3.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服务过程中,需要积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相关工作人員应当对用户信息进行收集,并且要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了解,依据用户不同需求实行精准分类,在此基础上将更加具有针对性且具有个性化的图书馆智能化服务提供给用户,使用户的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实现智慧图书馆的更好发展。
4.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在智慧图书馆建设及发展中,为能够使智能化服务得以更好地实现,不但要配备智能化服务设备,充分的电子资源,便捷的网络平台,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在图书馆管理人员具备较理想的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用户需求更好地了解,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整合馆藏资源,从而更好为用户服务,使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实现智慧图书馆的更理想发展。
三、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的有效策略
1.平台逻辑架构建设。在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中,在对逻辑架构进行构建过程中,需要对其开放性、异构性以及移动性与协同性,还有融合性等相关特点进行考虑,在实际进行构建过程中,应当使用户实际信息需求尽可能得到满足,遵循智能服务主导的原则,将高度的资源集成作为特点,实现资源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源所构成的相关网络平台进行构建及整合,可对图书馆资源进行随时应用。就信息学方面而言,在平台实际构建过程中,要遵循智慧图书馆实际建设中的三个阶段内容,即信息汇聚、协同感知以及深度挖掘。
首先,信息汇集。在这一平台实际建设过程中,对于用户在信息服务利用方面的相关个性化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可使信息内容及信息资源实现集成,使用户通过对同一检索入口的利用,实现相关信息资源的同步检索。在具体信息导航平台的基础上,可依据用户提问,能够按照一定检索算法,有效检索信息内容,且能够将智能搜索结果向用户提交。
其次,协同感知。在智慧图书馆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各种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得以应用,将传感器节点植入每一本圖书中,不但能够使图书的精确定位得以实现,并且可充分了解用户的阅读兴趣。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利用,能够对用户在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可将阅读习惯跟踪及知识结构咨询等相关服务提供给用户。另外,在图书馆内的相关物理设备及建筑中,用户的借阅证中,可选择RFID嵌入其中,从而保证图书馆内相关的机械设备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
再次,深入挖掘。在智慧图书馆建设及发展中,其主要目标就是向用户提供高效且快捷的有关知识资源服务。在智慧图书馆中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使数据采集、分析具有更加有利的条件,能够使网络资源、数据库、图书馆及个人资源实现有效融合,通过对数据挖掘系统及数据综合处理系统等相关工具进行利用,可深入挖掘大量数据信息资源,且能够实现综合分析及判断,依据用户实际问题及使用环境,实现真正智能化知识资源服务。
2.平台物理架构的构建。对于智慧图书馆而言,其中的物理架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内容,分别为平台层、接口层以及应用层与服务层。其中,平台层的位置在最底层,其主要作用就是为基本软件操作提供理想的环境,可选择Java平台。接口层的作用主要就是提供各种接口使底层与外部之间能够更好的连接,如手机短信接口、无线射频接口等,同时可实现应用层及平台层连接。应用层主要就是对各种应用进行处理,其属于核心部分的内容,所包括的主要就是对用户资料进行管理,短信留言,还有论坛管理以及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等相关内容。在智慧图书馆平台的物理架构中,服务层属于最前端内容,其与用户之间能够直接进行信息交换,并且将各种具体服务提供给用户。比如,可向用户提供电脑的Web功能,向手机提供WAP功能,可使多种终端设备接入,从而使平台各个方面的功能得以更好地实现,使平台构建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进而智慧图书馆在向用户提供服务时具有更理想的基础与保障,使用户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四、结语
在当前图书馆建设中,智慧图书馆属于十分重要的类型,也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促使智慧图书馆更好建设及发展十分必要。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智慧图书馆加强认识,并且选择有效方式及途径实现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同时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对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加强构建,使智慧图书馆建设得到更好的效果,以便更好向用户提供帮助,使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能够真正的实现,使用户的实际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
参考文献:
[1]李炯.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08):143-144.
[2]肖花.新时代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9(03):48-51.
[3]刘亚晶.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7):145.
[4]李彩宁,毕新华,陈立军.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平台构建研究[J].图书馆,2018(12):1-7.
作者简介:王健(1975-),女,汉,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山东省委党校大学,中级职称(馆员),现任潍坊市图书馆副主任,图书资料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