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集赞点单配送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研究
2019-09-09吴健
吴健
[摘 要] 大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掀起浪潮。上海市2019年采用居民集赞点单订制文化服务方式,运用大数据形成需求地图,进一步实现精准化供给,平衡文化供给公共性与居民需求个性化。此模式是对大数据技术、政府购买服务、四级配送体系的综合运用。在保持四级配送体系的全面覆盖性、大数据平台的便捷性同时,总体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及参与其中的政府机构、社会力量和居民发生角色转变。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集赞点单;大数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5. 078
[中圖分类号] G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15- 0177- 02
1 模式概述
2019年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内容菜单发布,形成此居民区共性需求排序,多个居民区联系在一起形成需求地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配送菜单的重要参考依据,政府依此来精准满足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并按季度以市民实际需求调整公告文化产品“菜单”以适应需求变化。自2017年上海市一直在努力构建文化服务配送体系,此次利用大数据平台赋予其创新值,增强了便捷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工作效率。
2019年居民对市级文化配送项目点赞时间为2018年11月8日至14日,点赞规则为微信登录,一个账号每天可点赞某项目一次,总数不限。经过甄选共有221家单位申报的450项产品入围。斩获前四点赞量高达114 702、63 839、62 654、30 291,居民参与程度可观。一些市民表示了解到配送菜单就立即为喜爱的节目拉票。除了市级配送项目,各区也有自己的区级配送菜单,形成过程与市级一致。同时公共文化配送最新动态将通过微信图文并茂地推送给广大市民。
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困境
2.1 形象工程,人迹罕至
目前全国大部门地区已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政府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中。但由于部分考核目标设置不切实际,为达到指标部分项目流于形象工程,甚至出现对着墙壁放电影、讲座找人填场现象。不仅没有发挥文化服务的作用,反造成文化服务资源浪费。形象工程也给居民留下了政府负面印象,引发居民的失望感和不信任。加之市民对政府提供文化项目内容鲜少有兴趣,积极性较低,政府机构达标的绩效变成虚有其表,公信力大打折扣。
2.2 众口难调,餐不对味
以往公共文化配送中政府担当家长的角色,负责分配各种服务项目。居民仅是被动接受者,缺少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选择权利有限。居民因经济基础、文化程度、地区等差异对文化项目有不同的喜好,众口难调。若政府缺少调研,仅凭相关负责人喜好配送文化服务,甚至在全市范围内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就难以避免内容与需求脱轨的现象。即使服务派送菜单丰富多样,仍会餐不对味,引起反感。比如,农村书屋中过多时尚杂志,学术气氛过重的讲座,过于小众不接地气的影片等。
3 模式实行基础
3.1 大数据技术与微信普及
大数据技术已经实践运用到众多领域。正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政府机构能快捷方便收集到居民需求并将其科学排序形成需求地图。上海市汇聚英才,高峰期人口数3 000万左右,普及程度非常之高的微信将形成巨大的流量。上海市政务微信已经具备一定的粉丝基础,微信小程序也具备了多种政府机构相关功能涉及税务、社保、报警等。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广建设方面可谓有经验可循。文化项目配送中,政府做牵头作用,得益于互联网的强大传播力,微信公众号平台能发布通知吸引广泛居民参与。 各文化项目作为竞争者,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宣传、与市民互动为自己的项目拉票。
3.2 四级配送体系逐步建立
2016年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中心组建成立;2017年初步年形成市、区、街镇三级配送体系; 2018年基本实现居村四级配送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离市民“家门口”越来越近,一个成体系供需精准对接的配送网络显现在上海文化地图中①。上海四级文化配送体系建立,相比国内同期其他城市较早。上海市在3年的摸索中,发挥优势地区的模范作用,规范配送机制,完善监管机制,协调不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在成熟的配送模式的基础上运用集赞点单方式是如虎添翼,没有四级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体系的基础只是空中楼阁。
3.3 国家政策扶持与政府购买助力
2014年《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发布。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明文规定“提供资金保障”和“逐步加大现有财政资金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 ” 。上海市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决定,下发政策文件表示鼓励社会力量成为文化服务提供主体,转变政府职能。目前已有多省市采用政府购买模式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购买模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将社会力量纳入文化体系建设之中,有助于政府机构应对日益复杂化、丰富化的文化需求,提供有效供给。《2019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项目采购申报指南》、《2019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产品征集公告》为社会机构提供了合作机会,其清楚规定文化项目的类别、演出要求和对应价格。2019年服务菜单正是政府和社会机构的合作成果。没有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政府无法实行集赞点单模式。如果政府一力承担,第一政府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第二政府无法提供多达1414项如此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第三政府难以达到专业水平。
4 模式中角色翻转
4.1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转因循守旧为创新求变
4.1.1 促进公共文化配送更精准化
基础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美好程度的重要体现。我国各个省市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领域一直在学习探索。仅墨守成规不能取得卓越成就,大数据集赞点单方式正是结合技術优势创新,给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带来直接益处——更精准化、更均等化。
大数据集赞点单模式实现多人选择共同订单,改变社区“代言人”点单却难以代表大众“口味”的困境。大数据技术能深度挖掘海量公共文化服务数据信息,结合云平台和线下终端浏览痕迹,通过建立模型统计分析,精准掌握市民的动态的、多元的、潜在的文化需求。依据“需求地图”,居民下单后配送到具体社区门户,让居民在家就可享受文化服务或线上海量数字资源。
4.1.2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更均等化
这种模式摒弃一刀切做法,从城乡维度、人群维度、区域维度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首先城乡人口密度、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生活习惯不同,文化需求数量和内容都呈现出五花八门的状态。四级配送体系的完善让城乡享受文化服务权利逐渐走向均等化,集赞点单让不同层级之间的文化服务可被选择,内容更加均等化且保持本区域的特色。其次,上海市文化菜单的项目范围广泛,涉及古今中外,含沪剧、迎国庆七十周年交响音乐会、相声专场、AR互动艺术展,中西式点心制作等②,覆盖各类人群且形式多样吸睛。每个区形成的需求排行相异,不同区域有不同做法,促进区域维度均等化。
4.2 政府机构:转形象工程为主动作为
采取这种集赞点单再配送方式,政府机构可线下举办公共文化配送展示交流会和线上调研。工作人员可在手机上快速解决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根据市民订单来配送公共文化服务,不再为达成指标绞尽脑汁完成面子工程,反而有机会主动调研居民真实需求完善工作重点不足之处;市民参与实际良好效果能给政府工作人员自豪感和创新模式成功实行的成就感,激发工作热情,发挥积极影响。
4.3 社会机构:转被动合作为积极竞争
以往政府主动找社会力量寻求合作,社会机构处于被动合作的处境,会出现错漏优秀项目情况。根据申报指南,现行创新模式下各社会机构可主动申报,通过政府审核即可在下年文化服务项目菜单跻身一席。积极竞争中,社会机构增加可收入来源,也可通过文化服务提升自身知名度,打造自身独有品牌。无形中促进了上海市社会文化组织的发展。而社会组织力量的提升正是文化软实力提升重要部分,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若项目长期没有得到“点单”则相关社会机构就会产生危机感,自然会展开积极竞争,相互促进。
4.4 居民:转被动接受为主动订单
居民身份发生了颠覆性角色翻转,他们从 接受者转变为顾客。政府以顾客导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以需求侧推动供给侧改革。居民作为顾客有选择权,根据口味享用不同“菜品”。居民兴致提升,参与公共活动的积极性被调动。得益于微信和二维码的便利,居民对信息的接受更加主动和全面。尤其是年轻人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关注度,产生主动接触点赞的愿望。政府以“顾客”需求为依据提供“菜品”能解决“餐不对味”问题。居民需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接触与磨合将不断推进文化配送供需精准对接。
5 总 结
上海市大数据集赞点单配送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是具有创新性,贴合上海实际情况,给政府、社会机构、居民均带来一定便利性,但是否能坚持并接受愈加丰富的市民需求等挑战仍需要时间检验。新模式在实行中必有磨合期,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挫折,所以还需要在不断的磨炼和探索中成长,逐渐趋向于成熟,更适宜地融入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中。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璐.大数据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供给路径探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7(6):80-84.
[2]姜雯昱,曹俊文.以数字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实践、困境与对策[J].求实,2018(6):48-61,108-109.
[3]张立杰. “顾客”导向下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创新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4]陈颖婷. 用“订制”缓解文化下乡“餐不对味”的尴尬[N]. 上海法治报,2015-06-01(A02).