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2019-09-09刘芳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刘芳

【摘  要】目的:探究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于2018年7月到2019年5月期间收治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48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24例,实施电针刺穴治疗;治疗组24例,实施电针治疗联合麦粒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相较于治疗组患者显著较低,组间数据差异存在(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明显,且治疗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讨论:在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电针治疗方法上添加使用麦粒灸治疗措施,能够明显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麦粒灸;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35-02

面瘫在医学上被称作面部神经麻痹,在我国传统中医学说中,认为该病症为中风,在临床症状表现中,以口眼歪斜、口齿不清、口角流涎等,该病症临床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治疗难度较大。现代医学理论通过研究证实,面癱病症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患者面部血管循环不畅,诱发患者面部神经功能传导异常。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与中枢神经性面瘫,周围性面瘫病症在临床上能够完全治愈,部分情况下会存在后遗症现象。在治疗方面,均遵循针灸刺穴的临床治疗方式,辅佐汤剂、西药等药物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1-2]。在本次研究中,对本院收治的48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探究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于2018年7月到2019年5月期间收治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48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24例,实施电针刺穴治疗,病例资料显示,男女性别比例为13:11,平均年龄为(41.35±3.35)岁,平均病程(6.65±1.35)个月;治疗组24例,实施电针治疗联合麦粒灸治疗,病例资料显示,男女性别比例为1:1,平均年龄为(42.15±3.25)岁,平均病程(6.47±1.61)个月;两组患者均自愿签署调研意愿书,组间在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针灸刺穴治疗,穴位选取为双侧足三里穴、合谷穴、阳陵泉穴、患侧太阳穴、鱼阳穴、阳白穴、地仓穴等穴位,使用规格为0.25mm*40.00mm的无菌毫针,采用斜刺、平刺等针灸手法完成毫针刺穴,接通电针灸治疗仪,电流强度以患者忍受适宜为佳。

干预组患者接受针灸刺穴治疗联合麦粒灸疗法,其中针灸刺穴所选取的穴位与刺穴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另外接受麦粒灸疗法,将艾绒制成麦粒形状,于者患侧阳白穴、地仓穴等穴位放置麦粒艾绒并点燃,至患者感觉有灼热感时用镊子清除麦粒艾绒[3-4]。

1.3 评判标准:治疗效果:治愈:面部功能恢复完善,执行鼓腮、漏齿等动作无障碍。有效:面部功能恢复较好,执行鼓腮、漏齿等动作时有轻微障碍。无效:面部功能恢复未见效,执行鼓腮、漏齿等动作时存在很大障碍。

采用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对比。评分标准参考第五届国际面部神经外科研讨会推荐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标准。

1.4 统计学意义:软件:SPSS 20.0;数据: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T值、卡方值检验。结果: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91.67%,与对照组患者66.67%相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存在(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明显,且治疗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传统中医学说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瘫属于气血不调、脉络空虚导致风寒、风邪之气侵袭人体,致使面部静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纵缓不适。在临床医学研究中,面瘫发病原因与面部神经炎性反应所致,而炎性病变并发的水肿等会导致患者面部神经压力增大,导致面部神经功能阻滞。本次治疗中,以针灸刺穴辅以电流疗法,联合麦粒灸进行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治疗,针灸刺穴所选择的穴位中,阳陵泉穴有着“筋会”之称,即筋脉会集之处,在该穴位实施针灸与艾灸,能够对筋脉之症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所选取的足三里穴位足阳明胃经合穴,在该穴位实施针灸,能够产生补气益血的功效;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通过毫针刺穴、艾粒灸穴,能够促进面部血液流通,改善面部神经状态、增强面部肌肉待续,从而产生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毫针刺激阳白穴、印堂穴、承泣穴等穴位,并辅以实施麦粒灸阳白穴、印堂穴、能够改善患者眼睑闭合不全症状;通过毫针刺激四白穴、迎香穴、牵正穴、水沟穴,并辅以麦粒灸,可改善患者鼻唇沟变浅症状;通过毫针刺激地仓穴、颊车穴、人中穴、承浆穴,并辅以麦粒灸,可起到对患者口唇歪斜的改善作用,部分患者若有患侧局部疼痛症状,可通过毫针刺激阿是穴,辅以麦粒灸从而使得患者患侧面部疼痛得以缓解[5]。本次研究中,通过针灸刺穴联合麦粒灸治疗,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有着较大的提升,同时在患者H-B面部功能神经改善方面有着较大的改善。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治疗中,通过使用针灸刺穴联合麦粒灸疗法,有效的改善了患者面部神经状况,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璧玉. 麦粒灸四花穴联合局部针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37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 33(1):73-73.

[2] 蔡少萍, 王静, 老锦雄. 麦粒灸联合电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08):88-90.

[3] 邵卓益, 马睿杰, 林咸明.  电针联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40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 2019, 54(1):42-42.

[4] 杨玉兰.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05):69-70.

[5] 蒋素珍,廖燕霞.甩针挂钩法联合麦粒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7):132-134.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