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主题意义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设计

2019-09-09廖春风

关键词:层次主题意义

廖春风

摘    要:阅读教学目标要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围绕主题语境设计。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认知层次的划分对阅读教学目标进行认知层次划分,关注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的阅读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习需求有所侧重,避免脱离主题意义的呈现方式。

关键词:阅读教学目标;层次;主题意义

学校的阅读教学任务一是学习阅读(learn to read),二是阅读学习(read to learn)[1]33。从learn to read的角度出发,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即帮助学生形成自动解码、理解大意、提取信息、推理判断、理解作者意图(观点)、猜测词义、理解不同体裁语篇、欣赏文学作品等能力。从read to learn的角度出发,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也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文化知识、策略知识的渠道。学生在阅读不同体裁语篇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阅读图式结构。再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篇所传达的不只是信息、观点、态度、情感,还传达文化和社会价值观。所以,阅读教学不能只侧重语言、结构、信息获取、观点理解,更要关注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文化和价值观。

一、阅读教学目标的认知层次划分

阅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中包含的知识、技能等会有不同层次的认知分类。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2]83有关教育目标认知层次的划分,阅读教学目标应该包含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

(一)知识层次目标

阅读知识目标一是指内容层面,包括信息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策略知识、情感态度知识、文化知识等[3]。信息知识主要指阅读语篇所包含的事实信息,如故事中的characters、setting、problem、events、solution,描写中的characteristic of person or place,论说中的case or evidence,操作说明中的steps,通知中的time、place、notes等。语法知识指阅读语篇中所包含的句法结构、时态、语态、从句、非谓语动词等。词汇知识指阅读语篇所涉及的词汇和习语表达。策略知识主要是指阅读策略,如大意阅读策略、词义猜测策略、推理策略等。

阅读知识目标的另一层面是认知层面,指学生能够辨认、识别和转述文章中的事件、地点、数据等事实信息,能够辨认、识别和转述文章中包含的情感态度和文化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字面意思未必意味着理解。如下面一段文字:It is a musical instrument that belongs to woodwind group. This instrument is shaped like a thin pipe. The player holds it sideways and blows across a hole at one end。也许学生能够转述上面这段话,但未必知道所介紹的是什么东西。换句话说,学生能够复述不代表他已经理解,学生能够转述也不等于他理解了。同理,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某某国家的文化习俗,但这并不代表他就具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更不能说明他具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容忍接纳能力;学生也许能够转述语篇中介绍方位的信息,但并不表示他自己在生活中就能够很好地辨识方向,等等。所以,阅读知识目标只是阅读的初级目标,知识不等于能力,但却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二)领会层次目标

领会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领会层次目标[2]86要求学生能够对阅读信息进行“转化”“解释”,能够根据语篇信息做出“推理判断”。

阅读后的正误判断、选择填空和问答题属于领会层次的“转化”。“转化”的形式可以是把文本转化为图解、地图、表格、图表、曲线图以及数学公式等,或者是把隐喻、象征、反话、夸张等转化为普通语言。

同义句转换是领会层次的“解释”。它可以是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所表达的信息,也可以用同义词解释所表达的意思,可以是辨别由数据分析得出的各种结论,可以是辨别哪些结论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或相矛盾的。

阅读理解题题干中的“What does … imply?”“What can you infer from ...”等是领会层次的“推理判断”,是判断作者没有明确表达却暗含之意,包括对事件发生原因的推测和可能结果的推断。

(三)运用层次目标

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指把所学的知识和策略用于新的语境,解释新语境中的现象,表达思想,解决问题,完成任务[2]117。它包含四个方面:一是阅读材料本身的运用,二是阅读技能的运用,三是阅读策略的运用,四是文化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应用,转化为交际能力。比如“How to lead a balanced life”关于如何正确应对精神压力,如果学生能够运用文章中所介绍的各种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去帮助身边的同学减压,就说明学生具备信息运用能力。如果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学习了根据上下文判断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的方法,在阅读其他类似文章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这种方法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主题,就说明该学生具有了策略运用能力。

(四)分析层次目标

“领会”强调的是学生能够掌握语篇的意义和含义,“运用”则是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信息和策略运用于特定的语境或材料中,而“分析”注重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2]139。

体现分析能力的是学生能够分析语篇结构和段落逻辑。其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识别未加说明的假说,能够区别事实陈述与观点陈述,能够区分结论与证据,能够领会一个段落中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能够识别句子之间的关系,能够识别论断支撑的细节,能够识别因果关系等。

(五)综合层次目标

与“分析”目标中把整体拆成部分相反,“综合”是将各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比如把各种观点和论述严谨地组织起来,把调查结果组合到解决问题的某个有效的计划或方案中,根据具体说明设计行动方案,根据对所包含各种因素的分析阐述适当的假设,以及根据各种新的因素、新的考虑修改假设等[1]40。

(六)评价层次目标

阅读中,评价涉及两种情况。一是对文章的逻辑关系、技巧的使用是否得当进行的判断。比如学生读到一个新的论述时,能够指出其中的错误,能够列举作品中正确或不正确的具体观点,并指出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等属于“评价”。二是对材料中的事件、观点等的判断。比如对特定文化中的概括和事实进行比较,识别和衡量各种活动中包含的价值等也是评价的范畴[1]41。

二、阅读教学目标的指向与层次选择

(一)阅读教学目标的指向选择

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学生的成长,其最终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学生完成一段阅读后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目标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描述,采用可观察到的行为动词表达,而不是笼统的“理解”“掌握”等。根据以上认知层次目标划分,阅读教学目标要表达为“能够识别……”“能够梳理……”“能够转述……”“能够运用……”“能够就……观点进行评判”等。

(二)阅读教学目标的层次选择

对于任何语篇,有可能挖掘不到分析、评价层次的目标,但一定要有运用层次目标。即使是初一的阅读教学目标,我们也不能在一堂课上只有单一的信息辨认层次目标,否则学生的语言能力很难提高。

阅读教学目标与阅读语篇有很大的关系,不是所有的阅读语篇都包含从知识到评价六个层次。即使是同一层次的阅读教学目标,其表现形式、具体内容也不相同。故事类的阅读多分析其中的人物、情节、叙述手法等,议论文要分析主题、观点、论证、反驳、结论等,而论说文关注的是文章的结构、逻辑、段落发展模式等。

三、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时的关注点

(一)关注学生的实际

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时需要关注语篇对学生语言基础和认知能力的要求。比如“Unusual collections”一文的阅读教学目标就不宜设定为“学生能够阐述自己不平常的收藏”,因为该目标强调的是学生个人的收藏经历,但是学生在进行表达时几乎用不上阅读语篇中的信息和语言,尽管学生可能有很奇特的收藏经历或很酷炫的收藏品,但由于语言能力的欠缺,无法达成规定的目标,反而容易让学生有挫败感。

(二)关注语篇的语言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前,必备功课就是要做好语篇的语言分析。如果语篇中出现了新的语言现象,而且这些语言会影响学生的理解,随之影响学生的转述和目标的达成,那么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就必须把语言考虑进去。比如“Visiting Shanghai”一文中,if条件状语从句支撑着这个语篇结构,为了让学生清晰地厘清该篇章中条件状语从句的表达方法,就需要学生了解该语言结构,因此本语篇阅读教学目标就需要包括“学生能够识别文中的if条件句并能够仿造文中if的表达方式介绍深圳三个景点”這个应用目标。

(三)关注语篇的信息

信息获取是阅读的主要目的,分析语篇里的信息是为了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文体不同,需要提取的信息也不同。故事类文本如“Ancient stories”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Surprise endings”等,阅读的理解目标就应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方式、结果、原因等要素来定,相应的阅读教学目标就会是情节的识别、排序,或是对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情节发展的了解。观点、态度类文本如“Head to head”“Family life”“Problems and advice”“Healthy diet”“How to lead a balanced diet”等,提取的信息则是论点、论据等。

(四)关注语篇的话题

话题内容不同,阅读理解的目标各异。比如,“Body language”“Traditional skills”“Great explorations”“Cultural shock”等话题都跟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关,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就应该设计跨文化交际目标。而类似“Annas blog”“A day at school”“The clubs fair”等话题跟个人信息或娱乐活动相关,这些语篇的阅读教学目标就没有必要设计文化或情感态度目标。

(五)关注语篇的结构和逻辑

语篇的结构和逻辑属于文章的形式图式,是学生图式构建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阅读教学目标必须包括文章结构和逻辑分析。比如,“Aunt Lindas advice page”需要学生掌握网上帖子的结构;“The voyages of Zheng He”需要学生掌握人物传记的结构,了解主题句、结论句以及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Head to head”需要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陈述、正方观点、转折、反方观点和结论。

(六)关注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一般而言,语篇理解包括细节理解和大意理解,还包括对语篇结构和逻辑的理解,其中既有字面意思的理解,又有判断推理的理解。因此,阅读教学目标不止一个,这些目标都需要弄清楚是在课堂的哪个阶段要达成的,而且要注意前一个目标的达成是为后一个目标服务的。不同的教学阶段目标不同,对学生的语言要求也不同。通常而言,领会目标在前,运用目标在后;识别目标在前,表达目标在后。

四、指向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目标设计实例

语篇的主题挖掘和内容分析服务于阅读教学目标[4]。通过对主题的挖掘和语篇内容的语言、结构、逻辑分析,再根据认知的要求将目标具体化,设计由学习理解到实践应用再到迁移创新的阅读教学目标,体现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把学生的阅读认知引向深入。下面,以“How to lead a balanced life”为例,探讨如何设计指向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目标。

(一)研读语篇,挖掘主题

1.确定主题意义,解决What的问题

该语篇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主题群是“生活与学习”,主题语境内容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所涉及的话题是“How to lead a balanced life”。语篇内容论说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少学生都饱受压力的困扰。为了过上幸福长久的健康生活,学生需要从小树立‘远离压力,健康生活的意识”。文中还提供了五种减压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压力。

2.明确写作意图,解决Why的问题

作者通过陈述“如今不少青少年饱受压力痛苦”的事实,引导青少年重视健康,提高青少年“远离压力,健康生活”的意识和行为取向。

3.梳理文本结构和语言,解决How的问题

该语篇是典型的论说文体,采用的是描述性论说方法(descriptive expository),结构为问题呈现(Many students suffer from stress in their daily lives)—归因分析(They are under stress because their lives are not balanced)—解决办法(Be positive;Learn to relax;Take up a hobby;Take care of your body;Laugh)。文中提供减压的五个小锦囊词语如be positive、learn to relax、take up a hobby、take care of your body、laugh,以及描述问题的表达如focus too much on、deal with peer pressure、worry about what others think、be aware of、guard against stress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梳理该主题的语块词汇,构建话题词汇知识,而且为学生语言内化和输出阶段的运用能够起到很好的媒介作用。此外,语篇提供的五个小锦囊采用了“观点—支撑观点”的写法,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论说范例。

(二)生成阅读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主题挖掘,在本课学习结束时,需达成的阅读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根据论说文的文体特点准确获取语篇结构信息,如:问题—归因—办法;梳理“压力和减压”的词语表达;根据小标题补充支撑信息。(知识层次目标)

2.学生能够根据获取的语篇结构知识,绘制思维导图并能够使用语篇中的话题词汇对如何减压进行简单描述。(领会层次目标)

3.学生能够运用文章中所介绍的各种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帮助一位身边的同学减压。(运用层次目标)

4.学生能够重组文本信息,对如何减压发表自己的看法。(综合层次目标)

这些目标可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完成,同时与表达“远离压力,健康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说理语言功能密切联系。这四个目标突出了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由学习理解(目标1、2)到实践应用(目标3)再到迁移创新(目标4),把学生的阅读认知引向深入。完成这些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对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发展创新思维、开展合作学习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目标要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围绕主题语境设计。为达成主题意义,需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内容。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本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教师可尝试用what、why、how来探讨主题意义。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注意层次性,通常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习需求有所侧重,避免脱离主题意义的呈现方式。阅读教学目标应该可达成、可操作、可检测。[□][◢]

參考文献:

[1]王笃勤. 英语阅读教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B. S.布鲁姆,等.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3]张兼中. 外语教育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6.

猜你喜欢

层次主题意义
汉译英中释译策略应用试探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层次要点及其运用探析
浅谈舞蹈演员艺术感悟力的三个层次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浅谈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
小学品德课堂主动参与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