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

2019-09-09余水琴

环境与发展 2019年7期
关键词:准确性稳定性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饮用水检测的重点是对水资源进行质检,并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以此来控制水质,确保处理过的水质满足规定的要求。本文通过探究水质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为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献出一份力。

关键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7-0-01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peoples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has also achieved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The focus of drinking water testing is on the quality insp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st results to control the water quality and ensure that the treated water quality meets the specified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water quality test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opinions. It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water quality testing results.

Key words:Water quality test results;Accuracy;Stability;Measures

1 水质检测概述

目前水质检测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能在满足人类日常所需的基础上,使水资源的质量得到保障。在环境持续恶化、水污染不断加深的今天,人类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更是显得急切,因而对水质进行检测也是显得至关重要。

水质检测结果是体现当前水资源质量的权威性检测结果,水质检测一般是面对现有的各类水源进行科学的系统化的检测分析,检测水资源的标准根据用途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具体的检测方法也是基于实际情况而操作,最终是要确保水处理的正常运转。在各类水体的水质检测中,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水资源如地表水,应得到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另外,水质的好坏离不开环境状况的影响,好的环境状况能改善水质。

水质检测的状况指标包括水体的颜色、浑浊度、温度以及水中的微生物等,以此来测出水的PH值、水中微生物的需氧量等,检测结果作为研究水体状况的物理参数。这些是测量水体质量状况的基础,也是展开水质优化的重要指标。从不同蓄水池中输送来的不同水体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使得水体受到污染产生有毒物质,给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隐患,此時的试纸检测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水质检测大多是依据水的实际污染状况,着重分析检测而来的数据结果,总结相关的水质变动规律,掌握水质变化方向,最终设计出合理的改善方式,优化水质状况,但这对水质检测的准确定和稳定性要求极高,而当前我国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仍有很多问题存在。

2 影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原因

影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原因有:检测方式选择不当、仪器设备老化、操作人员知识储备不足、操作不规范等。

首先是水质类型的取样和水质检测方式的选择。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如果对相同的水体应用不一样的检测方式,或对不同的水体应用统一的检测方式展开检测,检测结果并不一致,甚至有些检测结果大相径庭。因而工作人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水体,设计出恰当、有效的取样手段和检测方式。水质类型的取样对检测方式的设计、检测内容、指标的确定以及检测技术的应用起关键性作用。比如,在对乡镇地表水展开检测时,则需要依据水体的流量、流向以及水体周边的水污染情况和工业发展规划等要点设计检测方式,然后进行取样。在对地下水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不仅需要了解乡镇土地的应用现状,还要对乡镇规划、工业布局展开全面的考量。若忽视这些关乎取样水质的因素,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就难以得到保证。其次,在平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很难做到定期检查设备。工作人员对于检测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及校准等工作,避免设备仪器因故障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差错或直接失效。然而正常来说,倘若能在使用相关设备仪器之前对其进行一次全面而又系统化的检查,则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仪器故障等意外状况。

此外,检测所使用的药水、化学试剂以及玻璃器皿等都应在操作之前检查是否被存在被污染的情况,以免污染取样,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对成分不明的化学废水进行测试时,一些干扰元素会降低检测结果的正确度,比如,重铬酸钾法在测量COD时极易受氯的干扰,氯能吸收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此时就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汞来除去氯的干扰,因此在这些都是工作人员在检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3 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当今世界对水资源的利用已经不只是被当做饮用水资源,工业用水量也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水污染的问题更是困扰着人类社会。要想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就要求我们强化水质检测,切实提升水质检测水准,让权威的水质检测结果帮助我们优化出满足要求的水质。进而使得二次利用的水质或是排出的水质能够满足要求。因此在检测水质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以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人类提供健康无污染的水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并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为此,可根据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3.1 根据污染源确定水质检测点

水质检测点的确定需满足相关的技术需要,不能就近安排,也不能单纯的只想到一个因素就确定检测点。水质检测点的确定要着眼于全局来考量相关的因素,比如检测水质的周围环境、水质的水纹质地情况、该地一些污染因素的渗透程度、分布面积以及该地的地下水开采问题。

确定水质检测点需要考虑到水质检测过程中会遇到的某些特别的地貌地况的意外情况,比如在塌陷、渗井区域,污染物质极易在这一地带恶化成大面积条状污染区。此外,一些卫生水平较低的居住处容易恶化为点状污染区,从而造成水体污染逐渐扩大范围的情况。因而对于检测点的确定,一定要尽可能靠近污染源,确保检测地与污染源的距离,从而得到更加真实准确的检测数据。

3.2 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水质展开检测

在做对水质的检测工作时,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传统的水质检测方式是老一辈的工作人员用实践归纳出的经验总结,在当前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人总是向前发展的,科技也是不断进步的,因而在实际工作运用中工作者还应不断地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及时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从而更好地完成对水质的检测工作。比如,在水质检测时利用先进的设备可以让我们在检测室充分发挥设备的高新技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测量数据,并及时将信息储存。此外,先进的设备的使用能极大减轻实验负担,使检测程序更加直截了当,比如,先进设备的利用使工作人员免去了在实验中频繁更换试纸的一步,或是协助调配试剂。简化检测步骤的同时还能增加工作效率,给工作人员的检测工作带来了福音。

3.3 增加水质检测的稳定性策略

取样时间和取样频率的确定有利于增加水质检测的稳定性。水质检测的稳定性离不开工作人员在水质检测过程中有规律地对水质进行检测,那就是在一年之中的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取样检测。此外,对于检测水平较高的区域工作人员也可以增加取样频率,有计划地安排水质取样工作。一些重要的水质区域,或者是早已确立长久水质检测计划的区域则是每个月都要对水质展开检测工作。部分易污染地区对于日常饮用水的检测频率还应有所提升,以此确保水质检测的稳定性。在水质检测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还应主动依据实际检测数据对水质展开计划性的检测,比如区分检测的区域,区分河流,专项、定点展开检测,全面保障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4 结语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命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水质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也与发展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直接挂钩。对于水污染程度的持续加深,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逐渐受到各方重视,因为这对于保护水资源和优化水环境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最后,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光升.探讨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0):75-77.

[2]熊莎莎.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06):175-176.

[3]赵妍.浅谈如何提高水質检测结果准确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3):209.

[4]孙美娟.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措施与方法[J].化工管理,2017(04):163.

收稿日期:2019-03-12

作者简介:余水琴(1989-),女,土家族,本科学历,学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化工。

猜你喜欢

准确性稳定性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Task 1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电网稳定性预测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非线性多率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的稳定性
任意切换下的连续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