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出版主要特征研究

2019-09-09周霞

出版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主要特征出版图画书

周霞

[摘 要] 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其创作和出版遵循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基本特征,蕴含着先进的育儿理念。结合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创作和出版的案例,分析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的出版理念、图文和装帧设计特征,为我国低幼儿童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日本 低幼儿童 图画书 出版 主要特征

[中图分类号] G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9) 04-0111-06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icture books for young children in Japan has been quite mature. It follow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children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ontain advanced parenting concept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ases of the creation and publishing of Japanese picture books for young children, and analyzes the publishing concept, picture-text, and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picture books for young childre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reation and publishing of picture books for young children in China.

[Key words] Japan Young children Picture books Publishing Main characteristics

低幼年齡段(0—2岁)是人的一生中智能发展极为重要也是变化十分迅猛的一个时期。这一阶段低幼儿童的大脑发育非常活跃,感知觉、语言、记忆和思维等能力的形成处于敏感时期,同时这个阶段也是低幼儿童 “视觉年龄”的最佳时期。图画书具有以图画为主体的鲜明优势,给予低幼儿童的视觉影像非常直接,对儿童的感知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记忆力都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儿童沉浸在养育者阅读图画书的语言中,会将感知与语言联结,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低幼年龄段的图画书阅读对于儿童早期能力的培养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日本出版了大量优秀的低幼儿童图画书,在全世界都非常受欢迎。笔者调查当当网0—2岁阶段销量排名前100的图画故事书中,就有32个品种是从日本引进的低幼儿童图画书,由此可见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的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从创作到编辑都非常专业,分析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的特征,探寻其背后的创作和出版理念,可以为我国低幼儿童图画书的发展提供借鉴。

1 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的出版理念

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始终秉承专业和先进的创作与出版理念,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创作和出版理念让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广受全世界儿童的欢迎。

1.1 鲜明的儿童观

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的创作与出版具有鲜明的儿童观,即始终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创作和出版儿童喜欢的图画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经济逐步得到复苏和发展,国内社会秩序逐渐稳定,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始重新整合,儿童也逐步作为与成人分离而独立存在的个体被认识和重视。在此基础上,日本社会进一步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和重新定义儿童这个群体,改变以成人姿态去说教的传统,尝试从儿童视角引发儿童兴趣,产生通感,用儿童主动接受的方式处理图画书叙事形式 [1]。儿童是否乐意接受并产生兴趣,这一基本要求成为衡量一本图画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秉承着这种出版理念,日本童书出版界培养了一批深具儿童观和职业专注度的低幼图画书创作者。例如,创作“小熊宝宝”和“噼里啪啦”系列的佐佐木洋子,创作“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的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创作“亲亲小桃子”系列的丰田一彦,创作《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五味太郎等。这些创作者专注于低幼儿童的审美喜好,从儿童本位的创作视角出发,贴近低幼儿童的生活状态,用简洁、亲切、各具风格的艺术表现方式呈现作品内容,让低幼儿童易于理解,使他们产生共鸣。因此,他们的作品深受低幼儿童的喜爱。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夫妇创作的鼠小弟,在日本自1974年问世以来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仅《鼠小弟的小背心》就重印160次以上;而佐佐木洋子创作的“小熊宝宝”系列图画书引进至中国后,在当当网常年高居图画书畅销榜前列,读者好评高达66万多条。

1.2 高度的专业性

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创作和出版的专业程度非常高,创作者和出版者会特别针对各个细分年龄段的认知程度和身心发展特点来创作和出版图画书。1956年,福音馆书店推出月刊图画书《儿童之友》, 每期杂志就是一册图画书,这种前所未有的面向儿童的图画式杂志,在当时的日本图书出版界是创新之举。《儿童之友》先是对以3岁、4岁、5岁儿童为对象的图画书进行了专业的市场细分,并随后发行了单行本故事图画书;紧接着以0岁、1岁、2岁低幼儿童为对象的低幼图画书月刊也在《儿童之友》创刊,这是具有里程碑式的又一创新举措,奠定了日本低幼图画书月刊的国际地位[2]。此后,其他出版社也紧跟福音馆书店的步伐,开始为低幼儿童出版图画书。日本低幼图画书的编辑和创作者,在认真分析低幼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对读者对象进行了准确的年龄细分,逐渐找到符合低幼儿童接受能力的叙事逻辑和语言,让作品真正做到符合低幼儿童的成长发育轨迹。在专业化的出版理念指导下,日本涌现出很多既有创新意识又符合低幼儿童视听和理解的作品。比如,《小桃子,贴贴脸》是针对1—2岁左右低幼儿童的情绪体验图画书,这一阶段的低幼儿童对体验和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能力已经具备,而这本书描绘的正是小桃子在跟好朋友仙人掌贴贴脸被扎到之后,先含泪忍啊忍啊,碰到妈妈后,在妈妈怀里哇哇大哭,最后跟妈妈贴贴脸破涕为笑等一系列情绪的变化。这本书非常生动细腻,在日本和中国也大受低幼儿童的欢迎;又如,《小鸡球球藏猫猫》是针对两岁左右低幼儿童的图画书,这本书的主题是日常生活中低幼儿童最熟悉和喜欢的“藏猫猫”游戏,看似重复而简单的游戏, 其实是源于对儿童心理的了解和关注。书中充满了吸引低幼儿童注意力的巧思,小翻页的设计与内容结构相得益彰,让孩子们在“藏与找”的过程中,参与故事叙事,感受互动的乐趣。

1.3 亲子共读的理念共识

在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的发展过程中,亲子共读的理念始终融汇在创作、出版和推广等环节之中,创作者、出版者、推广者、阅读者(成人和孩子)这些相关的参与者都形成了统一的共识,即低幼儿童图画书是成人与低幼儿童之间情感流动、互动沟通的桥梁,亲子共读是低幼儿童成长过程中安全感、情商发展的有益方式。因此,在低幼儿童图画书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对于图文的处理,会考虑到成人口述的需要,给成人讲述者留有空间。更重要的是,这种亲子共读理念的传递,让成人了解到,家庭亲子共读是理解、陪伴孩子的极佳方式。成人讲述者将创作者的作品通过自己的声音转述给低幼儿童,或者讲述者形成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演绎,并通过提问互动、游戏等方式与低幼儿童进行交流,实际上是把创作者的世界观连同自己的世界观一起传递给孩子。这种代际的交流对于营造家庭良好的亲子氛围,塑造儿童健康的品格与性情大有裨益。例如,创作出经典图画书系“十四只老鼠”的作者岩村和朗,是一位带着家人离开大城市去乡间居住,践行亲近自然的艺术家。他的图画书作品里处处流淌着自然的美好、家庭的温馨与个体的尊严。成人讲述者在讲述14只老鼠搬家、吃早餐、赏月、洗衣服、种南瓜、挖山药等日常生活时,往往能够发现令人感动或者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在引导孩子观察和理解的过程中,讲述者无形中也把作者和自己对大自然、对家的热爱之情传递给了孩子。

2 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的图文特征

图文是图画书的主体内容,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的创作者和出版者会从文字、图画以及图文关系入手,潜心创作和打磨出专业性和趣味性俱佳的作品。

2.1 儿童式语言和重复句式的运用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曾说:“图画书的好坏,取决于图画书中有多少读者和听者发自内心产生共鸣的语言,正是这样的语言,塑造出了丰富而温暖的意象。” [3]。0—2岁恰好处于低幼儿童习得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日本的低幼儿童图画书文字和词句的创作十分讲究,会根据0—2岁不同阶段低幼儿童的语言特征和理解能力,选择低幼儿童能够接受和认可的语言文字,即口语化的“儿童式语言”来进行创作,而且大量运用重复句式。比如图画书《噗,噗,噗》全文仅由“嘘” “噗”“噗噗”“啊呜” 等字词组成,非常贴近0—1岁低幼儿童的发声习惯,所以能够吸引低幼儿童的注意力。《小桃子悄悄的》这本书则非常适合7个月—1岁半左右处于语言发展“预备期”的低幼儿童阅读,因为这一时期的低幼儿童对特定的声音有敏锐的反应,而这本书中有能激发他们兴趣的 “汪汪汪”“喵喵喵”“喔喔喔”等动物拟声词以及“咕噜、咕噜”“轰隆、轰隆”“咔嚓、咔嚓”等事物的拟声词,便于低幼儿童重复地听和模仿。日本绘本大师五味太郎的经典图画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则非常适合两岁左右的儿童阅读,该书在书名上两次使用了“怕怕”这个词,叠音的运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又趣味十足,而且作者把牙医与鳄鱼的台词设计得一模一样。重复句式的运用,可以加深低幼儿童的语言印象,发展低幼儿童的语言感知能力。

2.2 恰到好处的篇幅

文字篇幅即文字的长短。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随着阅读对象和年龄的变化,文字篇幅的长短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作者在创作图画书的过程中,对于文字的篇幅是字斟句酌,看似短短的几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往往是创作者和編辑反复研究和探讨而来,多一个字还是少一个字,怎么排列,如何断句,大有学问。比如,针对0—1岁低幼儿童的图画书一般只是简单的词语或者语句组合。例如,《嗡嗡小黄》一书中,每一页上都没有完整的句子,只有短语,或者短语的组合,如“小白 杯子 咕嘟咕嘟咕嘟”,这样的篇幅设计使得文字充满了节奏感,同时也便于幼儿理解语言的意义,一般出现在没有什么连续性故事情节的图画书中。在针对1—2岁低幼儿童的图画书中,文字篇幅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出现短句,或者是简单的对话,这样的篇幅一般出现在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图画书中。例如,“小熊宝宝”系列图画书中的页面上就会出现“哎哎,小熊,你去哪儿呀”这样的短问句以及“刷牙,千万不能忘”这样的祈使句。而《鼠小弟荡秋千》相比而言,语言的篇幅就会更长一点,通常由几个简单的词语或短句组成一个相对较长的句子,如“海狮先生,你也太重了,荡不了”或者“谁说我荡不了?喂,让开,让开”,这些句子对应着更丰富一点的故事情节,但这仍然是可以被两岁左右儿童接受的篇幅。

2.3 简单有趣的角色造型

角色造型设计是图画书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相当于是图画书作者创造的演员,担负着演绎故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格和图画书主题的任务。日本低幼图画书中的角色造型设计,遵循了低幼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状况。首先,日本低幼图画书以动物为主要角色的居多,因为儿童的审美意识通常都具有“泛灵化”的特点[4],低幼儿童很天然地愿意看到动物像人一样生活的种种行为,而动物也可以给图画书创作者带来更多的想象和创作空间。所以日本的创作者从儿童的特定心理出发,以写实、夸张、拟人等手法创作出了许多经典有趣的动物角色造型,如鼠小弟、小熊宝宝、小鸡球球等。创作者还会考虑角色所承载的性格、肢体动作、情感、生活环境等因素,让创作出来的角色贴近生活,深入人心。其次,不同的低幼图画书创作者创造的角色造型虽然有着他们自己的特点,但又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简单。例如,西卷茅子创作的《我的连衣裙》,角色造型是一只小兔子,看上去非常稚嫩,圆圆的脑袋、三角形的连衣裙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形状和线条,就好像孩子信手涂鸦时完成的一幅彩铅画,但这也正是作者所追求的效果;而丰田一彦创作的小桃子形象,是一个穿着白色尿片的粉红色桃子,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小桃子柔软可爱,像极了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这些简单有趣的形象都让孩子感到熟悉和亲切。

2.4 充满想象空间的图文关系

尽管图像与文字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两者之间的互动及其所形成的反差成就了图画书,使其成为一种高度专业的艺术形式。图画书以图文之间的巧妙互动来传递讯息,即图文合奏[5]。对低幼儿童来说,他们通常以看图为主,大人的讲述是他们专注看图时的背景音,在视觉和听觉的交织作用下,在翻页的过程中他们将图与图之间呈现的情节在脑海中串联起来,犹如放电影一般。想象的空间在阅读中逐渐被建构,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从内心迸发出强烈的临场感和成就感,并且一直置身于这种氛围里,“想象力”也就慢慢被强化和丰富。因此,低幼儿童图画书要激发儿童的想象,图文关系是关键。日本低幼儿童图画书对于图文关系的处理就非常成熟。例如,《鼠小弟的跷跷板》就是一本图画自身叙事性很强的图画书。鼠小弟和大象哥哥玩跷跷板,鼠小弟太轻了,他只能一次一次叫来自己的朋友帮忙。画面上的文字是鼠小弟和朋友们简短的对话,每一页的图画自身都在讲述故事,随着翻页结构产生的视觉节奏越来越紧凑,低幼儿童就会越来越被画面吸引,去想象故事后面的情节。这样的图文关系就达到了“文×图”的效果[6],即低幼儿童耳朵听着大人讲述文字内容,自己通过具有叙事功能的图画去理解故事,调动起视觉、听觉和想象力,极大地提升了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主要特征出版图画书
图画书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浅谈东海吕剧
花是一本图画书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试论28、29、30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冠军队主要特征
唐宋乐部制度基本属性阐释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